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矿业工程公司(综机安撤中心):让安撤特种兵的旗帜在5309工作面高高飘扬

朱建军 石玉虎 杨敏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30日

拉得出 冲得上 顶得住

——题 记

“报告,赵楼煤矿5309工作面今天夜班关门。”这一声清脆的汇报宣告了作为兖矿能源重点工程的赵楼煤矿5309工作面撤除圆满完成,大家悬着的一颗心可以放下了。矿业工程公司(综机安撤中心)安撤一队干部职工在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前,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发扬敢拼硬啃的精神,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作风,打赢了这场重点工程攻坚仗,吹响了决战年终的冲锋号!

牢记使命,树牢必胜信心

赵楼煤矿是本部支柱矿井,5309工作面的安全高效撤除关系到矿井的生产接续,对矿井以及兖矿能源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因而被列为兖矿能源重点工程。面对这项重点工程,安撤中心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号工程对待,作出把专业力量全部下沉到撤除一线的决定,派驻一位副主任和一位安全总监、两位副总工程师和相关生产科室负责人进行驻矿盯守。盯守人员实行三八制跟班,对安撤现场进行全程掌控,及时发现现场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施工难题,确保指导到位、监督到位、管控到位。“现场到底怎么样,只有亲眼去看一看心里才有数。”安撤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兴廷前后三次到现场查看工作情况,在现场叮嘱施工注意事项,给大家加油鼓劲。

但是,即便派出如此强大的阵容,5309工作的撤除依然让人放心不下,因为工作面撤除面临重重困难。受工作面压力大和断层影响,工作面停面时,溜尾处两组端头支架立柱行程小难以撤除;停面时,前煤帮宽度不够,抽架困难;断层处存在一个大的低洼点,轨顺顶板淋水流入和防灭火材料形成稀泥,排不出去。5309工作面撤除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安全上不能出一点差池,这块啃骨头仗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肖耀猛多次嘱托:“要统筹兼顾,按部就班,把安全落在实处,不得出现一个‘抢’字。”副总经理张传昌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强调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啃下5309撤除这场硬仗,不能催进度,还要鼓干劲,既不能紧,更不能散,掌握这个平衡很考验人。10月22号,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为了给广大干部职工加油鼓劲,让区队也掌握好这个平衡,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兴廷带队专程到赵楼煤矿为安撤一队授“赵楼煤矿5309工作面安全高效撤除突击队”队旗,把旗帜插到一线,以旗帜指引方向、鼓舞斗志,激励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好安撤特种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鼓舞啃下这块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安撤一队队长姜传同在授旗仪式上信心满满地说道,“5309工作面条件比较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这个工作面干好,安全顺利地把这个面拿下。”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决心,也代表了整个工区拿下这个工作面的决心。“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遇到困难,我们就得迎难而上,就得按部就班的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组织现场施工,再苦再难我们必须把这个工程干好。”支部书记说出了全体党员的心声。

难中生智,集中力量攻坚

5309工作面的掩护架调设工作是前期撤除工作的难点。该工作面溜尾4组端头支架顶底板条件极差,3#端头架及4#端头架立柱行程不足100mm,基本处于“死架”状态。安撤一队从一进场就把掩护支架调设工作当做此项工程的首要难题。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人员、区队管理人员、验收员、班组长及业务骨干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情况,超前考虑掩护支架调设方案。技术主管杨敏在现场测量数据,一手拿着米尺,一手拿着本子,边测边记,把1-4号排头架到煤壁的距离、顶板底板高度差、立柱行程等重要数据详细记录下来,测了一遍后感觉不太放心,又赶忙跑回去重新测了一遍,生怕数据有出入。上井后,分管领导朱森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讨论调设掩护架方案,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好不热闹,经过讨论制定了2个方案。杨敏召集技术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决定按照实际尺寸建模,模拟掩护架调设过程,用了两天时间,天天加班到夜里两点,才把模型演示过程给做出来。经过反复验证方案,一遍遍的讨论,最终拿出了最合理的方案。杨敏把方案做成14页的PPT,给大家讲解掩护架调设过程,并把方案牌板悬挂到现场。职工们严格按照调架方案施工,用了25个小班,顺利解决这一难题。

