【编者按】在11月28日召开的兖矿能源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上,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九红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各级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三个充分认清”,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兖矿能源集团网【访谈录】栏目本期推出:《对话东滩煤矿综采二区智能化工作面大学生班组》。
在东滩煤矿,有这样一个平均年龄34岁的智能化开采班组,这支队伍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年龄结构年轻化,还在于这是一支高学历的团队,30名班组成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职工比例占80%以上,人数不多能量大,看似普通后劲足,今天我们共同走近这支充满青春智慧活力的队伍。

记者:李区长,您作为东滩矿综采二区的区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智能化工作面的推进情况?目前推行的智能化开采新模式都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东滩煤矿综采二区区长李健:近年来,东滩煤矿有序实施采掘、机电、运输、选煤等八大专业升级改造,8大专业23个智能化建设项目常态化运行,成功通过国家级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验收,实现了传统煤矿的颠覆性变革和智能化转型。去年开始,我们开展工作面中部区域内智能化无人工干预生产试验工作,成功打造“全程记忆截割+中部区域无人跟机+人工远程决策”的3人采煤工作面生产新模式。
记者:据了解,咱们工区已经有固定的班组和成员,重新组建大学生班组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您能否结合煤炭开采的发展脉络介绍一下?
李健:煤炭开采技术经历了人力、炮采、普采、综采,由机械化升级为自动化,逐步进入智能化无人开采时代,技术的革新本身就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加上智能开采方式对职工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把首个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推进好,我们决定在全区挑选优秀的人才成立一个班组,专门负责智能化工作面的生产和维护。
记者:张书记,从我们了解的前期情况来看,打造智能化工作面是一项技术上的挑战,而打造一支适应和推动智能工作面高质高效生产的团队,则是一项人才队伍的挑战。请您介绍一下大学生班的组建情况好吗?
东滩煤矿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张庆强:好的,我们在准备组建这个班组的时候,就在思考:一个什么样团队能接管好智能化工作面?我们认为要有学历,能够接受科技前沿知识;要素质高,能够团结合作高效工作;要技术强,能够熟练维护智能设备。基于这三点考虑,2020年1月初,我们以综采二区全体职工为基底,从学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人员进行全方位挑选,经过一番筛选,30人的名单最终敲定。成员中有9人拥有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专科以上学历成员占比83%,大学生班组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记者:“大学生班组”,单单听这个名字就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年轻人思维活跃,但是工作经验难免会很欠缺,咱工区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您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对这个班组有着什么样的印象?
张庆强:我们这个大学生班组,平均年龄是34岁,非常年轻,他们都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很踏实认干,不浮躁。平时我们注重推行老带新、师带徒制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不定期、不断线开展,以此确保青年人及时吸纳更新前沿知识,汲取延续实战工作经验。相信他们能够把智能化工作面维护好,把智能开采技术掌握好,我对他们很有信心。
记者:邵文杰你好!作为大学生班组最年轻的一员,能介绍一下你的个人情况吗?
东滩煤矿综采二区新分大学生邵文杰:我是一毕业就通过招聘来到东滩。我来到综采二区之后,大家都很照顾我,尤其是我的师傅,给我很多指导,在工作现场能学到实用的技术,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记者:在智能化工作面工作有怎样的体验和心得与我们分享?
邵文杰:其实能进这个班组既高兴,同时感到压力也很大。高兴的是能和这么多优秀的同事一起工作,他们的经验和技术都值得我去学习。压力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时间太短,经验和技术都还浅薄,希望不要给我们团队拖后腿。智能化工作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也讲过,但是都是想象的样子,现在我真真实实在进入智能化工作面工作,从控制室看着现场的这些画面,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科技的进步很快,我们都是受益者。以前说起去煤矿工作,家人还不放心,现在给他们讲工作现场的情况,知道我的工作环境好了,安全系数高了,他们就放心多了。
记者:孙班长,您好,作为大学生班组班长,应该是对班组的变化感受最深的,您能说说大学生班组自从成立后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成效吗?
东滩矿综采二区大学生班组班长孙伟伟:我们班组成立以来,大家的精气神都特别足,干劲也很高。为了更好地推进智能化工作面,班组成员除正常休班外,从未出现过无故旷工现象,出勤率达到了100%。班组成员平时工作都特别认真,感觉都较着劲地干,在班组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大家都认识到大学生班组这个平台,就是让有志青年发挥才能,成长成才得到重用的平台,只要注重自身学习,苦练基本功,成为行家里手,就一定会干出成绩,得到重用。我们的进步也带动了整个区队职工的进步,大家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不断增强。
记者:科技已经给我们的煤矿工作带来了变化和实惠,您想象中未来的煤矿是什么样子?到那时大家在煤矿会怎样去工作?
孙伟伟:现在,坐在顺槽监控中心,工作面各重要位置的画面一目了然,轻轻按下启动按钮,工作面采煤机就开始自动割煤、推溜、移架,煤炭通过传输皮带被送到地面。最大的变化是工作面用人减少了,现在整个工作面用工3人,比之前减少了一半,智能设备让整个工作面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职工的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我觉得煤矿工人穿着白衬衫,在地面上很体面地工作是所有煤炭人的梦想,我希望未来的煤矿就是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机器人在井下作业,人在地面控制,真正实现无人矿井,我相信这样的场景会实现。

【策划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东滩煤矿
【协助人员】李欣 付芝子
【素材提供】邱长鹏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