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小时里,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抢出12小时的背后,是始终跑在时间前面的辛苦与付出。
——题 记
2月27日下午六点 ,随着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杨村煤矿主井绞车房提升机一次性试运转成功。计划48个小时完成的主井SEW减速箱低速轴轴承修复、更换任务,仅用了 36个小时就胜利结束,提前了 12个小时。
措施制定快、组织施工快、现场操作快、配合沟通快,“大步快跑”让这场新年“开局仗”赢在了时间的最前方。一
主井SEW减速箱低速轴轴承修复、更换意味着矿井全面停产。停产时间的长短、修复更换质量好坏、试运行的成功与否,对掘进进尺、煤炭提升、成本支出等方面有着决定性影响。作为在山东能源集团报备的重大检修项目,该矿面临着巨大压力,也考验着机电专业全体“参战”人员的实力。
主井SEW减速箱低速轴及附属设备是由德国引进,目前,这个品牌的轴承维修、更换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如果返厂,需要等待一个月,如果购买新轴,需要定制不说,时间更是长达6个月,费用更是高出一大截。“时间是我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徘徊在众多方案中机电工区技术员刘羽,的心急如焚。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对设备就地维修、更换。
在兖矿能源集团机电部的大力支持下,该矿与具备更换轴承能力的中实洛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于原厂家不便提供各种配件的参数,施工方案的制定成了最“烧脑”的难题。机电工区区长赵传鲁、副区长安民与刘羽数不清跑了多少次现场、画了多少张图纸、打了多少个电话,修改多少遍方案措施,最终编制出包括9大项内容、17个工作步骤、预计施工48个小时的最佳方案。二
施工从2月26日下午六点开始。笔者在现场看到,减速机机体分离和高、中、低速轴的拆除、外齿圈拆除、起吊等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你歇会,我来。”大家互相关心、互为替补,工具在手中来回切换,人员在设备上爬上爬下,忙得热火朝天。在拆除减速机附属设备时,要先将128条螺栓依次打出,有的螺栓在设备底部,空间十分有限,人只能蹲着、趴着、跪着把工具伸进去,腰酸、腿麻,手里有时还搭不上劲,虽然辛苦,但为了抢时间,大家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21:00、22:00、23:00……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大家更是加快了速度。深夜的工广区一片寂静,主井绞车房内却灯火通明,拆卸完毕的各种零部件被整齐地码放了一地,工具碰撞声、焊接声、口号声奏响一曲“劳动赞歌”。
施工人员分为两个班次轮番上阵。副区长安民作为项目负责人,从26日上午六点开始,他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简单休息了2个小时,他又出现在施工现场。
“任务重,时间紧,哪还顾得上休息。”他说着话,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共产党员王涛,几近退休的年纪,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没有一点松懈,和其他党员一样脏活累活带头干、抢着干,用忘我的精神境界,带动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三
这场特殊的“赛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施工期间,兖矿能源集团领导亲临现场,对施工安全、施工标准、施工措施落实等进行具体指导。该矿党政安排女工委连续两天为施工人员送去班中餐、水果和热腾腾的豆浆,做好后勤保障。机电工区党员满琪把两岁多的双胞胎女儿交给年迈的公婆照顾,主动承担起送餐任务,按时为职工送去热水热饭。吃饭时,有的职工三五口就塞完,有的职工干脆顾不上吃。“大家不能耽误吃饭,吃饱了才有干劲。”看到大家这么拼,满琪很是心疼。
“今天是大开眼界了。”“今天学到了很多,虽然很累,但是很高兴。”青年职工李鹏飞、孔德昌说。他们把这次大规模的检修,作为“恶补”知识的“黄金时间”,非常珍惜。由于现场工作节奏快,他们就“见缝插针”,抓住吃饭、交接班、等待设备冷却等时间,开启“速记”模式。矿孔令军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孔令军和很多经验丰富的班组长、老同志也充分发挥“师带徒”“老带新”的作用,以最快的速度、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讲解,将技能传授融入到一分一秒中,“战场”变成了“课堂”。
36个小时里,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抢出12小时的背后,是始终跑在时间前面的辛苦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