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新山能 新使命︱书写精彩故事 ——济三煤矿生产服务中心机厂抗疫保安素描

作者: 宋瑞三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13日

强化思想 织密防控网

——题 记

疫情封控以来,济三煤矿认真贯彻落实两级能源集团系列要求精神,加大形势任务宣传,强化职工思想引导,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抓牢安全生产。

他们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怎样发挥的?急难任务又是怎样高质量完成的?故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精彩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济三煤矿机厂铆焊车间,听一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靳新生:岗位就是“战场”

济三煤矿机厂铆焊车间主要承担着矿井生产用非标加工件、支护U型棚梁、各种井下风水管路等焊接加工任务,工作点多,覆盖面广,工作强度大。

这支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队伍,接到驻矿留守命令后,在岗52人,只有28人留矿,疫情防控造成了“非战斗”减员,但任务没减,反而相对带来了成倍的工作量。

“举个例子,9日7日,我们接到普掘工区施工急需溜煤眼连接段中节及配套钢梁等机加工任务,9月8日就要井下安装,时间只有一天,任务非常紧急。技术骨干王来勇,老党员张作保,青年主力苏健,女电焊工孙宜慧等主动申请‘作战’。”铆焊车间班长靳新生介绍说:“当看到他们简单吃下午饭,继续上岗作业,汗流浃背的,直到晚上9点,拿下这一艰巨的任务,大家才想起了晚饭没有吃,感到很心疼,但是紧急任务就是‘打仗’,没有退路。”

火车跑得快的,全靠车头带。作为班组的主心骨,靳新生发挥兵头将尾作用,加强班组管理,做好工作服务,主动承担应急任务。

“党员的作用就是要冲锋在前。党员初心是什么?就是以安全生产为宗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自身的价值与追求,我入党时候是这样,现在我还是这样想的。”靳新生说。

担任班长20多年,2018年获得省国资委“省管企业技术能手”称号的靳新生,精通钳工、电焊工、铆工、漆工等多种技能。他深知只有苦练技能,才能有号召力,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靳新生利用班前会、学习日等时间,集中组织学习业务专业知识,分不同岗位实践操作,现场手把手教,以身示范,着力提升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安全管理上,靳新生加强作业现场管理工作,按区域,分专业,对班组内设备管理、检查、保养等,明确人员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对发现安全隐患立行立改,把各类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关键工程所需的非标件严把安全操作关,不放过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大型铆焊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横向和纵向变形的难题,靳新生带领他的团队研究新课题,创新新办法,对焊前准备和工艺参数方面进行了革新改进,如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接工艺,采用液压系统驱动钢管旋转,实现对钢管的内外壁进行同时焊接,焊接质量可靠,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4到5倍。

封控管理以来,铆焊车间共焊接风水管件2000多米,支护用U型棚梁400余件,第一时间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房林琳:巾帼不让须眉

机厂留守驻矿的9名“女战士”,房林琳是唯一的党员。

她说,这几年的个人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在这疫情吃紧的紧要关头,作为党员不能掉队,更不能向组织提要求,要冲在“疫”线,带领身边的“战友”把上级安排部署的紧急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家中有上初三的15岁大儿子和上小学一年级的6岁小儿子,公公2019年因病去世。两个孩子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就落在了63岁的婆婆肩上。

谈到这,房林琳眼圈红了。

房林琳说:“婆婆通情达理,悉心照顾我们的孩子,让我夫妻俩安心驻矿,真的很感谢我的婆婆。”

作为女性党员,房林琳巾帼不让须眉。2003年4月她在学校里光荣入党。2003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济三煤矿,一直在从事电焊工作。

“记得第一天踏进铆焊车间,看见手持面罩全副武装的师傅,割炬像一支神奇的画笔,电弧光像‘烟花’一样绽放,在噼里啪啦火星四溅中,焊出了像艺术品一样的加工件。从此我立下誓言,走进车间,拿起焊钳,我要做最好的电焊工。”房林琳说。

