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媒体聚焦

【“五·一”专辑】弘扬工匠精神 做“五匠”培塑行动的实践者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30日   来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山东能源集团改革创新暨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以“引领性”的突破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数字转型创新、人才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

结合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兖矿能源开展“英才名匠”培养选拔、“工匠大师”送教上门、“名匠带徒”技能传授、“未来工匠”技能竞赛、“赋能成匠”技能评定(简称“五匠”培塑行动)。

4月30日专辑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兖矿能源网推出专辑,对兖矿能源及其权属单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进“五匠”培塑行动的相关做法进行集中报道,敬请关注。

南屯煤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向劳模学习,向先进看齐”系列活动,召开劳模座谈分享会、为劳模制作宣传排版、劳模奖牌送到家等,营造学习劳模、尊崇劳模的浓厚氛围。

该矿倾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实践基地暨职工创新赋能中心,健全完善管理考评机制,开展互检互查互评,采取“揭榜挂帅”、“立项攻关”、“匠苗培育计划”等方式,全方位搭建练兵有载体、实践有阵地、展示有舞台、建功有地位的平台阵地,努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典型选树与成果转化的双向融合,让更多劳模工匠在传承中创新、在奋斗中出彩。(张凡冰)

兴隆庄煤矿大力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走访慰问劳模活动,为他们送上鲜花及慰问品,召开劳模分享会,鼓励劳模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

该矿积极打造劳模工匠“薪火工程”,实施“英才名匠”培养选拔、“工匠大师”送教上门、“名匠带徒”技能传授、“未来工匠”技能竞赛、“赋能成匠”技能评定举措。深化“全员竞赛·群星闪耀”活动,实施“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竞赛网络,健全完善“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六位一体工作机制。以“解难”“创效”为目的,将工匠技术攻关贯穿到安全生产经营、节支降耗增效,最优化服务矿井安全生产,为夺取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任务注入强大动力。(李振)

鲍店煤矿多维发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赋能。

该矿依托煤炭系统首家“六位一体”“双创”基地,建成党代表工作室、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等10个工作室,同时辐射出五个实训基地,开设“大师讲堂”,让劳模、技能大师从讲台走向现场,口传口、手把手授课300余场,受训职工超过3000人次。创新“孵化+转化+落地”机制,定期征集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发放奖励已超百万元,以制度激励催生“人人创新”氛围。常态化开展“全员技术技能比武”,推行矿井内部“人才库”建设,职工辛程、王冰等人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打造“榜样街”“状元墙”,举办劳模宣讲会,以匠心促创新,不断推动矿井争创全面一流再上新台阶。(牟羽歌)

东滩煤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依托潘兴波、赵顾超等领衔的 5 家创新工作室,以课题化、项目化模式开展导师带徒、工匠讲堂等活动。

该矿建成冲击地压防治实验中心、“金领” 职工技能实操基地,推动工匠学院升级。制定《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及考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工作室创建和管理运行质量。推出“工匠大师”送教上门、“名匠带徒”技能传授等定制化活动。搭建展示技艺、提升技能的舞台,推行“矿、区队、班组、岗点”四级常态化比武机制,形成了岗位练绝活、班组摆擂台、月度有竞赛、年度总考评的工作模式。(邱长鹏)

济二煤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深化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激励广大劳模保持“闯”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

该矿在选树典型、政治保障、经济待遇、作用发挥、关心关爱等方面强化工作力度、加大管理精度、提升服务温度,让劳模精神产生蝶变效应、聚变效应和质变效应。该矿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定期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对团队成员业务知识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素质。依托“新美济二”大讲堂,围绕“采煤、掘进、机电、洗选、运输、地测、通防”等专业,本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聘请矿技能大师开展“技能大师上讲堂”活动12场次,培训技术骨干1365人,不断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许中亚)

济三煤矿围绕公司“31789”和矿井“1247”年轻干部培养工程,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多措并举。

该矿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各专业资源,打造工匠“创客”集群,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创新工作室矩阵,为技术交流、成果孵化筑牢根基,让“传帮带”高效开展,高级技师与职工“一对一”结对,培养出众多技术骨干。深化创新实践,建立合理化建议闭环管理流程,鼓励职工从细微处着手,聚焦岗位环境、改良工器具、优化流程,定期举办创新交流会,分享经验心得,碰撞思想火花。深化“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活动,为青年职工定制职业规划,助力他们成长,对创新成果、竞赛优胜者给予分级奖励,激发职工积极性,为创新注入新活力。(宋鹏飞)

赵楼煤矿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秉持“服务发展、成就职工、凝心聚力、凸显特色”理念,全面搭建育才有机制、练兵有载体、实践有阵地、创新有成果、展示有舞台、建功有地位的“六有”职工素质提升“金舞台”。

