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兖矿榜样】金鸡滩矿陈元祯:孜孜不倦的“煤海”追梦人

作者: 王亚军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23日

不畏艰难 扎根矿山

——题记

新时代的每个角落都不乏步履铿锵的造梦者和追梦人,对于金鸡滩煤矿综采工区区长陈元祯来讲,十九年的工作历程也是一段追梦的过程,他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煤炭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属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兖矿集团“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个人”“十佳区队长”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综采工区创造了全集团工效第一、产量第一、效益第一等多项纪录,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安全高效千万吨采煤队,先后荣获煤炭工业“三基九力”建设优秀团队、济宁市优秀党支部、能源集团“首届感动山能人物(事件)”和“双十佳区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是“戍边勇士”,始终怀揣梦想和责任,远赴千里,艰苦创业。2014年2月,怀惴着实现人生更高追求的理想,陈元祯与大批兖矿子弟积极响应集团对外开发的号召,一起从山东邹城来到了陕西榆林,成为金鸡滩煤矿一名从事生产一线的采煤班班组长,开启了他漫漫的对外开发、艰苦创业之路。

初到金鸡滩煤矿,大家对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并不熟悉。喜欢钻研的陈元祯发现薄煤层开采的工作经验并不能适合金鸡滩煤矿大采高的生产实际。当时,矿井建设不完善,井下辅助运输道路不能通车,陈元祯带领检修班职工在十几公里的巷道里徒步抬着接线盒,拉着电缆完善工作面及顺槽排水系统。有一次刮板运输机断双链,上链全是煤,底链完全看不到断链具体位置,陈元祯沿着300米的工作面一节一节的找,找到断链处还需在底链窜绳拉,处理难度相当大,他在井下一干就是二十七八个小时。那段时间,陈元祯多数时候从早晨6点一直工作到凌晨12点多,一个月下井40多个,在井下一待就是20多个小时,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采煤新工艺,为矿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从小疼爱他的爷爷不幸去世,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也成为了他最大的遗憾。

陈元祯面对这一切总是一副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是金鸡滩煤矿人的执著追求和拼搏进取精神的缩影,更是忠诚于企业发展的完美诠释,为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拼命三郎”,始终与时间任务赛跑,不畏艰难,奋战一线。十几年来,陈元祯对工作总是充满激情、保持着“拼命三郎”的本色。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和世界首套7米超大采高综放成套设备的实践应用,绝对是一件开创历史先河的事情,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好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常说“集团把这么贵、这么先进的设备交到我们手中,用不好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潜能”。那段时间,他与时间赛跑,“集团利益高于一切”在他身上得以最好的诠释。设备调试初期,针对一台台巨无霸一样的新设备,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工作面数据断线、液压支架参数调整不精确、采煤机无法准确定位等一系列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了摸清这些“大家伙”的“脾气秉性”,陈元帧不分白天黑夜,吃住在矿上,一边进行设备调试,一边进行生产组织。为了设备调试运行,他经常废寝忘食,甚至连续几天几夜不着床,累了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打个盹,醒来接着下井协调指挥设备调试。周围的人感到他对工作总是有无限的精力和激情,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疲倦,为矿井成功应用先进设备,实现安全全生产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与努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和世界首套7米超大采高综放成套设备的成功应用,分别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特等奖,为超大采高、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样本,使金鸡滩煤矿具备“一矿、一井、一面、一百人(综采队)、一千五百万吨”的能力,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他是“技术专家”,始终与困难问题较劲,立足实际,革故创新。近二十年的采煤一线工作,让陈元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这是深扎在他内心深处的信念。也正是以这样的信念,陈元祯一直走在煤海追梦路上,也以此信念影响着身边人。

2020年11月,正值煤炭市场旺季,矿104工作面采煤机牵引系统出现严重损坏故障,经过厂家工程技术员多次维修,故障仍不能完全排除,采煤作业无法恢复。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有休班回家的陈元祯,刚下了回家的火车,就接到了区队的报告。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他通过电话详细询问了设备受损和相关情况,就在火车站,他大胆提出维修方案。矿上组织人员按照他的方案进行维修,厂家技术员都没有修好的故障竟然真的修好了,节省配件购置费用约20余万元,也为生产组织节约了宝贵时间。类似问题的处理只是陈元祯无数次力挽狂澜的一个缩影。他就像一名高明的医生,很多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能医到病除;他像一名足智多谋的统帅,能在谈笑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异常宝贵,陈元祯善于把正确的做法变成标准或规范。先后牵头梳理总结了历年来综采工作面遇到的设备事故、解决方案以及在过特殊地质构造时好的经验做法,同时制定完善了《综采工区岗位作业标准》等规范制度,这些资料成为了金鸡滩煤矿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矿井安全生产的秘籍宝典和技术指南。

他是“行业能手”,始终精益求精的坚持,孜孜不倦,追求卓越。作为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者,提升割煤效率、缩短有效工时、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一直是陈元祯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初次接触智能化设备,没有经验。陈元祯本着学中干、干中学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他制定了中长期和短期课题攻关计划,组织成立专业攻坚小组,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过优化生产工艺,设备优化改造、现场小改小革等一系列的举措,攻克了采煤机5G通讯、采煤机远程控制、三角煤截割等技术难题。通过对智能化设备改造升级,不断加强对综采工艺的技术革新,组织对采煤工作面胶带运输机清煤装置、胶带运输机中部驱动卸煤装置、采煤机托移电缆防护装置等设备进行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成2个示范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自动移架跟机率达到95%,程序截割率达到93%,综采面由原来11人减少至5人,综放面由原来14人减少至7人,人员减幅达50%以上,生产工效大幅提升,智能化建设水平走在了煤炭行业前列。2022年4月,矿井顺利取得了陕西省发改委生产能力1700万吨/年核定结果的批复,这将会为金鸡滩煤矿、综采工区以及陈元祯个人带来更大的困难考验与发展机遇。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他永不满足现有的成就,总在不断地寻求超越和提高。这就是陈元祯,有着一身承受压力和劳累的铮铮铁骨,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毅,在他心里,“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体现在工作中的一种实干精神,在党徽的照耀下,这位新时代煤矿工人将在煤海追梦路上继续奔跑,谱写奉献煤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