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开展小改小革活动是激发广大职工创造潜能的动力之源。
今年8月初,兖矿能源召开双基建设暨小改小革创新成果推进会,在基层单位引发了创新创效热潮。如何让小改小革为职工岗位立功、体现价值注入更多智慧与动能呢?今天,兖矿能源工会联合兖矿能源网推出《兖矿能源深推职工小改小革收获“金豆银果”》,共同在金秋时节盘点创新成果。

【微视频】集思广益 绽放劳动之美
(特约记者在南屯煤矿谢翠红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采访)

当丰收的味道在田野和林间弥漫,甜美的果香夹杂着奋斗的丰实感充溢在人们心间,聚力冲刺全年工作任务奋斗目标的兖矿能源收获了这样一份金灿灿的“成绩单”——
自2022年以来,兖矿能源及其权属单位推荐申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共计236项,经过科学、严格、有序的评比管理,这些集纳着基层干部职工的智慧与付出,用汗水与奉献浇灌培植的“金豆子”“银果子”,在兖矿能源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现场一线、民生发展等各个领域发挥源源不断的“魅力”与“威力”。

兖矿能源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有效培育和科学运用小改小革创新成果,是鼓励职工群众参与改革发展实践、发挥聪明才智的有效形式,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的特殊载体,也是公司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比,是从兖矿能源党政工团组织到所属各单位、各部室、各直属机构都“共搭的平台”。

为此,兖矿能源专门制定推出了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比管理办法,对所属各单位评选出的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实施每半年一征集、一评比、一表彰、一推广、年度综合评比表彰的长效机制。每年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年度表彰大会,举办的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活动等等,都是让各条战线、各方领域人才“全面开花”的平台。
以2022年上半年兖矿能源工会收集汇总的236项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为例,兖矿能源经组织评审,对评选出的1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予以命名表彰,并分别给予30000元、20000元、10000元奖励。
毋庸置疑,职工小改小革、创新创效之过程着实艰辛不易,但是取得的成果之甘甜价值也十分耀眼。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荣获3万元奖金,所在单位进行“双重奖励”,可谓有“面子”更有“票子”,这一长期推行的“捧成果、育人才”良好渠道引得各路“创新达人”“技能高人”“革新能人”纷至沓来。

如果将“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比作一台高质高效运转的庞大机器,那么,每个岗位、每位职工都是不可或缺的“组件”。基于此,兖矿能源立足于“七个示范”企业创建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扬职工首创精神、持续提升职工创造活力,深化推进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可别小瞧了这一系列“小”,件件连着现场质量和安全,样样都与劳动环境改善与工作效能提高相关。在今年5月份兖矿能源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暨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四位“岗位明星”分享了岗位工作经验和成长成才经历,引发现场内外新入职员工和青年职工们的连连惊叹:“岗位创新原来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小改小革创新是每一位普通职工都可以尝试和探索的事。”南屯煤矿生产服务中心谢翠红带领她的工作室十几个人持续钻研重培训,着眼于现场和岗位实际,开展各类小改小革活动,从机电设计到小电改造,个人发挥所长,创出了皮带机设计、改造等多项成果,谢翠红所在工作室五名技术员中走出了三名高级工程师。“
切忌只看不干,这样主动动手和不愿意动手的能力就会越拉越大。就拿创造来说,很多人会往大的创造项目上去想,想要为企业节省多少万的成本,提高多少万的效益,其实刚开始起点不用定的那么高,可以从工作中的小处出发,从实际出发,比如,建筑高层的地漏改造能有效减少维修人员的检查频次,确保人身和电器设备安全,等等。”从对PLC控制产生兴趣,到主井提升机机电控系统改造,再到获得10项国家专利,兴隆庄煤矿机电工区副区长徐晓晓伴着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奋斗历程,诠释着“岗位奉献无大小,创新创效是个宝”的内在涵义。

最大程度地挖掘职工小改小革的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破解现场一线出现的难题——在兖矿能源,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创效工作室鳞次栉比、科学运作,已然是干部职工们公认的人才“孵化器”,各基层单位立足岗位实际和专业、工种特点,积极探寻着创新创效的不同途径,发挥着小改小革的团队力量。鲍店煤矿选煤中心维修车间是矿井的“咽喉”,大大小小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益。结合过硬党支部建设,该矿设立“党员专家诊所”,建立诊、疗、救、养“四位一体”“诊疗式”工作机制,先后解决现场问题百余条,原煤运输实现了零事故运转。
岗位连着安全和生产,关乎管理和效益,正因此,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显得尤为实用而重要。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肖耀猛在兖矿能源三届三次“双代会”工作报告中强调:“完善‘选、育、管、用’机制,重视人才、成就人才、尊重人才。”“在发展成果共享中持续增加‘职工群众’的份量。

创新——实用——共享,这是小改小革成果在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价值所在。
正因此,兖矿能源开展的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比管理活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职工岗位实际,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要、职工期盼持续组织开展。其具体内容涵盖:聚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在优化管理流程、系统工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结合现有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实施改进方面的创新成果;围绕企业节支降耗、降本增效以及积极实施或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在强化区队班组建设、落实安全自主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其他方面的小改小革创新成果。

从2022年上半年兖矿能源工会收集到的236项小改小革创新成果来看,均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贴合自身岗位实际,提出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性方案、措施等。这些成果实用性强、成效明显,有助于解决现场实际难题。
如何将小改小革成果更好地进行转化推广,促其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线发挥作用?兖矿能源将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日常工作,将小改小革的创新性、操作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对评选出的职工小改小革创新优秀成果,采取多种方式搭建平台、推广实施,促进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现场采访
特约记者:刚刚在谢翠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实物模型,这些小改小革项目如何运用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当中?今天,我们有请谢翠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康健为我们介绍一下。
谢翠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 康健:你好,这里是我们的铆焊车间,这是我们工作室最近刚研制的高效焊接装置。
特约记者:这个高效焊接装置的出发点在哪里?
康健:我们最早对这个风水管加工的时候,工人师傅是手动旋转,边旋转边焊接,这就导致加工过程中手部容易被烫伤,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手动旋转的速度不好控制,效率低、质量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设置了这套装置。

【素材提供】兖矿能源工会 南屯煤矿党群工作科 兖矿能源网
【现场采访】朱宇婷
【微视频制作】孙扬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