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感言】构建典型群 光大典范榜 形成群星璀璨的美丽天空
进入2022年以来,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兖矿能源集团党委面向各级组织吹响了进一步加强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的“集结号”,在两级集团相关部门的组织和带动下,把典型推荐、培养和宣传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各级组织通过建立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宣传推广长效机制,健全制度,把握标准、选树典型,营造和形成创先争优、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诚如山东能源集团副总政工师、党委宣传部部长皮光灿在相关评论文章中所言:“选典树标是大事。一个典型就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就是一面旗帜。构建典型群,光大典范榜,形成群星璀璨的美丽天空。”
谁是远处、身边最亮的星?谁是您我TA心中的典范榜样?我们期待着大家以进一步加强典型选树宣传工作为契机,从一线和基层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不平凡的人和事,发掘出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感人事迹,展现先进典型团队、人物的闪光精神和高尚境界,为企业变革转型、创新跨越、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时代需要典型,企业倡树榜样。按照兖矿能源新闻中心总体策划和工作部署,自3月份起,兖矿能源网专门开设【兖矿榜样】栏目,陆续展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团队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灼灼风采,期待体现时代性、注重群体性、突出示范性的典型宣传选树作品在该栏目“群星璀璨”般闪耀,扮靓山东能源、兖矿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天空”!
今天,兖矿能源网【兖矿榜样.前沿】栏目推出《安撤工程一队有个硬核“参谋长”杨敏》。
2022年正月初六,他告别妻子女儿,离开家奔赴陕蒙执行金鸡滩煤矿113工作面安装任务,到今天已经两个整月了。两个月,谁能不想家?但是当我们电话采访他的时候,他却说“也没什么,习惯了”,这句话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朴素的话语透出他的坚强和担当,让我们对这位80后技术主管充满敬意。
弱书生有硬担当
1984年出生的杨敏,看上去瘦瘦的,说话很柔和,一副书生气质,真想不到他会是天天和钢铁设备打交道的区队“参谋长”。别看他看起来弱,内心却无特别独立和坚强。家在湖北的他一个人跑到河南理工读大学。2006年毕业后,放弃回家乡就业,只身一人来到兖矿,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启了一个人在外打拼的职业生涯。
“杨敏这个人,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靠谱,人品好,敬业,靠得住,把工作交给他放心,会让你意想不到地满意。”谈起杨敏,党支部书记赵鹏和队长姜传同都是赞不绝口。他全身心地扑到工作上,作风很硬。工作繁忙时,一天经常下两个井,极个别时候还下过三个井。观察现场条件变化,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针对性方案。为了应对现场变化,他要不断更新方案,编写措施经常熬到夜里一两点。有时候,夜里2点多才睡,第二天接着参加矿上的早会,6点多就要起床,也就睡三四个小时。我们惊讶地问他:“这样你能受得了呀”,他很自信地说:“没事,年轻,精力够用。”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父母不在身边,妻子平时工作也很忙,岳父母年龄大了,也没办法帮助照料。7岁的女儿,正是需要一天四次接送的时候,这对他们夫妻俩来说,也是很棘手的问题。尤其疫情形势下,中小学实行线上教学,没时间陪孩子上网课,这都是现实的困难。但是,面对困难他总是一副乐观态度:“大家都一样,克服就是了,其实这也不是我最长的一次外出。” 2020年6月26日,他也曾奔赴陕蒙作业,当时是安装金鸡滩115工作面,一待就是80天。
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退缩,只有奋勇向前。他在金鸡滩待了两个月了,带着17个人奋战在113工作面,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还要照顾好职工的生活。当前疫情形势下,职工很难吃到水果,他想方设法为职工买水果,利用集休的一天时间,组织工友打打扑克下下棋,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大家在外也乐呵乐呵,缓解一下想家的情绪。
“他总是爱琢磨”
“杨敏这个人爱琢磨,喜欢学习,喜欢思考。”在赵鹏书记看来,杨敏始终在琢磨安撤的那些事。作为采矿专业的高材生,在学校其实已经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满足于此。在平时工作结束后,经常拿出专业书籍进行研究,遇到不懂的知识,就查资料、看视频,绝不拖到第二天。
由于养成了学习思考的习惯,他的业务知识掌握得相当扎实,在中心组织的主管技术员业务考试中,他以91分的成绩名列第一,从此有了“中心第一技”的封号。他喜欢琢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放不下,在技术上很有一股子钻劲儿,凭着这股子钻劲儿,他搞了许多小改小革,获得了8项专利,在《低碳世界》《山东煤炭科技》等杂志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杨敏还有个习惯,就是爱总结,他坚持一面一总结,每干完一个工作面都要写出十几页的材料,总结经验,分析教训,实现“打一仗,进一步”。他的这些材料总结的全面到位,成了顺利完成安撤任务的宝贝,不仅对他们队自己帮助很大,也帮了其他区队不少的忙。其他队遇到相似的任务也会把他的总结拿过来看看,避免了许多弯路。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就是金鸡滩115工作面安装总结。2020年6月,他参与金鸡滩煤矿115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井下安装工作,新的大型设备、新的安装工艺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把每天所做的工作、每个安装工艺详细记录下来,形成了18页的115工作面总结,这个总结成功运用到113工作面安装当中。
杨敏不仅自己钻研,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安撤一队形成了非常好的技术环境,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技术人员迅速成长起来。
“参谋长”的三条经验
在杨敏的成长道路上,伴随他的三条经验可算是个“大法宝”,这也帮助他在安撤工作面时得心应手:
一是设备要清。在安装前,他都要反复翻阅设备说明书、安装说明等材料,把设备参数、性能等研究清楚,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他就及时和厂家沟通联系,确保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二是现场要细。他经常说:“看现场必须要仔细,设备的设计是否符合现场要求、有哪些还需要矿上配合整改的地方,这些都得看清楚。如果很多细节的地方看不到或者看不仔细就很容易出错,把不该安的先安上了,还得拆了重新安,这不仅费工夫还特别影响效率。”三是沟通要勤。他经常和矿方沟通,和采煤队交流,超前考虑采煤队的生产标准和使用习惯。他说:“咱们安装必定是给采煤队服务的,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安装,不适合矿上的要求还要重新整改,不管是自己整改还是采煤队整改都是一件麻烦事。”
细致、认真是杨敏身上的“闪光点”。他说:“只有把工作往细处想,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干起工作来才会游刃有余,心里也更踏实。”南屯3308工作面就是一个例子,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对支架进行一次性解体,需要分好几个环节,这就给解体支架工作造成不小困难。他一次次查看现场条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修改方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考虑,最终决定分3个点对顶梁、掩护梁进行解体。他把拔销子用到的帮锚和拆解顶梁的起吊盘定好位,把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施工步骤都给职工们讲解清楚,解决了由于空间狭窄不能一次性解体的难题。
不坠青云志,直面路途艰。一步步走来,杨敏以对工作的那份责任和担当,用勤奋与实干,点亮着无怨无悔的青春之光,用奋斗与激情,擦亮着色彩绚丽的青春底色。
【图文统筹】兖矿能源网站(新媒体部) 矿业工程公司【综机安撤中心】党群工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