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兖矿榜样】兖矿党校理论宣讲团:深耕致远 芳华灼灼

作者: 王艳芹 李 进 罗晓婷 鲁婷 李舒婉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08日

梅

选择一个领域(行业)“深耕”,是一件长期、清苦却又博远、卓著的事,也堪为一项知识厚度与实践力度“相融相促”的“工程”。正因此,我们对那些坚守深耕精神沃土,以其责任感使命感浇灌培植出理论实践之累累硕果的“灵魂工程师”,报以深深的钦佩和敬意。

在兖矿党校,有这么一支长年奔忙躬耕于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宣讲台,以其梅兰竹菊般的品格,锻造出“深度 温度 广度 维度”品牌的理论宣讲女教师队伍。“阳春三月的一天,兖矿能源新闻中心“走转改”小组专程前往,探访解读这支巾帼队伍“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背后的“秘笈”。

梅一般沁香

让宣讲更有深度

党校姓“党”,意味着其宣讲内容之要,宣讲责任之重。近几年,从国到企,从方针政策宣贯到形势任务教育,从企业联合重组到变革转型,大事要事多,宣讲任务密集繁重,亟需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队伍,以“先遣队”的姿态冲锋在党的理论宣讲最前沿。

兖矿党校以李军为带头人的8人巾帼团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一时代重任。

凝聚思想共识,凝聚奋进力量。回眸多年来的理论宣讲“深耕”之路,她们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全国“两会”、兖矿第一次党代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内容的宣讲,共宣讲750余场次,听众达到16万余人次,如同一棵香飘千里万里之外,根扎三尺厚土之深的梅树,源源不断地散发着理论宣讲资深教师所独有的魅力与清香,将党的会议精神、国家方针政策、两级能源集团形势任务及时传达到干部职工们的心坎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时间紧、任务重是宣讲工作的突出特点,精益求精、博大精深是宣讲团成员共同追求的治学境界。“苦寒”一词,饱含了多少备讲过程中的艰辛磨难和无悔付出!每一次接到宣讲任务,不变的是框架的构建、梳理和打磨,变化的是不同时期阶段的主题、方案和内容。如何用文字描绘这期间的清苦、怅然、劳碌与磨砺啊?面对记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提问,仅用一根朴素的黑色皮筋束住长发的李军老师莞尔一笑:“我们最爱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境界来作比喻:悬思——苦索——顿悟。每一次接受两级能源集团党委宣传部领导和相关人员审核点评,都是我们取长补短、升华认知的‘现实版’锤炼;每一次校领导组织的试讲、互讲、分组讲、集中讲,都是我们彼此间互帮互助、自我反省的‘实践版’磨砺,这个过程,是筹备宣讲的淬炼之路,也是我们自我提升的凤凰涅槃之旅!”

 竹一般坚韧

让宣讲更有广度

竹子

 怀一颗诗词心,走一段治学路,其间滋味有几何?此中甘苦两心知!

在党的理论成果宣讲中,为了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目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两级能源集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针对每一次宣讲,宣讲团成员在全面深入学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从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进行集中探讨分析、筛选提炼、研磨精用、分享共享,为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无以计算。

记不清是深夜还是黎明,记不清是节假日还是业余时间,一稿又一稿地策划方案、修饰课件构架,反反复复地修改打磨讲稿,主题党日活动室、会议室、教研室,上下班路上、餐桌旁、工作群里,时时处处闪现着教师们切、磋、琢、磨的身影和讯息。为了兼顾时效宣讲和深度解读两个方面,这支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女教师队伍,都是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者,有的甚至是家有二宝的母亲,却都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忙碌着、奉献着;付出着、奔跑着……

去年11月份,接到山东能源集团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任务后,从事教育工作已26年的李军立刻启动了惯常的“朝思暮想 殚精竭虑”工作生活模式,以至于在家切菜时因为“走神”而手指流血不止,赶到医院治疗时,在医院临床工作的丈夫一边为她缝针一边心疼不已,而李军暗暗自责的却是:“往返医院两个多小时,耽误了我筹备宣讲啊!”

去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宣讲团成员梁华正在全神贯注地制作着课件,电话铃响了,女儿班主任着急的声音传来:“您答应女儿下午来接她放学,咋还没来呢?!”梁华怀着满腹歉疚匆忙赶到学校门口,看到女儿单薄的小身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看到妈妈,女儿反而用大人般的平静口吻安抚妈妈:“我理解您!为了工作,您总是赶在时间的后面!”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宣讲团周欣老师的孩子发高烧住院,恰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讲日期临近。拿着讲稿,周欣老师一边守在病床边陪孩子打吊瓶,一边背讲稿,困了就把曲别针从讲稿上取下来,伸直了,连扎自己几下……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一摞摞讲稿,反正面全部密密麻麻,各种颜色的标注笔迹,让人看得眼花目眩,每一位宣讲老师却都已烂熟于心,这便是竹子般挺拔坚韧向上的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凭借着竹一般纯粹的敬业专业精神,顽强的信念意志以及满腔炽热的家国情怀,理论宣讲团的巾帼老师们将党的思想光芒遍洒到了山东能源集团20多万干部职工们的心坎上!

