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
——题 记
杨冬,一名退伍军人,曾服役于西藏武警昌都支队,扛过枪、戍过边,从军装到工装、从操场到井巷,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矿山、扎根基层、艰苦奋斗,为建设平安和谐美丽兴隆为己任,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军人的风采。
退伍后,杨冬来到兴隆庄煤矿。第一天下井,陌生的环境和从未见过的采煤机械让他手足无措。他努力调整自己,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主动参加区队培训、下班后自学教材、追着师傅请教技术……杨冬很快就从一名“采煤门外汉”成为同批学员中最早一个定岗,独挑大梁的“新工人”,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班组长。
“担子重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作为班组长,不仅要合理地组织协调好劳动作业,还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困难险情来临时率先冲在前面,做给职工看,带着职工干。”杨冬坦言。
10305工作面开采期间,顶板在断层处出现破碎,一旦发生冒顶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给矿井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当时杨冬正在休班,接到值班电话后,火速换好衣服赶往现场查看。汇报隐患处理方案,带领班组党员和青年骨干组成临时突击队,扛柱子、架梁、上网,连续奋战17小时,终于排除了安全隐患。上井后,才发现肩膀已经被磨破了,血水混合着煤粉跟衣服黏在一起,撕开衣服的时候伤口很疼,心里却很踏实。
“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记得在10306工作面停采前期,现场条件比较艰苦。作业就在狭小昏暗的支架间摸索,腰都直不起来,更换配件全靠人拉肩扛,而且设备长期使用,磨损严重,遗留问题多。为保障产量任务顺利完成,他每天紧盯现场、严抓安全,不放过任何一丝隐患。就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班组创造了连续一周当班产量破5000吨纪录。
井下工人之间的感情往往都比较深,特殊工作环境和作息时间,让他们亲如兄弟,但是在面对行为隐患的时候,却绝不手软。有一次,10304采煤工作面机头扩帮,马上就要到交接班时间,大家都急着完工上井。杨冬留在最后再次检查,从机头走过来时,发现煤壁行人侧处有网扣连接不合格,很容易挣开,存在落煤伤人的隐患。他赶忙叫停工作,组织人员补网扣,并对疏忽大意的职工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还有些不服:平时关系那么好,怎么一点儿情面都不留?其他人也都不理解:都是出来上班挣钱,干嘛这么认真。但是对于杨冬来说,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宁叫职工骂着走,绝不叫家属哭着来!最终,他们一起动手把顶网和帮网结结实实地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扩帮作业人员的安全。
作为一名班组长、一名军人、一名党员,杨冬非常明白自己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肩上的使命担当。杨冬常说:“既然组织把工作交给我,我就要让组织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是军人就要做到关键时刻顶的上去,能给群众当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