该矿创新实施“蓝翎提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打造“先模文化”,接连推出“先模疗养团”“先模宿舍”“先模慰问”以及“事迹一条街”“劳模工匠明星墙”等激励措施,为劳模工匠披红戴花,通过网站、公众号积极宣传劳模工匠事迹和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先进,在全矿营造“向劳模工匠比肩看齐”的浓厚氛围。(李舒婉)

杨村煤矿坚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学先进、树典型、做标杆,以“线上+线下”双轮模式打造榜样文化传播体系。

该矿实施“视觉点亮工程”,在工广区、文化长廊、候罐大厅等人流量密集区域打造“星光”展区,大张旗鼓开展表彰活动,构建“全时可见、全域可感、全员参与”的榜样文化生态。开展劳模宣讲、劳模访谈等活动,把“说榜样”变成“榜样说”,“零距离”让榜样力量可触可感。开展劳模工匠“薪火工程”,实施“工匠大师”送教上门、“名匠带徒”技能传授、“赋能成匠”技能评定等举措,搭建提升技能平台。不断培养“能工巧匠”,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林枫)

华聚能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深化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健全“选树培育、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打造“唯实绩、重贡献”先锋梯队,构建“有荣誉、得实惠”保障体系,着力培养一支高技能、高素质专业化职工队伍。

该公司加大“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典型选树力度,深度挖掘先模身上展现出来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加大表彰宣传力度,讲好榜样故事,引领职工切实把学做先模榜样作为认知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让先模群体更加有名有利、有为有位,形成“一群标兵带动全局”的生动局面,为公司高质高效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王亚龙)

济三电力始终秉持创新人才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

该单位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定期组织劳模工匠、技能大师与青年职工座谈交流,积极在各专业岗位间开展技能小改小革评比,从项目创新创效背景、来源、实施过程、取得成效及推广价值等方面,多角度展示小改小革应用和劳动技术革新创造。引导优秀技能榜样在基层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导师带徒和技能实践,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努力为兖矿能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新质力量。(赵伟)

转龙湾煤矿将弘扬工匠精神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战略,系统构建“四位一体”培育体系。

在制度层面,该矿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年度工作部署,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等级认证”双驱动机制,配套专项奖励基金和职业晋升通道,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在典型引领方面,以刘波、孟凡月等先模人物为标杆,通过事迹宣讲、表彰慰问强化示范效应。依托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搭建技术攻坚平台,组建专业团队攻克智能化建设方面的难题,实现"远程操控+数据分析"的新型采煤模式。通过“典型引领—技能传承—平台支撑—制度保障”的有机融合,形成技能传承与智能化升级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既打造出“手把手”传技、“场景化”实训的技能培育链条,又构建起可复制的现代化矿井人才体系,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徐光东)

石拉乌素煤矿注重把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建立创新评选表彰机制,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高徒等活动,为职工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的行家里手提供创新土壤。

该矿全力打造以技能大师为主体的导师团队,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团队,以技师、高级技师和班组长为主体的精英团队,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积极构建全员创新创效工作体系,坚持将创新创效贯穿到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完善创新创效工作项目设立、效果评估、考核激励、成果转化等长效机制,大力推动职工创新成果的现实转化,提高全员创新工作成效,今年一季度表彰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21项。“路庆彬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赵振兴)

营盘壕煤矿将工匠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起 “尊重工匠、崇尚技能” 的浓厚氛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引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该矿聚焦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紧缺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全力搭建创新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围绕技术瓶颈、工艺优化等核心问题集中攻关,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常态化开展覆盖全工种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将工作场景转化为竞技舞台,激发职工钻研技术的热情。此外,通过组织技能人才宣讲活动,分享扎根一线、创新突破的奋斗故事与宝贵经验。技能比武与宣讲活动双轮驱动,既为职工打造了成长平台,也让工匠精神在矿区落地生根,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推动营盘壕煤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赵小宁)

内蒙古矿业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重打造“工匠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各类主题劳动竞赛以及技能比武、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等各类建功立业活动,把开展竞赛同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结合起来,促使收入待遇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

该公司通过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劳模·工匠”专栏,连续刊发“榜样在身边”系列报道,讲好工匠故事,把工匠的事迹“晒”出来,切实增强“技能大师”“劳动模范”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技术工人香起来、亮起来,使其成为公司各条战线上的“排头兵”、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头雁”、平凡工作岗位中的“带头人”。(于欢)

