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基层声音

【人力资源专栏】东滩煤矿:唱响人才培养“四重奏”

作者: 马芳 陈勇  张卜迪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22日

选才 用才 育才 聚才

——题 记

东滩煤矿牢固树立“敬贤重能 立人达人”的人才文化理念,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创新“12653”的人才文化体系,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储备、培养、管理、使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奏响选才、用才、育才、聚才“四重奏”,让矿井“千里马”脱颖而出、竞相奔腾,使优秀人才各展其才、尽展其长,为两级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管理引航”储备优质管理人才。青年人才是矿井发展、创新攻关实践的主力军。该矿建立健全季度考核、月度写实、专项调研、沟通反馈、征求意见、任职考察等“六位一体”的干部日常考察识别机制,通过专项调研掌握一批、年度考核推荐一批、急难险重一线锻炼识别一批等办法,深化对优秀年轻干部的日常了解和分析研判,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综合台账,为选人用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采掘、机电、运输、通防、地测、煤炭洗选加工、经营管理、党群管理等8个专业类别,高、中、初级3个层次人才库,将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入库管理、定期考核、动态优化,逐步形成人才队伍梯队化管理。近年来,通过民主推荐、综合考评、专家评审、组织考察等程序,先后有87人入库管理。

“技术领航”锻造精湛技术人才。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既要用事业感召、思想激励,也要重视必要的业务激励,全面培养,让年轻技术人员多学一点。为此,该矿充分发挥劳动模范、优秀技能人才、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开展“竞师学技”活动,组织齐鲁首席技师潘兴波、全国首届煤机工匠提名奖获得者梁军、兖矿能源劳动模范谢春雷等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签订“竞师学技”师徒合同,对职工进行目标化培养,实行师徒双向奖励机制,快速传承岗位核心技能,着力培养技术熟练、素质过硬的岗位能手。同时推进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对原有工作室进行整合,投入资金上百万元新建工作室7个,修订《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实现软硬件同步升级。各工作室围绕生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高端技术和生产难题,开展“亮牌子比作用、亮身份比绝技、亮项目比业绩”活动,吸引凝聚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创新团队中来。自2022年以来,共举办“劳模大讲堂”127期,拍摄制作教学视频22期,培训技术骨干968人。

“技能续航”培养技能优秀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为全面培养智能化高端人才,该矿抽调9名年轻技术人员组建智能化攻坚团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矿井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验收。建设完成全省乃至全国首家高标准的冲击地压实操培训中心,承办国家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干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培训班等专业技术培训高级班12期、中级班5期,439人次。建立单人截割操作实操培训基地,扎实开展掘进机司机实操培训、掘进专业人员观摩学习。除了理论学习,该还矿坚持以赛促学、磨炼精兵,举办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活动。2022年以来,共开展11个工种的技能比武,贺朋、钱宪利、翟兆中、郑濯等7名职工获得2022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山东能源集团职业技能竞赛表彰。

“机制护航”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定期分层对年轻干部表现开展联合“会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落实“31789”人才培养工程,采取竞聘上岗、民主公推等方式,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激发内潜、引培并重,提质增量、梯队合理,突出主业、全面提升”的人才工作方针,形成“凭实干、重实绩、求实效”的鲜明导向,切实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先后有100余名同志通过公开竞聘走上管理技术岗位,已储备“80后”副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105人,其中“90后”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12人,选聘井下区队主管工程师2人。通过提拔任用、挂职锻炼向两级公司输送青年人才33人,培养兖矿能源首席技能大师1人、技能大师一级2人、二级三级14人,涌现出齐鲁首席技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获得者等百余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