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存 谋发展 见成效
——题 记
2022年以来,华聚能源面对企业生死存亡、内外交困的危局,党政班子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围绕“安全、效益、发展”三大主题,拼尽全力实施一系列颠覆性举措,成功支撑公司闯过亏损治理生死线,赢得了产业发展新机遇,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力争目标任务,实现安全生产年,被山东省评为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实现华丽蝶变。
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开新局
面对企业生存困局和顽疾弊病,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闭门会议”,组织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开展“头脑风暴”活动,结合“两珍惜、两保持”形势任务教育要求召开班子务虚会等,梳理问题、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在解放思想中达成了“求生存、谋发展、见成效”的闯关定位和思想共识。
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带动工作突围。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刚要求把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战略。
该公司各部门编制《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亏损治理实施方案》,描绘“三年三步走”发展路径,规划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三个3”目标愿景,形成由年度目标、阶段任务、远景规划梯次递进的发展蓝图,以目标驱动实干、以实干突破困局。公司上下“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思想认识更加刻骨铭心,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稳、行稳致远”,全体干部职工心齐、劲足、气顺、风正,取得了“浴火重生、渡危闯关”的阶段性胜利。
立柱架梁,改革改制释放发展活力
在深入基层调研时,该公司班子成员坚持以稳固的基础支撑改革发展,不断夯实管理根基,搭建发展框架、构筑上升空间。
坚持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公司基础管理由“找准短板”向“补缺堵漏”转变,管理升级初现成效。他们组织开展经营效能综合评价,列明亏损治理“十项任务”,分类整改推进,亏损源和出血点得到有效控制。转变调度管理职能,推行经济调度考核,以关键指标为核心的“生产经济调度模式”规范建立,调度信息中枢机制步入正轨。
实行重大政策“精准命题和自主选题”式解读分析,增强超前研判和应对能力。发挥规模招采“以量换价”效应,实行物资材料“集采分签”、检修维保“统招分签”,节约招采成本431万元。规范修旧利废程序,杜绝铺张浪费,完成关停电厂197台/套设备回收利用,节约金额543万元,调拨物资635万元。
该公司围绕边界清晰、定位清晰、职责清晰,合并整部分同质化、互补性业务,实现了电力板块集中化、专业化管理,初步完成了公司机关及所属单位机构优化调整,规范了董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运行机制,管理架构和治理体系更加顺畅有序。全面推行差异化薪酬管理,打破“吃大锅饭”的薪酬体系,侧重向驻外开发、干事创业、苦脏险累岗位倾斜,职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接近20%,考核杠杆和精准激励作用有效发挥,职工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按照“内部协同、外部拓展”的路径,参照电力工程中心模式,合并电力检修中心与留守处,内部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承接赵楼电厂供热首站维保和煤场运维;外部主动“走出去”拓展业务,金鸡滩煤矿供热锅炉运维一炮打响、首战告捷,打赢了扎根西部的揭幕战,建立了外部发展的桥头堡,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支持,并取得了“能接尽接”的辐射效应。
精心布局,新能源产业后发起势
根据兖矿能源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华聚能源超前谋划、主动担当,遵循“错位发展、后起直追”的原则,完成《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围绕2022年开工建设3万千瓦新能源任务目标,坚持“指标获取+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全力争取,排定16个计划项目,现已开工建设5.6万千瓦,超额完成3万千瓦新能源任务目标,实现首批项目有序落地。物供中心“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当年设计、当年并网、当年收益”,发出首度绿电,实现自主开发“零突破”;蒙达铁路光伏项目获批内蒙古首批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实现“当月核准、同步开工、年内建成”,形成济宁、陕蒙两地“双域并进”格局,为后续新能源建设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聚焦济宁、陕蒙疆资源特点,该公司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式发展策略,在积极争取风光电指标的同时,超前打造“源网荷储”亮点工程、布局“绿色智慧能源”应用领域,加速开辟新能源发展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