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来,杨村煤矿瞄准安全“靶心”,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抓实抓细安全工作,全面推动安全管理水平再提升,为矿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该矿健全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提档升级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提升矿井抵御事故风险能力。以《兖矿能源标准化手册》《矿井标准化图册》为依据,认真践行“物见本色、物返原貌”的朴素标准化建设理念,将标准化施工落实到每个岗位、标准贯穿到每道工序、考核落实到每一个流程,引导全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工作一步到位”,持续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建成一批体系完备、流程优化、管理先进、成效领先的示范典型。深入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制定精准管控措施,落实保障资金,明确管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严格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坚持“专业人管专业事”,强化重大风险研判分析,健全风险查找、研判、防范、预警、处置机制,严防风险意识不到、辨识不出、管控不住。分专业抓好现场各类“变化因素”会商分析,深入挖掘生产系统、技术工艺、工程质量、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安全危害因素,找准生产区域转换、地质条件变化等带来的多因素耦合风险、次生衍生风险,制定落实针对性、可靠性管控措施。强化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对排查整改不到位导致重大隐患依然存在或发生事故的,严格追究相关科室检查人员责任,进一步强化各业务科室监管责任落实,确保现场安全监管到位。
该矿严格执行跟班带班、安全包保等机制,强化业务科室“服务、指导、协调、监督、考核”五项职能落实。强化安全培训力度,利用“四个培训”,切实提升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依法合规组织生产。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全面查清隐蔽致灾因素,根据矿井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灾害特点开展重点普查,坚持“心中有数、措施有力、加强监管、落实到位”总体要求,分专业实施重大灾害治理分析评价、过程跟踪、闭环管控。坚持区域先行、分区治理、精准施策和专业协同、多灾同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严格按照“一面一策”制定治理措施,明确灾害治理流程化控制节点,坚决做到灾害威胁分析到位、治理方案措施到位、关键节点专盯到位、灾害信息共享到位、后评估管理到位。加强水、火、有害气体等灾害的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持续推进矿井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广播等通讯系统,确保应急指令能第一时间传达至影响范围内所有人员,抓好“煤矿紧急情况十项应急处置权”“3分钟通知到井下”以及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等规定的刚性落实。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和修订,排定计划,开展火灾、水害等专项撤人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矿井安全生产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