处于低洼点的90#到105#支架,又恰巧遇到94#-98#支架面前鼓帮严重,撤除支架和拉掩护架再次遇到难题。11月14日夜班,撤完93号#支架,面前的鼓帮就好比一堵墙,挡住了待撤支架前行的路,挡住了掩护架向前推进的路。“待撤支架没法前提,掩护架拉不动,这可怎么办”,一时间可急坏了咱的职工。跟班领导赶忙跑到架前指挥,“大家先别急听我说,咱们先把待撤支架尾梁拆掉,把前梁护帮板拆掉,试一试。”职工们把架子降下来,拆掉了前梁和尾梁,可距离差了点,还是没办法把架子撤出来。他们把面前帮侧的铁丝网减掉,准备放帮,这一放可不要紧,漏出的碎碳像是堆了个小山,大家一人拿着一张掀,你一掀我一掀,通开了架子前提的路,又用两颗单体打在了鼓帮处,架子这才撤了出来。拉掩护架时,齐腰深的水,实在是看不到绞车钩头与支架的连接口,只能趴在水窝里,在水里泥里摸过来摸过去,有时不小心还划破手,或是扎到脚,甚至划破雨裤,水就会漏进去。一个班就这么泡在水里,支设单体,上工字钢,拖绞车绳,他们不说苦,也不喊累,直到19号夜班,才把最难的地方挺过来,用时17个小班一点一点的“啃”,终于“啃”下了这5组最难撤的支架 。

南征北战,咱们工人不怕苦

这些年,安撤特种兵已经习惯了南征北战。安撤一队远赴陕蒙施工,在胜利完成任务后本该返回邹城,但是由于邹城疫情严重,大家没有办法回家。中秋佳节本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是家家户户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日子。此时的邹城处在静默管理状态,88名干部职工凌晨五点坐上大巴车从金鸡滩煤矿出发,历经10多个小时直接转战到赵楼煤矿,迅速投入到新的“战场”。他们封闭在矿,把对亲人、对孩子的牵挂和想念埋藏在心底,把心思扑在5309工作面的撤除上。

“目前正处于撤除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存有太多的个人感情,得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保证好自己和工友的安全,等完成这个工作面,再回家好好地陪陪老婆孩子。”职工们的话语显得那样的朴实。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心里想的只是“干净利落的把这个工程干好”。在撤支架之前,前后部溜槽的回撤是一个大工程。在一次施工过程中,正当工友拖着钩头到水窝的时候,生产一班副班长魏召民二话不说穿上雨裤,扛着钩头就走,在淤泥里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挪着,一个班下来身上、脸上全是泥,衣服全湿透了,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苦。他笑着说:“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得冲锋在前,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正是有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人,撤除工作才得以顺利地进行。

“四个人扛着四米半的工字钢在水里艰难地挪着步子,三四个人在稀泥里支设单体,四五个人拽着钩头在齐腰深的水里摸索着连着框架……”这是在低洼点撤除支架的场景。由于这个工作面底板的特殊性,使其呈现“锅底”状,淋水回流至面里,形成中间低洼点淤泥较多,深的地方一米多。“深的地方,腿脚拔都拔不出来,经常摔到水窝里,水就会从雨裤里渗透进去,全身都湿透了,下班换衣服的时候才发现,脚在水里泡的掉了皮”,一名职工描述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曾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挫折和磨难的考验,又怎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面对“苦、脏、累、险、难”,安撤一队干部职工在困难中不断探索方法,在逆境中不断寻求突破,用忠诚和担当、拼搏和奉献,啃下了今年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5309工作面撤除的艰苦锤炼,安撤特种兵的品牌再次彰显,安撤特种兵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