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营盘壕煤矿孔栋:青春担当责任 行动成就梦想

作者: 孔栋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02日

勇于担当 求真务实

——题 记

我是孔栋,兖矿能源鄂尔多斯公司营盘壕煤矿,今年32岁,现任机运工区技术主管兼副区长,曾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鄂尔多斯能化“十佳青年”、营盘壕煤矿工作标兵。工作以来,发表论文十余篇,科技创新项目七项,发明专利3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各位领导、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驻外工作学习中的体会。

回忆成长岁月 传承驻外吃苦耐劳精干高效精神

我于201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7月28日到集团公司总部报道,8月1日在结束了集团公司本部简单培训后乘坐大巴去往了1000公里之外的鄂尔多斯能化,这一去已经将近十年的光景。

来到营盘壕的时候,这里只有变电站建了一层地基,遍地黄沙,一栋楼都没有,仅仅有十几间的简易蒙古包式的临时板房。一望无际,看上去荒荒凉凉的。全项目部人员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人,我们吃住都在一起,吃饭在矿上小食堂,当时一顿饭4块钱,随便吃,不限量。住宿呢,因为还没有建成宿舍楼,大家都在乌审旗汇丰小区住,每天来回赶班。

矿刚建设的时候都还没有修路,全是土路。这边夏天雨水特别的多,车子经常陷在泥里,而且大巴车颠簸的特别厉害,十分钟的车程有时候需要走半个多小时。小镇的交通十分不便,休班回家都是一项挑战,像我最初回家时需要转“矿—乌审旗—东胜—北京西—济南—曲阜”,一路上公交、汽车、火车、高铁坐了个遍,有的同事转的车站更多。再加上人员少,前期准备工作较多,好多人索性就不回家休班了。当时好多同事都三四个月不能休一次班。我最长时间是连续上班125天没回家,项目部有的人比我还要长。

2013年12月,在施工单位回家过年了,但是面临着供电的巨大压力,我们不等不靠。单位组织全筹建处人员一起去帮施工单位拉电缆。当时零下20多度,我们十米一个人,四五十人团结一心,喊着号子,把240mm2的电缆抗在肩上,一步一个脚印,将电缆拉到塔基上。在井筒掘进时,为保证施工质量,值班人员有时候一天下井三四次。当时没有罐笼,我们就坐着5T的吊篮,摇摇晃晃的下井,对每一米每一根钢筋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随着矿井建设的推进,2016年初,单身宿舍楼建成,大家都可以住到新楼房了;2017年投产了,工资待遇也有了很大提升,我和我的同龄人和营盘壕共同成长,留下了深深的感情。看着通风机房、锅炉房、主井、风井等建筑陆陆续续的盖起来,大家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今年是到矿上的第十个年头儿了,一片沙漠到现在的生机勃勃的营盘壕,有山有水有小桥,繁花绿草小凉亭,卧龙山上的树都是我们一颗颗亲手种下的,营盘壕煤矿就像我们的家,眼看着一天天变化,对营盘壕很有感情!我的感悟是:艰苦条件的历练是财富,艰苦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回忆,要敢于勇挑重担,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立足工作岗位 体会学习积累提升的过程

刚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到机电部任见习生,那时候我没事就往110kV变电站跑,看施工进度、看设备、看施工进展。那时候我师父,就告诉我你去把变电站只要能看到有铭牌的设备都给我抄下来,直到后来检修设备需要更换配件时是才发现当时抄的几百个设备铭牌有多么的重要。随着变电站的建设,在2013年110kV输电线路即将竣工时,为了做好工程竣工验收,我自告奋勇沿输电线路对杆塔基础逐个进行检查,对即将送电的高压输电线路做最后的全面的检查。264基杆塔成对的分布在3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大部分还是在杂草丛生、半沙漠区域,检查一遍下来累的是腰酸背痛的,但是看着手中的记录,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在110kV变电站送电前,为了给以后留下第一手资料,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将110kV变电所所有设备铭牌全部抄写了一遍。大到50MVA变压器、GIS间隔、10kV高压柜,小到高压柜里面的电流互感器、隔离手车、接地开关,包括设备编号、生产日期、厂家等等信息一字不落的全部记录了下来,至今仍是110kV变电所维护维修、技术改造最重要的资料。

