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既是掀起创新浪潮的动力源泉,又是推动创新升级的有力保障。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赋能新模式、新业态。发挥数据、信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大数据工程,汇聚集成生产、经营、监测监控“三大数据”,将数字资源转化为管理资源、决策资源。
——摘自山东能源集团2021年工作会议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自觉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的巨大潜能。
——摘自山东能源集团第一届科技大会
【记者感言】煤炭生产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这个过程,伴随着企业混改、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同样伴随着加强年轻管理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时代旋律。
近年来,兖州煤业公司积极抢抓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新机遇,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融合,科学推行智能化开采,在提升矿井安全系数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一线职工劳动强度。
企业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对年轻管理人员、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提升智能采煤工作面的工作效率为例,越来越多的85后、90后正以其创新能力强、接收和探索新事物快而成为智能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的道路中,鲍店煤矿将智能开采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在综采二区精挑细选出20名业务技能熟练、综合素质优秀的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成立了“大学生班组”。这个班组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造”的精神,用实干在百里煤海谱写了一曲智能开采的铿锵旋律。
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我们通过对话访谈的形式,一起走近鲍店煤矿综采二区“大学生班组”,近距离感受这个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三高”采煤班,看他们如何在鲍店矿400米煤海深处以青春之姿迎难而上,以奋斗之势勇担重任,在智能开采中迸发出了澎湃力量。
记者:您好,谢添,作为“大学生采煤班”的一员,我首先想问的是能够参与到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建设工作,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班组成员 谢添:说实话心里很自豪!2020年,我们的7302工作面是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行的智能综放工作面,也是咱们全国煤炭行业的明星工作面。今年,我们又高标准建成了7304和8302两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在这里工作能充分感受到矿井的现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比原来干活要轻松很多,而且安全、高效、体面,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家里人对你在井下工作更加放心了。原来上井洗完澡回家我妈还能看到我脸上洗不掉的煤粉,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
记者:通过前期采访,我们了解到在智能化工作面调试期间,你主动摸索钻研,成功优化了自动割三角煤支架收护帮和插板的配合,你并非采煤专业出身,如何做到的?
班组成员 谢添:我本身爱好钻研,结合工作操作实际,回家后翻书、上网对比资料模拟试验,通过修改支架自动跟机时间、范围及工艺触发位置,进行了成功优化,有效降低了设备的损坏率以及对顶板的破坏。书本所学的知识只是让你有所准备,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学以致用。我觉得现在是真赶上了好时候,智能开采给了我们一线采煤工人展现的机会,我得珍惜还要自动自发。
记者:王区长,“大学生”班组和其他采煤班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综采二区区长 王彦明:“大学生采煤班”成立三年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学历高,而且学习能力也强。在上班、下班的时间档,他们都是主动与区队技术员交流,把智能开采中遇到的难题逐个攻破,这种学习精神有效带动了全区比学赶超的氛围,推进了智能开采在矿井的全面应用。特别是在去年“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班组成员展示出扎实的技术功底,仅在采煤量上一月就比普通班组高出20%。最典型的“学霸”代表就是王代彬,为精准学习“示范刀”操作,他在井下连续工作15个小时,让人非常佩服。
(鲍店煤矿8302智能化综放工作面)
记者:听了王区长对你的评价,我也非常佩服,我能感受到你对智能开采工作的热爱,你可以畅想一下,照这样的发展速度,10年后的矿井会是什么样?
班组成员 王代彬:现在都是智能开采了,我们8302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只需7人就可完成原来15人干的工作。10年后的矿井肯定是早已步入无人开采时代,工作人员只需在地面通过视频监控便可进行常态化开采。到那时的我也肯定会成为一名智能开采的技术大拿,掌握了更多智能开采的新技术和高科技,新时代的矿工必须是高技能人才。
记者:从你的言语中,我再次感受到了你内心对智能开采工作的激情,我也相信十年后的你一定会成为鲍店矿的中流砥柱,我非常想知道当时刚分配下井时,你是什么心情?
班组成员 王代彬:说实话,当时刚分配来第一次下井我是非常兴奋新鲜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兖矿人,那时总听家里人说下井多累,其实实习期间我感受不是特别深,但随着正式上班,这种累的感觉越来越深,不光是身体的累还有心里的,你4年大学难道就是来挖煤的?这与自己所学的电子工程专业相差太远,但看到身边的老师傅他们对工作的质朴感情,某个瞬间就静下来了,其实应该感谢企业在我工作没着落的情况下给了我机会。随着智能开采时代的来临,井下工作环境越来越安全,“大学生采煤班”的成立,让我看到了矿井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我相信未来肯定更加美好,我们新时代的矿工太幸福了!
