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精彩瞬间

【关注】弘扬创新精神 倡树先进典范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2日   来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兖矿能源动员和激励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开启新征程、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兖矿能源网本期推出《弘扬创新精神 倡树先进典范》,对各单位培养山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以及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举措及其取得成效进行集中报道。

近年来,兖矿能源聚焦主导产业和新型战略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自主创新,注重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大型矿井建设、厚煤层综放开采、超大采高综采(放)、智能开采、重大灾害防治、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突破掌握了一批“从0到1”原始创新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克了一批制约各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取得了一批支撑企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低碳发展的核心技术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创新人才,企业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南屯煤矿      南屯煤矿充分发挥劳模和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搭建职工创新平台,先后创立了综采综机、矿山机电、一通三防、机加工制造、洗煤浮选等专业的6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

该矿明确工作室定位、职责和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室创新项目工作流程、成果评审和成果应用推广办法,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高技能人才和专业人员加入工作室。并围绕矿井发展需要和中心工作、实际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能降耗、创造效益、安全生产等为课题开展活动,工作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矿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平均每年研发创新课题、形成小改小革创新成果90余项,为矿井年均创效1200余万元。(张南南)

东滩煤矿      东滩煤矿进一步加强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制定《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及考评管理办法》,坚持“严进宽出、优胜劣汰”的原则,落实“控量提质、提档升级、分层管理”的思路,加强对已命名的工作室的动态管理。

该矿采取“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评比”的方式,实行优者晋级、劣者淘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工作室创建和管理运行质量。各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每月至少利用2个工作日的时间安排授课,培训有主题、有教案、有签到,现场录像,并在“臻美东滩”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视频,切实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邱长鹏)

济三煤矿      济三煤矿积极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搭建成果交流推广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快成果现场转化应用,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该矿建立健全劳模创新工作室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技能“孵化器”作用,跨单位、跨部门、跨专业优化整合资源,汇集各类创新人才320余名。定期组织工作室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技术研讨,开展“技师大讲堂”,邀请优秀技能人才、技术比武能手和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作为“讲师”,利用学习例会时间向全体成员“授课”,用工作实践指导技术创新,让创新成果更符合生产现场需要。通过创新课题实践,对创新成果进行综合评估论证,加速成果转化应用,确保各类成果闭环管理,努力营造“处处是创新地、人人是创新源”的全员创新环境。(宋鹏飞)

杨村煤矿      杨村煤矿充分发挥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头雁”效应,积极搭建“金蓝领”课堂和“金蓝领”活动日人才共享双轨快车道。

该矿通过组织矿内部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轮转走动讲、邀请兄弟单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入矿重点讲、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现场专题讲,促进职工素质飞跃式提升。设立“金蓝领”活动日,通过课题攻关、技术支援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解决技术层面遇到的实际困难,组织“金蓝领”工作笔记征集活动,将宝贵工作实践中碎片化智慧收集归纳、汇编成册,形成具有专业借鉴价值和煤矿自身特点的实战案例集《“金蓝领”笔记》。持续搭建传技术的“讲台”、亮技术的“舞台”、比技术的“擂台”,为一线职工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搭建了平台,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热情,进一步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侯龙)

鲁南化工      鲁南化工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创效活动。

该公司发挥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带动辐射作用,搭建职工创新创效新平台。积极开展人才培训、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课题研究,以先模效应带动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中。目前,已建有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分析五个专业工作室,达到主专业全覆盖的建设水平,拥有管理期内山能集团首届首席技师3人,枣庄市首席技师8人,多次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先后培养省部级以上技术技能人才30余人,市级各类中青年专家、技术技能人才30余人。其中刘丹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齐鲁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安全生产十佳班组长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0余项。(李芬)

国际焦化      国际焦化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坚持“精准精细精益、精通精练精干”的精益管理理念,以“深入一线、现场观察、数据分析、时间管理”为导向,紧紧围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带头学精益、讲精益、会精益、用精益。

