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赵楼煤矿聚焦品牌塑造、技艺传承、建功实效以及关爱保障,切实把劳模工匠作为一面旗帜、见贤思齐的一把标尺,辐射引领全员奋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聚焦擦亮品牌,放大劳模效应。创新打造“星耀赵楼”品牌,开展“劳动模范”“赵楼工匠”“红色工匠”“蓝翎技师”“阳光之星”等特色典型选树,召开先模座谈会,邀请劳模进车间班前宣讲,建成劳模“一条街”和“荣誉墙”,开辟“先锋故事”“身边的榜样”专栏,“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上门慰问劳模工匠,悬挂“劳模之家”光荣牌,在全矿营造“向劳模工匠比肩看齐”的浓厚氛围。
聚焦技艺传承,锻造人才队伍。依托“蓝翎筑梦”育才阵地,实施“蓝翎聚才”和“双培一提”计划,开设“工匠流动课堂”“技术讲堂”“周三课堂”,发挥劳模工匠、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推广“一对一”“一带多”师徒传帮带模式,实现了劳模工匠由“1人作贡献”到“1+N作贡献”的提升,先后涌现出30余位获得省市级荣誉的高技能人才。
聚焦建功实效,强化创新能力。以入选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强化产业工人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制定技能培养、竞赛选拔、考核评价、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等18项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以“五小”创新、“金点子”征集等为主要载体的全员创新创效竞赛,建立“实效论英雄”小改小革激励机制,成立“专家评审团”,明确创效三个“分红档次”,让职工平等、充分享受成果转化收益。去年以来累计35项成果受到国家三大协会表彰。
聚焦关爱保障,发挥倍增实效。该矿尊重爱护、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方面出发,厚植“先模文化”,推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融合,评选技能大师12人,年度收入最高40万,持续落实“劳模宿舍”“劳模疗养团”“劳模体检”等先模优待措施,真正让劳模工匠、技能人才有票子、有位子、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