房林琳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才之路。刚从事焊接作业,对焊接工作半知半解,在师傅的悉心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经过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正确使用焊钳和割炬操作技能。“当手持面罩引燃电弧后,别人根本看不到你的面目,但是在面罩后面就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手中的焊钳就好比一支毛笔,熔化的焊芯就是墨水,药皮就是一层面纱,想要写出铿锵有力、笔走龙蛇的好字,就必须专心致志的投入。”谈到自己学业,房林琳腼腆的笑了。

焊花描绘梦想。近几年来,她先后荣获2021年济三煤矿电焊工比武第三名,2022年兖矿能源首届“山能杯”电焊工技术比武第二名,2021-2022年度济三煤矿“品牌党员”等荣誉称号。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选煤中心维修车间的丈夫翟恩强也选择了坚守岗位,两人相濡以沫,相互支持。“9月8日那天下午三点半,接到急需要加工件漏煤斗任务,等我干完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这时丈夫送来了热饭,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工作有价值,生活有关爱。”

舍小家顾大家。房林琳说,咱矿上像我们两口子一样,一起留矿的还有很多,身为其中,我感到很光荣。

步武彬: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在部队曾获得“学习标兵”“优秀士兵”,多次执行一级警卫任务的步武彬,2013年底光荣退伍,分配到了济三煤矿,退伍不褪色。

面对这次疫情封控管理,他主动请缨。本身能在家多住一晚,陪一下自己的双亲,但他选择了立刻返岗。

步武彬说:“军人自古到今都是忠孝两难全。看到患病父亲,我有点动摇了,因为父亲去年患了脑梗,非常需要照顾。但作为企业职工,单位需要坚守岗位,我不能拖后腿。与母亲商量说,这个时候,疫情防控吃紧,国家需要能源,没有矿上的安全生产也没了咱生活的保障,正当单位缺人的时候,咱更要到矿上坚守岗位。”

说到父亲,步武彬认为没有尽好子女的责任,眼圈都红了。

军人出身的他,特别能吃苦、特别战斗的军人作风没有变,他提起精神气,战斗在“哨位”上。

在记者采访时,步武彬说:“战役和‘战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统一指挥,步调一致,上下拧成一股绳,否则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要坚决服从‘战疫’需要。”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始终是步武彬行动的座右铭。

因为伤病,2018年,步武彬从采掘一线调往机厂。4年多来,他实现了从一名“掘进尖兵”到一名“技术能手”的华丽转身,多学多问多练成了他制胜的法宝!

新的战场,新的挑战。用他自己话说,跨专业就是转行。“半路出家”的他,勤奋拜师学艺,经过老师点播,自己钻研,刻苦练习,他很快掌握电焊工作的基本要领,迅速成为电焊专业一名技术大拿。

退伍不褪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步武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军人的铮铮誓言。

牛兴良:平凡岗位勇担当

牛兴良,机厂铆焊车间电焊工,家住邹城。明年就退休了,他选择了主动报名参加留驻,坚守“疫”线岗位。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单位电话通知他是否留守驻矿,他没有思考,回答一个字“留”,这时在身边的家属不乐意了。

牛兴良回忆说:“当时,家属听到我一口答应,非常担心。她说‘你看你快退休了,家里经济还可以,孩子们都成家了,在矿上不知你要住多久,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面对家属的担心,牛兴良耐心地做起了思想工作。

牛兴良说:“媳妇来,你不留驻,我不留驻,那谁来留驻?班上年轻点的同事孩子小,有的父母年龄大,咱不主动,谁主动?越是即将退休,越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咱济三煤矿多出点力。”

经过软磨硬泡,家属终于被打动了,默默地给他收拾起“行囊”。

“咱说实在的,这次疫情比前两次都厉害,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要求也比较严,作为即将退休的老同志,要为年轻人作榜样,带好头执行好上级的各项规定。我打算利用这段驻矿时间,手把手带一下身边几个年轻的同事,多观察他们的学习,多指点他们的实践操作,使他们尽快成才。”牛兴良说。

平凡岗位勇担当。牛兴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岗位,单位领导和同事们为他点了一个大大红心赞!

……

一下午的采访,我被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打动着,在锚杆车间,在机厂,在全矿,有许许多多的像靳新生、房林琳、步武彬和牛兴良一样可亲可爱可敬防疫的“战士”,他们立足自己的平凡岗位,书写着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