这在期间我全程参与了我矿压风机5台螺杆机、通风机房2台主通风机及主副井4台提升绞车的安装、调试工作,为我日后负责设备的运行维护积累了重要经验。

通过巡线工作“洗礼”的经历,让我明白:干工作没有捷径可走,踏踏实实、脚踏实地才能干好本职工作。杆塔是基础,是整个三十多公里输电线路的基础,一但基础不稳,造成倾斜甚至倒塌,将给整个输电线路造成严重的供电事故。只有每个杆塔基础夯实了,才能确保电能能成功送到我们变电站。同样的只有我们双脚踩实了,才能让我们茁壮成长。

营盘壕煤矿主井提升机采用SM150交直交变频驱动技术,属世界上最先进的变频驱动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平滑的无级调速,且调速调速范围宽,精度准,效率高,但是缺点也有,系统复杂,外围设备多。整个兖矿集团还没有人使用过这种设备,对该设备运行维护更是一片空白。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好这套设备,白天我跟在西门子现场安装调试工程师后面一点一点的看,一点一点的学、一点一点的记;遇到不知道甚至没见过的部件就一直问、讨论;白天不理解的,晚上翻阅资料、查阅说明书,通宵不睡觉也要把这个部件弄明白。因为外围设备有水冷装置,我又自学了空调的工作原理,从压缩机到冷凝器、从膨胀阀再到蒸发器,真真实实把水冷装置搞清楚、弄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主井2台提升机运行至今,从未因设备运行维护原因造成部件损伤。要知道损坏一个功率模块就是上百万的费用。

在工作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翻书、查资料、问师傅、自己挖空心思琢磨,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途径,问多了,记多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成了自己的了。

经过专业方面的经历,让我深深感悟:只有扑下身子,坚持学习提升素质,善于实践增长才干,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

投身改革 勇于担当 求真务实 拼搏奉献

为公司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记得2017年刚投产的时候,主井卸载控制箕斗扇形门的油缸在动作到位后会出现自动伸出一小段的故障,导致井筒到位信号收不到,影响提升机运行。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在主井塔卸载位置待了整整一天;后来大家从系统分析,最后确认卸载液压站控制油缸进退的“Y”型电磁换向阀选型有问题,最终经过我们更换了“O”型电磁换向阀后油缸再未出现过自动伸出的问题。更换电磁换向阀在当时都未受到厂家技术人员的支持,他们认为系统有问题,并不是电磁阀的故障,还一直威胁说更换电磁阀后出现任何问题均不予他们有关。我们顶住压力,在多次分析总结后勇敢的选择了相信我们自己。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勇于担当的背后,是一次次经历小失败的积累,是一个个理论和实践的尝试。

2015年,通过竞聘,我由见习毕业生位转为管理岗,任机电部技术员。同年底,公司成立四个区队,我被调至机运工区任技术员。2018年通过组织竞聘,我有幸成为机运工区技术主管兼副区长。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内蒙古、到了营盘壕煤矿,近十年的工作经历,我见证了矿井机电系统从设备选型设计、到安装调试再到运行维护的过程。

一路走来,得益于传承了驻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传统,积累了宝贵的的经验,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凭借自己技能为公司发展创造价值的一员。

充满激情,富有豪情,作为鄂尔多斯公司营盘壕煤矿一名青年职工,我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我坚信,在上级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奋勇开拓,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更加华彩的青春乐章,兖矿也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语: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又恰逢公司高质量发展,正是大好青年建功立业、奋勇搏击之时,在这里也希望青年才俊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够跟我们一起投身驻外开发建设中,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