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管理提效 资产提质专栏】兴隆庄煤矿:让学技术懂技能钻业务成新风尚

作者: 谢红玲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3日

  “别看这个创新仅仅改变了个毛刷头、可伸缩杆等,虽然不显眼,但在现场可解决了大难题。”日前,在兴隆庄煤矿创新成果交流会上,由职工自行研制的井下可伸缩标定装置,成为干部职工竞相学习的热点。

  据了解,井下可伸缩标定装置,针对目前煤矿井下测量标定所用梯子登高或长杆捆绑毛刷的作业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等弊端,地质测量科职工积极进行攻关,通过借鉴拖地用可伸缩拖把和测量仪器RTK进行创新,分别将操作机构、结构形式、锁紧方式和携带方式创新为毛刷头、可伸缩杆、旋转锁紧和背跨式背包。实施应用后,提高了井下测量标定效率,消除了工人因登高作业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生产。

  这是兴隆庄煤矿创新发展的一瞥。该矿围绕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瞄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激发广大青年职工投身科技攻关的热情与活力。

  与此同时,该矿坚持创新与提素“双轨并行”,创效与提质“双轮驱动”,强力推行“全员创新·岗位创效”活动,将现场攻关、创新创效作为培养人才成效的检验标准,现场解决难题160余起。坚持季度创新创效成果评比,引领职工广泛开展“五小”、实名操作法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将有预算、有方案、有效果的科研项目列出,让蕴含在职工群众中的金点子、好创意,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

  刘鑫是生产服务中心的一名电焊工。在日常焊接大型工件时,面对频繁搬运沉重的二氧化碳送丝机、管线长容易缠绕及拖拽磨损等问题,精心研发“焊接辅助空间臂”,通过上下左右移动横臂,可以将送丝机和焊枪移至范围内的任意焊接位置,有效保护了送丝机管路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生产现场更是变得整齐美观。

  类似的创新成果该矿还有很多。近年来,共征集表彰创新成果746项,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42项。矿井荣获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国家级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2项创新成果获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中技协2022年度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矿井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特别贡献奖”称号。四项成果在全国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中展出。

  下一步,该矿将继续加大创新成果考核评价和奖励力度,让学技术、懂技能、钻业务成为人才培养成长的新风尚,着力解决制约矿井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