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矿山 默默奉献
——题 记
从泰和公寓二楼夹层的狭窄楼梯走半层下去,左手边第二间办公室,就是张守银疫情封控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地点,里面有一张小小的沙发床和一张堆满文件的办公桌。疫情防控期间,他吃住都在这里,也在这间小屋里保障着整栋公寓楼的消防安全和整个矿区的公共卫生。
从一线到后勤的扎根与坚守
张守银1989年参加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是第34年。刚入职时他在掘进工区做了5年一线职工,后来又去通防工区工作了7年。最长时间的工作地点是在煤质发运中心,他分管火车发运,工作了整整17年,也是在那里,他深受领导与优秀同事们的影响,一心向党组织靠拢,在2006年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来,他从生产单位转向后勤服务,3年武装保卫中心、2年社区服务中心,他从生产人员摇身一变,成为保障生产人员生活和安全的坚实后盾。
身为党员,他始终牢记着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煤质发运中心,由于是露天煤厂,环境相对恶劣,之前的环保措施一直落实不到位。他刚接手环保工作的时候,正是国家对环保要求最严格的时期,而矿里的形势和条件都没跟上国家要求,他就每天带领工人人工覆盖绿色防尘网,安装降尘系统。只有一辆洒水车,他们就自己动手,拿着水管把煤厂周边的道路全部冲洗干净。同事对此赞不绝口:“自从张主任开始抓环保,都是过车不见尘”。
五年的后勤工作,他一直分管着消防、应急和疫情防控。刚到社区服务中心的时候,他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工作节奏,立即有效开展了一次消防演练工作。从方案制定、物资准备到人员安排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让大家的消防责任意识和消防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拉近了同事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大家的默契程度。
伤痛在身 责任在心
在2020年疫情期间,张守银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积攒了丰富的防疫经验。因此,在听闻矿区吹响了疫情阻击战的号角时,他第一时间与书记联系,主动要求驻守矿区。半年前,他的脚刚刚骨折,现在依旧在恢复期,同事们都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住特殊时期的工作压力,但他却说“身为党员,应该任何工作都冲在前”。
他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张主任,也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他的母亲已经91岁高龄,孩子在外面工作,妻子独自在家照顾岳父岳母。但他面对家庭与矿区的防疫工作这个两难的选择,他依旧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在匆忙给妻子和母亲报过平安之后,他还来不及安排家里的情况,就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公寓楼是全矿的重点防控区。封矿期间,有500余名留勤职工搬进公寓,为了保证留勤职工的生活质量,公寓楼内更换了全新的床铺和被褥。378套床,每套有两个床铺,两个床帮,他领着人用一天时间卸下了所有旧床并进行回收,又用两天时间安装好新床。职工在留勤第二天就睡上了崭新干净的床,而张守银受伤的脚踝却迟迟无法消肿。
公寓入住人数的激增,让消防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排查公寓楼的消防隐患,他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各项岗位技能,他们的办公地点也转移到了公寓楼里,以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现场解决。每天隔两小时就要巡查一次,每层的消防设施和记录都要认真检查,12层楼,不能坐电梯,他就这样每天上上下下爬着楼梯,走了上万步,每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但他用肿胀的脚踝踏平了所有的危险,筑起了安全的围墙。
身边人的“老大哥”
生活上质朴,工作上凡事都亲力亲为,对自己的关注少,却时时刻刻关心着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张守银留给同事们最深刻的印象。
同事黄兆伟说:“张主任工作有方法,层次也很高。”保卫科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能从全局角度出发,对于他最擅长的消防工作,他会率先进行相关规程的规范化制定,再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范文斌从煤质发运中心就与他成为了同事,到了社区服务中心又共处一个办公室,两个人既是搭档,又是老友。他说:“守银哥是一个随和又细致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从来没有忘记我们的时候,有什么好事也都会分享给兄弟们,作为我们这里的老大哥,我们这些弟弟一直都很受到他的照顾。”这次疫情防控,范文斌选择跟着老大哥一起驻守在这里,共同保卫着公寓楼的消防安全。
张守银就像一块定心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他在,总能将任务和人员安排的井井有条。扎根鲍店34年,他从未在困难面前有过一刻退缩;身为党员,无论何时他总是冲锋在前。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他说:“我们的意识始终不能放松,有了我们的坚守,相信曙光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