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东滩矿张建阳: 选择井下一线,我不后悔!

作者: 王建 刘提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01日

头段时间,总在办公室或者走廊看到一个胖乎乎、戴眼镜的小伙子进进出出,领导介绍说:“请他帮忙来做个PPT,留过学的研究生,很棒!”

之后了解到,小伙子叫张建阳,今年30岁。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了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生,如今在综采一区担任技术员。

在800米井下,灰蒙蒙的采面、冷飕飕的大巷、湿漉漉的工装,每天除了值班就是下井,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张建阳却无怨无悔。

现实问题接踵而来

2017年9月,张建阳在澳洲当地报纸看到一则新闻:兖煤澳洲以26.9亿美元完成了对力拓集团旗下联合煤炭的并购。

作为学采矿专业的,看到国内企业成功并购了澳洲矿业巨头的煤炭业务,内心不禁涌起阵阵波澜。当天,张建阳就把报纸带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

至今,张建阳仍对一名巴基斯坦的同学的话记忆犹新,“中国很强大,你很幸运,非常羡慕你!”此后,张建阳牢牢记住了兖矿集团。

2018年7月的盛夏,完成学业的张建阳回到国内,和众多学子一样,加入茫茫的求职大军。

“初步确定了意向企业并提交完简历后,兖矿集团给予的回复是最及时的!”张建阳对笔者说,“负责组织人事的领导和我热情的电话会谈。一个普通的学生,应聘时能受到如此尊重,可以想见兖矿平等、和谐、求贤若渴的企业氛围。”

作通父母的工作,张建阳当即决定:“加入兖矿集团!”

2018年9月。经过面试等必须环节,张建阳被安排到兖矿本部的支柱矿井——东滩矿,在综采一区开始了见习工作。

“在开始的几个月,新鲜感的驱动下,自己还可以保持一颗相对平常心,学习态度也很积极。时光流逝,如火的热情开始慢慢降温。相比于安逸自由的校园生活,煤矿一线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经验要求高等现实问题接踵而来,自己陷入了彷徨、迷茫中。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接一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自己却迟迟不能安下心来工作,急功近利的想法无时无刻都在困扰着自己。”张建阳说。

慢慢找到自己方向

张建阳有句口头禅——“让我试一试!”井下矿车混合料受制于空间和设备双重制约,空间小导致大型设备无法使用且无自动卸料装备,需采用人工卸料,劳动强度大,耗时长,不利于安全高效生产。

张建阳找到时任工区区长的孙庆超:“让我试一试!”他和职工赵顾超、丁军一起在现场研究,风动钻机通入气流后螺旋杆转动,外部加装直通套管,将底部混合料吸入螺旋通道,再由风枪打出的高速风流吹散混合料,由导引管指定卸料处喷出,完成混合料卸料工作。

综采一区井下14317、3307轨顺沿空巷道应力显现剧烈、鼓底鼓帮顶板下沉导致巷道变形严重、机尾三角区压力较大顶板破碎……值班的张建阳没经验,许多工人主动为他出主意,想办法。期间,他几乎天天盯在工作面上,观察、记录数据,工区党支部书记齐高连是“老采煤”,他主动“拜师”,一起研究措施,及时采取刷帮卧底、沿巷道支架顶梁重新铺设金属网等措施加强支护,确保了安全生产正常推进。

张建阳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有所作为,在于奉献才智。

有一次,张建阳在矿团委微信群看到“谁可以给技能比武状元演讲作PPT?”由于自己在大学里经常用PPT,他鼓起勇气毛遂自荐。

之后,张建阳便放开手脚,不断迎接挑战:两次担任兖矿集团双语人才库人才选拔评委;参与制作2018年兖州煤业公司香港业绩发布会推介材料的PPT;参与翻译2019年兖州煤业公司期中年报和第三季度报告的英文翻译工作。

在这片热土上扎根

在职工眼里,张建阳是一个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人。2018年11月以来,他每月坚持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款,资助邹城市田黄镇小学一名贫困生,目前已升入初中二年级、成绩优异。

张建阳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他说:“我感觉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静了,心态的落地意味着自己在这片热土上开始扎根!”

不知不觉已经在东滩矿工作了三年,回首往昔的点点滴滴,张建阳说“自己也有所总结反思”:一是在面对种种诱惑,例如荣誉、奖励等,一定要淡泊一些,记住自己的初心,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要权衡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而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中一定不能包含内生情绪,例如:优越感、愤怒感和恐惧感等,而是具体的,可以预见的结果;三是要做好自己的标签管理,意识到言论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谨言慎行;四是要有胸怀天下的大格局,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在学习中提升技能。

张建阳还对刚刚入职的年轻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一线工作的点点滴滴都是实实在在的跬步,但同时要心向千里,永怀理想。”说话时,张建阳眼神中流露出的执着和真诚,着实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