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师傅”“当徒弟”,通常是新入职员工的待遇,而在赵楼煤矿,一批已走上管理岗位的青年干部,却被重新“返聘”当上徒弟。
这是赵楼煤矿去年10月份启动实施的副总师结对指导年轻干部模式。为深入落实“31789”人才培养工程部署要求,该矿组织12位专业副总师与24名青年结成对子,一助二、手把手进行业务帮带、经验相授。
“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既坚持全面培养,又抓住好苗子重点培养。实施结对指导模式,就是为了释放专业技术人才的辐射带动效应,帮助青年快速成长,为矿井发展培养后继人才。”赵楼煤矿矿长姚刚说。
据该矿副总政工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孙辉介绍,这些青年管理技术人员中有工作表现优异的新入职高校毕业生,还有走上副区长、技术主管岗位的业务骨干,个个都是青年“潜力股”。
如何连线,怎样指导?助力这些“潜力股”变“绩优股”?该矿对照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个人修养、群众认可“五种能力”提升,由导师和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分析培养对象优缺点制定培养计划,开办业务技术提升、综合素质锤炼以及技术创新攻关“三个课程”,同步制定导师和培养对象日常联络、定期座谈、逐月总结、双向评价“四项任务”,形成闭环结对指导模式。
指导好不好,关键看成效。结对指导一年一周期,年底用好考核“指挥棒”,对双方进行“绑定奖励”,激励导师不仅“领进门”,还得带着全过程“修行”。“以前副总师是我的上级,现在又成了我的导师,交流时打消了思想包袱,学到了很多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谈起导师结对模式,综采一区技术员薛东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副总师结对指导年轻干部模式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24名管理技术人员考评优等率达98%以上,累计获得矿级及以上先进荣誉17人次,结对完成专业论文21篇,攻关技术成果24项,其中15项成果分别受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等有关单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