该公司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聚焦安全生产、技术革新、降本挖潜、提质增效等关键环节,带领技术骨干扎根生产现场创新创效,截至目前,公司共申报专利139项,发证115项。同时,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工作,使用视频回放、流程回溯等推进小改小革,不断改善岗位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员工岗位创新评审通过7688项,累计人均8.5项。(武德宣)

矿业工程公司      矿业工程公司(综机安撤中心)依托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积极发挥创新工作室人才孵化基地作用,大力加强优秀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该公司举办机电管理专业培训班,技能大师李振亚主要围绕机电管理岗位职责、电气设备安装标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解析等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参培人员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理论课。组织座谈交流,围绕工作中遇到的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创新成果。课后,组织参培人员对学习内容进行闭卷考试,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为公司安装撤除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石玉虎)

万福能源      万福能源孙树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聚焦矿井建设机电设备设置运行中的难点、堵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创效活动,持续加强职工专业技术知识储备,助力矿井高质高效发展。

该工作室牵头组织20名职工参加菏泽市机电维修工岗位技能比武,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筹建实训基地开展矿井维修电工实操训练,《多级离心泵断水保护设计及应用》于上半年荣获兖矿能源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三等奖,下半年完成创新成果8项。该工作室被菏泽市总工会授牌表彰,孙树明荣获菏泽市技术能手称号。(李小卫 孙树明 万晨宇)

物流公司      作为山东能源第二届高级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物流公司吴忠新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秉承技术钻研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理念,致力于内燃机车检修队伍建设,在机车检修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该工作室以科技成果为有力载体和培训平台,通过机车电器模拟实验台、制动机综合作用软件和制动机模拟试验台等创新发明,对内燃机车进行针对性故障操作技能比武。这一举措不仅每年可节约燃油费用20多万元,还解决了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培训问题,提高了职工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同时,该工作室打破机车电器教学在空间和故障设定方面的束缚,培养了一大批内燃机检修技能人才。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该工作室累计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人员共计1020余人次。此外,他们还参与举办乘务员及机车钳工技术比武12期,通过专业培训和传艺带徒,培养出多名业务骨干分别担任单位重要职务。

下一步,工作室将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技术创新及传艺带徒等工作,为矿区铁路运输机车检修工作和技术传承推广贡献力量。(李洋 吴忠新)

物供中心      物供中心着力建设适应兖矿能源战略转型发展的高素质物供人才队伍,健全完善山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劳模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考核、评价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做到政治上引领,生活上关心,工作中考验。

该单位面向保管员、质检员和计划采购员等核心关键岗位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一批又一批岗位技术能手通过比武平台脱颖而出,在年度各类评先树优、管理人员选聘、职工荣疗等各项工作中对技术能人均“关爱有加”。开展首届技能大师评选活动,在历届技能比武中前三名优胜选手获得技能大师评选资格,畅通了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高技能人才担任“物供大讲堂”的兼职教师,发挥他们的技术强项和业务骨干作用。成立“步飞劳模工作室”,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小改小革、创新创效成果和采购优化、降本提效等重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物资供应工作质效双提。(张海霞  步飞)

华聚能源      华聚能源公司高度重视先模群体、先模人物的选树培养管理工作,建立关爱劳模机制,加大先模人物、先进事迹、劳模工匠创新工作等各类信息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人人学先模、争当先模的氛围。

该公司注重青年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坚持“岗岗能赛、事事能比、人人能为”理念,通过岗位技能竞赛、技能大比武、导师带徒、小改小革等活动,从锅炉运行值班员、电焊工、煤质化验工等一线岗位中,选拔发掘具有过硬本领的年轻职工进行重点培养。借助“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为年轻职工提供文化培训、技术支持和创新创造条件,工作室带头人作为“导师”,以传帮带的形式,手把手教、面对面交流,使其快速掌握岗位技能。(孟娜)

9614d785dbcb7bb7f161d9882c201bb4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协助】杨村煤矿 

【协助人员】张方皓 马亚军

【收集整理】侯龙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