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扎根岗位、坚守职责、忠诚企业”的担当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保持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激情,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认真总结这次技能比武活动经验,创新方法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技能比武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摘自山东能源集团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总结表彰暨第一届山东能源集团首席技师命名大会
【编辑感言】2021年10月13日至15日,“山西焦煤杯”第十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山西太原举行,兖煤救护大队派出2名队员参加比赛,分别取得“一等奖”、“三等奖”。
2021年11月12日下午,能源集团在泰安召开“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总结表彰暨第一届山东能源集团首席技师命名大会。兖煤救护大队曹恒栋获得山东能源集团首席技师;兖煤救护大队获得优秀承办单位并被授予“工人先锋号”;尚朋朋等7人组成的矿山救护工团体获得团体奖。
第二届山东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于11月10日圆满结束,兖煤救护大队与来自全省的7支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同台竞技,包揽全部竞赛项目第一名,创出参加省级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最好成绩。
“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见金”——“大满贯”的背后,是冬战酷寒、夏练三伏“冰与火”的双重洗礼。回眸投入备战的夏初,素来以能征善战、智勇双全著称的兖煤救援勇士们,在鏖战郑州、德州洪灾救援过后,又投入一系列紧张训练和备赛中: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山东省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竞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实习记者与特约记者间的连线对话,再现救援勇士们头顶骄阳紧张备赛训练的场面,感味平凡英雄们鏖战沙场勇夺佳绩的故事点滴。
【隔空连线】“大满贯”背后的冬与夏:走近兖煤救护大队
点赞兖煤救护大队:“我们时刻准备着,为荣誉而战!”
实习记者 赵楼煤矿 李舒婉:您好!最近,山东能源网、兖州煤业网连续报道了第二届山东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的相关新闻,其中,兖煤救护大队包揽所有项目第一名的新闻分外亮眼。听说备战初期适逢酷暑时节,网编老师曾和您前往采访过,能否分享一下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场面是什么?
特约记者 济二煤矿 刘文慧:去采访的那天正值炎夏,骄阳当头,记得面积不大的训练场上,备战人员分成了好几拨在训练,这边是集训队的日常训练,那边在迎战二季度的质量标准化集中考核,我们重点采访的是备战山东省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竞赛的队员们,听教练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山东省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竞赛也同时进入备赛阶段,当时我只恨自己速记水平不够,心想就这么一块训练场,就这么一群人,怎么迎战这么多比赛啊?!看着一张张黝黑发亮却坚毅刚正的脸庞在眼前闪过,一个个汗水淋漓却果敢挺拔的身影在阳光下来回穿梭,心里不由得赞叹: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兵”,一群不一样的兵,一群文武双全的“特种兵”!
李舒婉:听到您的一番描述,再看着备战和比赛时的一张张照片,我的脑海中勾勒出平凡英雄的样子:顾不上汗流浃背,挑战个人的体能和极限;分秒必争地训练,争创最好的历史成绩。记得朋友圈有这样一句励志语获得了高赞:“哪里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有一群平凡人换了一身衣服在默默付出。”您在采访过程中看到那身橙黄色的战服,是不是对此有同感?
刘文慧:爬绳、单杠、急速换装、背负30斤呼吸器长跑、爬矮巷、搬运60斤假人……一套连贯的体能训练项目在争分夺秒中规范完成。教练员毛宝忠介绍说,这是比武集训队开展的连续体能训练项目。为了备战今年的三项赛事(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山东省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竞赛),兖煤救护大队在4月底专门成立了集训队。像这种高温天气下的高强度、高难度训练,他们平均每天要训练10个小时左右,一个月下来,平均每个人单跑步就要跑上300公里。这是打磨技术的日常训练,是挑战极限的魔鬼训练,却仅仅是能源集团矿山救援技术比赛综合实操里一个小项目的训练。此外还有1平方砖闭、BG4呼吸器操作及理论考试。铲泥、铺砖、抹平、拍实……练习砌1平方砖闭的曹恒栋、王凯两位队员在去年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竞赛中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又全面投入到备战三项竞赛中。
李舒婉:这样的超强战斗力和吃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新入职员工学习!我们的平凡英雄,为您打“Call”!
那些幕后的平凡英雄,同样值得点赞!
刘文慧:白天1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晚上2个小时的理论学习,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如何保证效果?高温、暴晒、穿着工作服、背着仪器,同样的项目重复练。艰苦的环境下,队员们如何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不懈怠?……这些都是幕后的平凡英雄——兖煤救护大队领导班子和教练们日夜挂怀和思虑的事。
李舒婉:我在平时的报道中看到,兖煤救护大队的铁作风是官兵一致进行日常训练考核,这一点体现在备战比赛中,教练们与训练队员也是同步集训、共同拼战对吧?
刘文慧:是的,甚至是队员休息的时候,教练们还要及时总结归纳汇报当天的感受经验,同兖煤救护大队领导班子成员线上线下商定沟通第二天的大致训练内容,确保科学高效集训。那次采访中印象最深的是“狮子”队长和“骆驼”教练。
李舒婉: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好吗?作为新入职员工,我们特别期待得到这样的兖煤故事分享,特别励志,也特别鼓舞我们从零开始,从起跑线开始,努力做未来更优秀的自己。
刘文慧:直属五中队副中队长兼教练组组长王锐利是一位“85”后,他留给我的印象是讲原则、能作为、善于管理,也敢于创新,周身散发着一种“狮子型”管理者的气质。王教练介绍了他们的科学训练方法,那就是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超前、质量调控的原则,制定训练周表、日表,甚至细化到每一个时间点,都有计划表。这样大家都有目标感,每天达到一个小目标,训练效果自然就出来了。除了分阶段、系统化、标准化地进行训练,在队员的饮食和营养支持上,他们会根据季节特点和训练强度适时调整队员们的食谱,保证他们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不流失。
李舒婉:科学训练、因材施教,我想这也是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的“通用法宝”。我很好奇的是,“骆驼”教练的雅号是怎样来的?又有着怎样的通关秘笈呢?
刘文慧: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毛宝忠教练,既是教练也是陪练,天天陪伴在队员身边,他一忙起来,常常几个小时不喝水,人送雅号“骆驼”教练。训练很苦很累,但是谈及队员们的训练进展情况和精神面貌时,我看到毛教练的眼睛里闪着光,透出自信和骄傲。他说:“我们这支队伍可以说是能打善战,久经沙场,大家的思想觉悟是一流的,心理素质是一流的,作风技术也是一流的。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工作,付出和牺牲已经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真有个别队员有什么情绪上的消极懈怠,兄弟们坐在一块儿说开了聊开了,也就过去了。反正在我眼里,我的这帮兄弟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李舒婉:平凡英雄、身边榜样!我会把您通过采访汲取的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的新入职员工,让山能工匠、兖煤工匠精神散发更多的光芒!
【记者感言】无论是比武集训还是各中队的日常训练,练的是体力,也是技术,拼的是速度也是精度。
这是一场耐力和意志的长期较量,也是个人品格和团队协作之间的相互打磨,它在无形中磨砺着救护大队整支队伍的实战能力,也为随时而来的救援救护任务做着充分的准备。纪律严明、反应迅速、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锤炼而成。
【动图、海报创意制作】实习记者 赵楼煤矿 李舒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