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店煤矿暖心志愿服务团队里,有这样一支队伍,队伍以“雷锋”冠名,成员来自矿井不同岗位,他们的手艺虽不出众,却深受职工家属的欢迎,他们就是“雷锋”理发队。
随着山东能源集团外部开发基地加快建设,为切实帮助矿区空巢老人、留守家庭及特困职工家庭解决现实困难,鲍店煤矿于2015年启动开展了“我们在一起·温情家园”暖心行动。
与此同时,以马丽为首的几位志愿者,看到很多身体不便的老人,连出门理发都很困难,就萌生了成立理发队的想法。她们的想法在群里一说,就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一些会理发手艺的志愿者纷纷加入。他们自费从网上买来理发设备,很快地,一支7人组成的理发队成立了。
第一次参加广场服务,由于大家的理发手艺不精,理发队的成员们心中非常忐忑。“大爷,我们刚开始理发,理不好您多担待啊”马丽对一位刚理完发的大爷说道。“我看你们理得很好,比专业的还好哩”,大爷的一句话,坚定了理发队所有人的信心。
“职工家属信任我们,我们更应该把这项工作做好”,于是,志愿者们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共同学习理发技术。矿上还专门邀请了专业理发师,对他们进行了集中培训。
谈到理发队的名字,队长马丽说:“用‘雷锋’的名字命名,也是在时刻激励和监督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全心全意为职工家属服务。”
每周二,在暖心志愿服务中心理发室内,都会聚集很多老人。“他们不但理发手艺好,服务还很热情。”“能给我们这些老人服务,还不要钱,真的太谢谢孩子们了”……提前“雷锋”理发队,老人们赞不绝口。
每次开展活动,理发队的队员们只要看到暖心群里的活动信息,就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已经退休的理发队成员张令景,虽然离开工作岗位,却依然牵挂着志愿服务工作,每次理发活动她都积极参与。理发队从刚开始服务矿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发展到服务在岗职工,走出去到周边乡村敬老院开展服务。
有一次,“雷锋”理发队跟随暖心志愿服务协会走进邹城市张庄镇东北洼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理发中得知,有的老人已经三四个月没有理发了。长长的胡须、头皮上全是头皮屑;有的头发都黏在一起,梳子都梳不动,不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队员们没有丝毫埋怨,反而让全体队员感到心痛,老人们太需要帮助了。
当志愿者王晓红给老人们剪指甲,一位指甲里全是泥土的老人问道:“你嫌我脏吗?”王晓红笑着说“不嫌”,老人拭去眼角的泪水说道:“太谢谢你了,俺自己的孩子,也没有给俺剪过指甲。”
家住鲍店煤矿北区的霍大爷患有偏瘫,夫妇二人都年近八旬,儿子又在外地工作。第一次去他家理发,眼前的场景让队员们大吃一惊:家里凌乱得连下脚的空都没有,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老人更是在屋里随地吐痰……
面对这样的场景,理发队的个别成员有点无法接受。队长马丽说:“咱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穿着这身衣服,就得对得起志愿者的称呼”。于是,理发队的成员们分头行动,为两位老人理完发,还把家里的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职工选择坚守岗位,理发这件事儿成了一大难题。了解到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后,“雷锋”理发队在暖心微信群里发出了“疫情防控期间向坚守岗位的职工义务理发”的志愿宣传。以电话预约、固定驻点、动态进岗点“三项联动”的服务方式开展。
那段时间,由于疫情原因,矿区周边所有理发店都停业了,他们的服务更是炙手可热。每天的服务,都是从早上开张,一直忙到理发器没有电才结束。经常是中午1点多,大家还没吃上午饭。
近日,位于该矿职工洗浴中心的康美驿站投入使用,对于理发队的志愿者们来说,他们又多了一个新的“战场”。“这里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矿上的职工,给他们理好发,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到工作中,我们辛苦点也值得。”志愿者王春来说。
“雷锋”理发队成立9年来,每年参加各类大型活动二十余次,每月固定开展理发服务十余次,个人入户帮扶的活动,更是不计其数。当记者问道:面对脏和累,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队长马丽的话或许能够代表他们共同的心声:只有把服务对象当成亲人,我们才能把服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