兰花

兰一般幽远

让宣讲更有温度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理论宣讲团每一次宣讲前的自设命题、必做课题。

为了将理论最大限度地通俗化,她们多年来摸索创新出一套理论思维和话语系统:巧妙运用领导干部通过调研基层形成的接地气语言和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中创造的鲜活语言,把专业术语通俗化,把逻辑论证简明化,以生动活泼、简明朴实的表达方式,把重点讲透彻,把亮点讲充分,把热点讲生动,把疑点讲清楚,竭尽所能发挥理论宣讲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引领带动和释疑解惑作用。

兰之清香,亦在于“实”。为了让宣讲最大可能地贴近实际取得实效,宣讲团紧密联系各基层单位实际,在把重大理论问题讲清楚、讲明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宣讲单位的经典案例和企业生产、生活中的鲜活事例,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拉近了与听众间的距离。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时,深刻阐述了山东能源集团守正创新、变型改革、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需要,也是提高新时代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需要。同时着重结合山东能源集团实际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宣讲。

在赴驻外开发单位宣讲时,宣讲团成员收集各驻外单位资料,征求所赴单位意见,及时修改调整宣讲思路。宣传驻外开发职工的奉献和成果,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用驻外职工的话说:“一堂课听下来,感觉宣讲团的老师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熟悉、亲切!”

从山东本部到塞外新疆,从陕蒙大地到黔贵高原,宣讲团成员每到一处,都紧密结合干部职工的工作、思想和学习实际以及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实际,克服重重困难,力求宣讲最佳效果。贵州能化地处乌蒙山区,山高路远、九曲十八弯,党代会宣讲正逢华西秋雨天气,阴雨绵绵、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连轴转的宣讲和颠簸,让宣讲团前期持续熬夜备课的女教师们一阵阵泛酸和呕吐,但每到一处,她们都坚持结合所授课单位的实际案例进行灵活机动的内容调整,真正讲到了干部职工们的心窝窝里。一位长期奋战在驻外一线的党支部书记说:“干部职工不仅坐得住、听得懂,而且愿意听、记得牢。台上,宣讲老师讲得入情入理、生动精彩;台下,听众凝神倾听、认真记录……这就是我们党一直倡导面对面宣讲所期冀达到的效果啊!”

“师者如兰,香远益清。”——芬芳四溢的背后,是爱党爱国爱企爱岗的满腔柔情与无悔付出。              

                                                                    菊一般盛放

  让宣讲更有维度              

菊花

在知识更迭迅猛、新媒体手段不断翻新、企业守正创新、变革转型、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当下,增强理论宣讲的“维度”,让党的理论之花吐蕊长开,需要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锻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和宣讲品牌。

说到各自在备课、讲课中的人格魅力与实力展现,兖矿教培中心党委副书记、山东兖矿技师学院院长汪蓉樱如数家珍:“李军在团队集体备课会上是领头雁,展开头脑风暴,全面筛选案例;杨婷等骨干教师小组讨论宣讲语言细节输出,很有心得方法;张慧等年轻教师做参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第一次试讲就不怯场,认真吸纳团队成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徐吉颜老师提出要使用严谨的逻辑结构,梳理宣讲框架;梁华老师提出要使用准确化数字和语言进行表达;常年活跃在宣传、新闻领域的鲁婷提出使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案例;“新生代力量”牟宗琪秉承前辈们的优良治学作风,勤做笔记勤请教,力争早日出徒入列……

在人们获取新知手段多样化、途径多元化的今天,唯有创新方能成就卓越。深谙此道的理论宣讲团成员深知:理论只有被职工群众接受、所用,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为此,她们在理论宣讲内容创新方面,致力于把宣讲“落小、落细、落实”,用群众的语言讲解党和企业的政策,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采用身边生动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深奥的大道理,向干部职工群众及时、准确、生动地传达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微宣讲”等更加贴近职工、更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企业相关政策任务传播到基层“生根开花”。

创新宣讲形式,是理论宣讲团队的又一“秘笈”。如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展迅速,全民进入微时代。为适应“互联网+”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宣讲团着力打造“微课堂”学习平台,录制微视频,占领网上理论宣教阵地。创新采用“15分钟微课”、“60秒微发言”等形式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构建线上多维“讲堂群”,建成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平台,使理论课堂从“纸面”走向“云端”,满足了党员干部群众自主化、差异化学习的需要,使理论宣讲走向大众化、生动化。

她们用敬业成就卓越——没有惊人壮举,只有一场场朴实的报告;没有追名逐利之心,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劲头。兖矿党校理论宣讲团秉承着对理论宣讲工作的热爱、执着和无私奉献,书写了宣讲者的风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的理论之树扎根基层、扎根群众,也用“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言行,感染着新生代力量、新入职员工,把“梅兰竹菊”般的品格传承给下一代,把“深度 温度 广度 维度”镌刻在干部职工的心间,她们用纯粹的精神、真情的付出诠释了工作的最高境界——

用责任感、使命感 “理响山能 聚力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