鄂尔多斯公司秉持“服务发展,成就职工”的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设一支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队伍,更好地引领广大职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该公司大力培养工匠人才,以学代练,以练代培,以培促赛,不断提高职工在各类技能比赛中的参与率,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实操教学公开课、“创新引领发展·匠心成就未来”劳模创新工作室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打造“智汇工创”创新创效品牌,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培育,积极开展“英才名匠”培养选拔、“名匠带徒”技能传授等活动,勇于给各类工匠和创新人才压担子、交任务,激励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程子翔)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鲁南化工前往兖矿能源2024年度劳动模范路光彬家中走访慰问,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号召全体职工以劳模为榜样,立足岗位、拼搏奉献。

走访期间,鲁南化工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志远表示,以路光彬为代表的劳动模范们在鲁南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他们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高质高效发展再立新功。

近年来,鲁南化工持续厚植劳模工匠人才培育成长“生态圈”,打造赋能创效“新高地”。依托劳模工匠领军人才建设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分析五大专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形成跨专业协同创新网络,并且立足实际解决制约瓶颈,做到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创新创效成果实、人才培养业绩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创建效果,实现了从劳模“1人做贡献”到“1+1群做贡献”的带动提升。(李楠楠)

煤化工程公司以忠·匠企业文化为引领,多措并举弘扬工匠精神,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精益求精。深化以赛促学强技能,高标准举办第三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设置化工检修钳工等三大赛项,通过层层选拔39名职工同场竞技,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等上级技能比武中斩获冠亚军等优异成绩。崇尚师徒传承育人才,建立师徒结对机制,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导师带头讲+成员有话说"互动培养,实现40余名青年骨干在检维修、项目建设中独当一面。强化实战淬炼提本领,将培训课堂延伸至气化炉、EVA超高压设备等检修现场,房晓平团队创下数百道超高压管口零泄漏记录。体系赋能筑根基,实施"1235"人才梯度培养规划和"31789"年轻干部工程,通过季度比武、岗位练兵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形成"理论+实践+传承"全链条培养模式。

未来能源榆林能化用“劳模精神”引领风尚,用“工匠精神”凝聚力量,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该公司开展劳模事迹宣讲活动,组织劳模深入生产一线,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用鲜活的例子激励广大职工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设立雷甲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人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积极参与各级技能竞赛,让职工在比赛中学习劳模精神,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比赛,职工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并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感受劳模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建立劳模精神传承机制。通过师徒结对、劳模带徒等方式,将劳模的优秀品质、工作方法和精神风貌传承给年轻一代,激发年轻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宋作浩 段绍娟)

未来能源煤制油分公司深入践行“工匠精神”,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修订《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双导师带徒管理办法》、《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文件20余个,深化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该公司初步建成技术、管理、技能、党务人才培养“四通道”,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品牌。全面实施“双导师带徒”工作机制,让职工既要在业务上精熟,更要在政治上成熟,努力实现员工政治素养及专业技能“双提升”,为青年人才成长架桥铺路。承办陕西省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真正把技能练兵的舞台搭在“家门口”,提升职工综合业务水平,激发调动广大职工敬业奉献、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凝聚奋进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张璞)

国际焦化公司始终坚持“工作着美丽、劳动者光荣,奋斗着幸福、成功者自信”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为充分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公司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牵头参与重大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项目,在破解“卡脖子”难题中显担当;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人才培养与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创新创效等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开展“选育用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举措,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广大职工在“比学赶超、有技可施”的浓厚氛围中快速成长,涌现出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吕德明)

精细化工深化“精.匠”党建品牌建设,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塑。

该公司集中力量努力克服工学矛盾,利用公司内部师资力量,力求打破专业壁垒,为职工提供培训“营养大餐”,开展全员PFD工艺流程图考试比武,让职工全面掌握生产系统和作业流程。催化剂攻坚团队聚焦催化剂产品性能稳定提升目标,不断优化催化剂制作工艺流程,细化工艺指标,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发扬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公司工会每半年开展一次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比,加大奖励力度,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厚植“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土壤,让匠心者有舞台,让深耕者有回报,让专注者受尊崇。(陈少丽)

化工装备公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践行“一次做好,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践行“我的工作无过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高品质工匠精神。

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该公司高度重视公司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服务科研生产为中心,以加快职工成长成才为主线,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在职工中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下一步化工装备公司将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平台优势,广泛运用导师带徒,化工装备大讲堂、技能比武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公司范围内进一步掀起学技术、练队伍、创一流的热潮,培养造就一支品德好、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张含笑)

