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你今天又捡什么呢?”
“你看,这井下上来的锚杆、破损的铁网,这可都是宝贝!”
在鲍店煤矿选煤中心电焊工郑忠节手中,这些看似“退役”的“废物”经过一番改造,就成了消防管路架、皮带机护网、护栏……今年以来,鲍店煤矿牢固树立“过好紧日子,才有好日子”的思想,把“管控、挖潜、零活、创新”四个降本增效环节融入安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从小处做起,在细节上花功夫,关注所有的成本因素,循序渐进挑战成本极限。
管控成本:前置管控更规范
“我们强化‘量本利’管理,建立成本控制任务清单,逐级落实成本控制责任,认真审核材料,划定提报红线,从源头控制浪费。”该矿内部市场运行中心主任周传国介绍道。
该矿优化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压缩可控费用6050万元,细化分解38项内部考核可控费用指标。各单位实行材料考核责任到人、定额管理的方式,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合理调配,做到该备必备、该减就减,杜绝无用计划,做到领用平衡。
同时,该矿一方面加强职工素质培养,做好材料及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检修台账,通过精准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坚持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融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现场写实,以便动态调整价格,保障结算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们还会根据材料计划不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过程跟踪,随时掌握库存情况,使各项预算指标做到有计划、有依据、可调控,实现了设备材料使用过程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综采一区材料员张敏说道。
深挖潜能:废料也能变宝贝
“上交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料就能‘换钱’啦!”掘进工区鼓励职工积极回收可重复使用的物料、小件,经过判定后,依据《掘进工区节支降耗奖励金额明细表》规定的价格,对达标者进行奖励,一月一统计、一月一兑现,区队职工参与材料回收的热情空前高涨。
该矿加大修旧利废力度,严格落实“领新必交旧”“能修不领新”管理制度,倡导职工“上井不空手,捡着‘宝贝’走”,螺丝、卡栏、锚杆托盘……每一个废旧物资都不放过,既改善了井下环境卫生,又实现了增收节支。
同时,大力开展浪费识别活动,鼓励职工以班组为单位全面查找生产工作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建立浪费识别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定期进行表彰奖励。今年以来,矿井层面识别、消除浪费1111项,各单位识别消除浪费481项。
作为废旧物资处置示范点,选煤中心依托“党员专家诊所”,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开展修旧利废;生产服务中心更新厂则开辟“修旧利废场区”专门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旧的皮带按尺寸割下来,成为减少洒煤率的挡煤板;锚杆回收拉直后制作成水管挂钩、电缆挂钩等……积小流以成江海,最大限度提高物资使用率,提升修旧利废转换率,确保修复后再利用率达90%以上,仅一季度,复用旧料就达1171.76万元。
零活模式:自己能干不外委
“报价6000元,恭喜机电工区竞拍成功。”八采东部变电所回收风水排水管路、闲置高压电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竞拍落锤定音。
鲍店煤矿全面开启“零活模式”,以业务科室牵头,排查井下、地面重点工程,包括巷道掘进、巷道修复、机电安装、系统改造、工作面安撤、地面土建工程等项目,分月度以认领、指派、洽谈、竞拍等方式组织各单位进行承包,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工程外委支出。
各科室、区队分别采取自主组阁、联合组队等形式,利用生产间隙和其他富余时间积极组织零活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团队“灵活用工”、自主分配,真正实现员工增收、单位创效。
“我们在结算工程收入基础上,对施工单位党政技及工程负责人给予工程奖励,依据工程收入实行台阶兑现。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单项工程61项,结算金额103.86万元,兑现工程奖励5.45万元。”周传国说道。
同时,该矿以调度信息中心为主,成立零活项目部,带领科室和区队富余人员组队承包井下零活,从事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和一些临时应急工程,有效缓解了矿井安全生产压力的同时,职工也能“分一杯羹”。相关制度出台后,找“零活”、打“零工”已成为推动矿井提质提效的有效手段。
改革创新:小改小革增效益
“之前我们加工U型水管、电缆挂钩之类的既费时费力,又存在安全风险。现在我们设计出一种与实际生产需求相吻合的高效折弯装置,通过机械运动带动工具运动,安全又高效!”生产服务中心修旧利废班班长赵友海介绍道。
鲍店煤矿坚持以“小改革”凝聚“大智慧”。持续开展自主改善项目评比,大力开展群众性“五小”创新、立项攻关、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汇聚全员智慧,解决技术难题。生产准备工区建立区队小改小革奖励办法,鼓励职工积极创新创效;通防工区成立“小改小革”降本增效攻关小组,将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个人,鼓励职工不断挖掘新的降本点;运搬工区成立专题管理小组,每月对各班组申报“小改小革”项目进行评审,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思考创新、人人能够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季度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审会上,百余项创新成果分门别类展现在评委面前,39项优秀成果进行评审路演。该矿充分发挥“双创”基地示范辐射和“传帮带”作用,以“职工主导、大师辅助、专业督导”建立起系统联动、高效协同的“孵化+转化+落地”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小改小革项目,采取一季度一上报、一评审一奖励机制,仅一季度发放创新成果奖励就达10万余元,汇聚起了以创新服务矿井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