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东滩煤矿潘兴波:矿井安全“守护人”

作者: 周旭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17日

踏实 认真 勤奋 坚持

——题 记

8个小时、横跨两个采区、36287步、10余km、32组数据,只为矿工呼吸的每一口达标新鲜空气,这仅是兖矿能源东滩煤矿“首席技能大师”荣誉获得者潘兴波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现年46岁的潘兴波已经在瓦斯检查的道路上行走了24年,井下的每一条巷道、每一个测风点对于他来说都如数家珍。从懵懵懂懂的农村娃到手握3个工种操作资格证书的技术大拿,凭借的不是运气侥幸,而是异于常人的踏实、认真、勤奋、坚持。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东滩煤矿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别人能吃的苦,我为什么不能吃?通防工区就是我的起点,东滩煤矿就是我的平台,我一定要打出一片天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最初的工作比较轻松,老师对他关爱有加,这些都成为他努力学习进步的动力。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干的越多,想的越多,不会的知识就越多,仿佛还没怎么起步就到了瓶颈期。沮丧、失望、动摇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像是盘旋在脑海中的乌鸦,扰乱着这位年轻职工的心智。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次偶然的读书分享会,他记住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破解眼前困难的秘钥吗?对于年轻气盛的潘兴波来说,这两句诗成了注入他体内的强心剂。于是,不管在班组还是在宿舍,书籍成了他的好朋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流体力学》《煤矿安全规程解读》,不管看懂看不懂,只要有时间,他就逮着这些专业书籍翻了又翻,记了又记。别人打牌,他在看书,别人喝酒,他还在看书。慢慢的,通过对书本知识反复记忆,向技术人员请教,再加上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他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几年的功夫,就完成了30多万字的技术笔记,工作能力也是突飞猛进。

“工作捋顺了,得找个机会检验检验自己,我也很想和同专业的其他人员比试比试,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那时候只要有技术比武我就参加。”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潘兴波依旧难掩兴奋。坚定的信心、务实的行动、出色的发挥,让他不断斩获佳绩,先后被山东省授予“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被中国煤炭行业协会授予“优秀参赛选手”“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传帮带彰显实力

“一人成长收获的只是孤独的荣誉,带动工区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职工进步,为矿井的通防事业贡献力量”成为潘兴波成名后的雄心壮志。

201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原兖矿集团首批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他对自己的“徒弟们”知无不言,主动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全盘托出,帮助了身边的工友快速成长。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培养技师9名,高级工36名,中级工42名,其中15人次在矿及公司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前三名。“张东峰高冒区检测法”“乔荣镇钻孔气体快速检测法”“张云连压差计控制法”等一大批创新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他的培养带动下,陈春华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张东峰获得“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潘兴波的带领下,工作室骨干成员们参与了众多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国煤炭工业专利奖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奖2项、省管企业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350万元,安全效益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与山东省科学院合作开展的“煤矿采空区光纤传感防火预报监测技术研究”,填补了煤矿采空区自燃隐患点无法准确判断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岗位不怕平凡,工作不怕普通,只要专注于工作,耐得住辛苦,守得住寂寞,就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精彩。”潘兴波向笔者说到,目光中闪现的是坚毅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