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公司要闻

【专辑·壹】兖矿能源:走出一条“兖矿智能化建设”卓越之路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来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兖矿能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走“智能化开采”之路,顺应能源行业发展新潮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度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入安全生产经营全过程,奠定了在煤炭行业标杆地位,引领了煤炭行业开采工艺革新浪潮,走出一条“兖矿智能化建设”卓越之路。

按照兖矿能源新闻中心策划。兖矿能源网【专辑】栏目拟分三期,对兖矿能源智能化建设情况进行系列报道。本期推出第一期:《兖矿能源:走出一条“兖矿智能化建设”卓越之路》。

近年来,兖矿能源坚持“实用实效”原则,先后建成了120余个智能采煤工作面,矿井生产工效和本质安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采取“试点先行、全面覆盖”的建设思路,在首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矿井优先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炼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模式和管理经验,并以此稳步促进了其他矿井智能化应用的广泛实施。

一、采煤智能化建设成效

兖矿能源以“高可靠、重装备”为基础,以“智能高效”为目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煤层条件工作面,在实现自动跟机移架、采煤机记忆截割、三角煤自动截割、自动放煤等基本智能化功能常态化运行基础上,创新应用数字孪生辅助控制系统、盘古大模型AI服务平台、煤矿GIS公共服务平台、班组协同交互通讯等技术,在权属各矿分别建成薄煤层、中厚煤层、大采高、综放等不同类型的智能化典型示范工作面。

(一)薄煤层工作面实现无人化

杨村煤矿4703工作面采高1.0-1.35m,煤层倾角5°。倾向长度134m,走向长度1178m。煤层中含有厚度不均匀的坚硬夹矸及硫化亚铁结核,采煤工作面单班割煤6刀,具备年产100万吨生产能力。工作面采用采煤机规划开采控制技术,融合采煤机振动、输送机工况数据的滚筒截割优化技术,配置数字孪生辅助控制系统、盘古矿山大模型AI服务平台、煤矿GIS公共服务平台、综采工作面国产惯导、班组协同交互通讯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工作面集控中心和地面调度信息中心的远程操作,达到了薄煤层无人化的目标。

(二)中厚煤层工作面实现少人高效

南屯煤矿33下06综采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3.24m,倾角3-6°,采煤机割煤速度达到7.2m/min,移架时间9s以内,单班割煤达到7刀,工作面具备日产1.79万吨、年产582万吨生产能力。该工作面以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及可视化远程监控为基础,应用全景视频拼接、IMOSS惯导系统、3D防碰撞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在地面(顺槽)综合监控中心对综采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保证了工作面连续、安全、高效开采,实现“远程遥控截割+工作面内1人巡检”少人化高效智能开采模式。

转龙湾煤矿23301工作面平均采高2.4m,面长420m;23302工作面平均采高2.4m,面长450m。利用3D虚拟现实和实体仿真技术,实现液压支架自动跟机、工作面自动找直、采煤机防碰撞、实时俯仰采控制、端头自动化、三角煤自动截割技术常态化应用。两工作面自动跟机移架率、自动截割率均达到99%以上,煤机速度达到15m/min,移架时间9s以内。23301工作面日割煤23刀,23302工作面日割煤21刀,日产量均达3.5万吨,具备年产千万吨生产能力。工作面内仅配置2名作业人员,真正实现了减人提效、少人则安的工作目标。

【兖矿说】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红线,是最大的效益。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九红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牢“形势越严峻越要抓好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把安全责任压得更严、安全防线筑得更牢。坚持以建设“四型矿井”为方向,推进智能化由采掘工作面向矿井全系统延伸,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安全高效智能化矿井。

(三)厚煤层工作面实现少人高产

金鸡滩煤矿113工作面,研制了世界首套7m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首创综放工作面大梯度过渡、四级破碎等技术。创新采煤工作面“5G+WLAN”双通道数据传输模式,配置采煤机程序实时在线编译、国产IMOSS惯导系统自动找直、智能时序放煤功能,实现采煤工作面高产高效、精准放煤(含矸率低于5%)。 该工作面采煤机截割平均速度达到10m/min,记忆截割率达到96%以上。通过优化供液系统,移架速度压缩到10s以内,与程序截割速度相匹配,自动跟机移架率达到98%以上。生产期间面内作业人员保持3-5人。结合矿井生产任务合理安排检修时间,每3天检修一次。该工作面在2023年全国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综放赛道荣获一等奖。

2023年,金鸡滩煤矿生产煤炭1800万吨,达到“155”智能化示范矿井要求。

(四)综放工作面实现少人高产

鲍店煤矿7306综放工作面通过数字孪生辅助控制、IMOSS惯导、规划截割、班组协同通讯等创新技术实现工作面内少人开采。万福煤矿1305首采综放工作面克服现场顶板松软等困难条件,开发自动拉超前程序,同时配置数字孪生辅助控制、IMOSS惯导、规划截割、智能照明等系统,工作面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自动跟机移架率、记忆截割率均不低于95%。

(五)充填开采实现安全智能

济三煤矿63上04充填工作面,工作面长度78.5m,通过优化电液控程序,目前已实现捣实机构一键充填,工作面只需2人即可完成生产作业。

【兖矿说】兖矿能源强调:当前,能源行业格局深度调整,恰恰为我们重塑竞争优势、整合壮大规模、抢占未来赛道打开了窗口;企业发展环境多重压力,正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逆势突围破局的最佳动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战略定力,敏锐洞察机遇,坚定必胜信心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新机,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