安泰检验深植“品质立企之本,匠心发展之基”的理念,以系统性工程深耕质量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公司采取系统培训与导师带徒并行的模式,专业培训覆盖各领域促使员工技能大幅提升,导师倾囊相授助力新员工快速成长。质量管控上严字当头,以严格流程把控每个检验环节确保数据精准可靠,推进标准化建设让检验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处理客户反馈使满意度持续攀升。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氛围,通过多渠道宣传工匠精神、举办活动分享工匠故事以及开展团队建设增强协作力,激励机制让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带动全员积极进取。未来,安泰检验将持续深化举措,以工匠精神为指引,用实际行动诠释“以精工锻造卓越,以匠心引领未来”的企业追求。(顾晨阳)

煤化供销公司以聚·赢企业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紧扣 “人才强企” 战略,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经营业务各环节,推动职工队伍素质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该公司通过畅通“管理 + 技术 + 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加快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实施“笔试+民主测评”双轨选拔机制,圆满完成优秀高校毕业生晋升管理岗工作。形成了"选育用留"全链条培养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持久活力,让更多职工在创新实践中实现由“工”到“匠”的蜕变,为打造兖矿能源化工产品统一营销管理平台注入强劲动能。(吴琦)

矿业工程(安撤中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依托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深推“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该单位邀请技能大师和两级公司劳模开展“机电管理”“液压支架智能化系统”提升班,通过案例教学、技能讲解、模拟实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职工技能。为基层职工搭建成长平台,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技能大练兵等活动,分批次、分专业开展机电、胶轮车、液压支架操作工等工种技能比武,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助力职工实现技能跃升。组织开展劳模宣讲活动,以讲述自身经历、劳模故事等形式,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创新突破的奋斗精神。(石玉虎)

物供中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常态化开展“星级服务竞赛”活动,深度挖掘、宣传展示物资供应各条战线职工敬业奉献事迹,讲好“物供故事”。

该单位聚焦物资供应主责主业,围绕物资采购、质检、验收、存储发放等关键环节,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自主改善,近年来,先后培育出步飞、沙雷等4位劳模和1位技能大师。用好用活“步飞劳模工作室”,开展导师带徒、头脑风暴,在知识传承上,既注重夯实传统物资供应理论根基,又着眼未来,引入前沿数字化理念与创新思维培育,推动数智物供建设,推进供应模式变革。在技能打磨上,充分利用立体化智能库房,开展业务技能实践,从基础物资实操,到系统流程运维,将一大批有潜力、肯学习、勤实践的好苗子培育成物资供应工作的精英,为兖矿能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储备更多技能人才贡献物供力量。(张海霞  步飞)

物流公司通过制度设计、文化浸润、平台搭建和激励保障四维联动,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企业运营。

该公司依托六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三个职工实训基地和“匠心工坊”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实施“GPS”员工成长套餐,以“管理+关爱”(G)、“培育+陪伴”(P)、“师傅+师父”(S)三大模块为核心,全方位培育技能型人才。深化“大比武、大考试”活动,通过“赛马”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技术革新,推动工匠精神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五转五增五提升”和新“爱企三问”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开展劳模宣讲进一线,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传递工匠精神,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劳模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动其融入企业文化内核。(张欣怡)

蓝天公司立足新时代发展需求,聚焦职工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度发力,扎实推进“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该公司召开“青听心声・共谋发展”青年职工座谈会,组织青年职工深入学习《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创新思维,筑牢弘扬“工匠精神”思想根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成立“蓝天创未来”科创小组,汇聚生产一线、技术研发等岗位骨干,针对矿井高盐水处理、井下喷浆铺底、井下充填业务,加速小改小革成果转化应用,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对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进行评审,表彰优秀创新项目,选树创新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发创新热情,推动“工匠精神”在企业蔚然成风,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邵丽姣)

教培中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深耕“工匠学院 +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构建“工匠学院+实训基地+线上线下+技能竞赛+先进选树”五位一体技能培育体系。

该单位依托工匠学院,坚持“服务主业不放松”,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队伍建设,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摸清企业所需人才、职工所需知识技能,以个性化、定制化培训满足企业发展营需要,邀请兖矿能源10多名工匠大师参与培训班授课。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将劳模大师“请进来”教、让技术骨干“走出去”学的方式,实现理论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双提升,为兖矿能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周立平)

山东煤科院多措并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探索和搭建职工创新工作平台,在提升全员技术、管理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全员的创新潜能,真正将创新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引擎”。

该单位注重发挥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传承岗位核心技能,着力培养技术熟练、素质过硬的岗位能手;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以坚持实际实效为原则,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岗位技能比武,通过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水平,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力度,拓展培训广度深度,激发职工学知识、增技能、练本领、争先进的积极性,形成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王蒙蒙)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杨村煤矿

【协助人员】张方皓 马亚军

【收集整理】侯龙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