(5G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基站)
记者:徐矿长,“大学生采煤班”可以说是采煤队的一支高精尖队伍,在智能开采中发挥了“中坚力量”,您能介绍下当时矿井成立大学生班组的初衷是什么?
副矿长 徐长厚:智能开采让矿井对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成为必然,“大学生采煤班”的20名成员都是平均年龄在35岁的青年人,正是奋斗出成绩的好时期,我们成立的初衷就是为奋战在井下一线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他们也不负所望,充分发挥多面手、一专多能优势,从操作支架、智能操作、检维修等入手,率先“操刀”试验自动割三角煤程序,使成功率由30%达到后期的常态化运行,创出了全国首家综放工作面端头三角煤自动截割常态化运行的行业标杆。在迎接国家、省及各类现场检查中,他们的稳操作、精技能,也让来访的各级领导眼前一亮,“大学生采煤班”更适应智能采煤设备操作的认识深入人心!
记者:时工长,咱们班组是采用什么方法把队伍打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
“大学生采煤班”工长 时启超:区队以“一站式服务”为班组打造了专项智能化培训计划。每天的班前会值班副区长、技术主管都会就电液控设备、自动跟机、记忆截割等带领班组成员学深悟透。我们班组成员也自动自发以一带一、多帮一、先进带后进的技术帮扶模式,手把手教、点对点学,采取日学、周考的方式,自我进行检验,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力特别强,全班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提了一个档。
(听!这就是鲍店矿智能开采的铿锵旋律)
记者:作为咱们“大学生采煤班”的带头人,您能介绍下咱们班组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吗?
“大学生采煤班”工长 时启超:我们“大学生采煤班”现有职工20人,为了用好这套智能系统,确保智能化工作面正常运转,我们将培训课堂由地面转移到现场,共同参与到设备组装、调试过程,确保大家对自动化系统的安装程序、布置运行原理,以及日常维保等专业知识全部铭记于心。我们应用高端制造整体顶梁液压支架、变频驱动运输机、智能采煤机等先进装备,高标准建成国内首个常态化运行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现了“完全自主智能开采”。选用无线+有线双总线通讯、四路电源供电的电液控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全工艺段自动跟机移架、采煤机记忆截割、时序自动放煤、自动补压、LASC自动找直、煤流智能调速、运输机自动张紧和断链保护等功能,现每班生产作业人员只需7人,构建形成了作业人员少、劳动强度低、安全高效的智能生产新模式。
记者:王区长,大学生采煤班的成员都是年轻人,我想听听您对这个团队的评价?
综采二区区长 王彦明:综采二区区长 王彦明:这是一个非常实干的班组,我们综采二区一直是矿井和公司的老牌“红旗区队”,“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的精神在这个班组得到了有力传承。在智能化调适期间,这个班家住济南的党员吴琼主动放弃赶班,连续十多天在现场进行工作写实,分析数据,完善操作方案,实现了单架自动放煤总时控制在18秒,煤机记忆截割率及支架自动跟机率均达到95%以上,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工长时启超在调试期间,机头、机尾两头跑,280多米的工作面不知跑了多少趟,厚重的胶靴里脚都磨出了泡,带的班中餐很多时候根本顾不上吃。运输机司机唐涛虽然不在工作面,却以“精准判断”立足岗位,持续配合采煤机司机控制煤量输出,一个班下来嗓子都喊哑了……这个班组里感人的故事很多,他们展现的是咱鲍矿人不怕吃苦,勇于担当的品格。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持续擦亮‘综采二区’这块主采队金字招牌!”在采访最后,这个班组成员把心中所思所想再次表达了出来。
【采访感言】赋予一线职工成就尊严感,鲍店矿“大学生采煤班”的成立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成长成才的舞台,更是激活了青年人工作动力,让知识之光照亮采煤巷道,让智能开采散发时代魅力,相信这支队伍必将成为鲍店矿擘画发展新蓝图的最强生力军。
“制定智能矿山建设企业标准,编制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及智能矿山建设三年规划,骨干矿井初步建成数字矿山。”“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透过鲍店煤矿综采二区“大学生采煤班”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的做法,我们感受到年轻智慧的力量正在带给未来不可估量的贡献和惊喜。
【连环画、动图、海报创意制作】实习记者 赵楼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