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兖矿能源秉持“服务发展、成就青年,守正创新、凸显特色”工作理念,丰富拓展青年育才载体,努力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搭台铺路”。
兖矿能源网【视角】栏目推出 《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
如何搭建平台,汇聚干事创业“青力量”?兖矿能源权属各基层单位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效平台,以带徒授教、名师讲堂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
创新“建功”载体,汇聚青年奋进力量。兖矿能源团委紧紧围绕公司经济建设主战场,健全机制拓载体,激励职工创新创效、建功立业。物流公司健全“双赢”激励机制,对青年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动态地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青年职工成长。
如何更好地把广大青年职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兖矿能源团委扎实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号手岗队”竞赛、“安全生产,青年当先”青字号群众安全等工作,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工作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提高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提升青年职工队伍综合业务素质。
发挥“孵化”作用,拓宽青年成才路径。伴着爱企“三问”大讨论的不断推进,兖矿能源团委深入开展“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青年人才培育“六个一”以及关心关注新入职大学生“七心聚新”等活动,最大程度为企业培育人才。
为进一步发挥“孵化”作用,拓宽青年成才路径,兖矿能源深入实施推优入党、推优荐才“双推优”工作模式,建立优秀大学生推荐引进和优秀青工深造提升机制,高效利用各基层单位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孵化”作用,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理论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积极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铺好路子、搭好阵地。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利用网络媒体、广播橱窗等形势,持续加大对高兴亮、郭金陵等一线涌现出的先模典型人物宣传力度,引领团员青年对标先模、学习先模、争当先模。
搭台铺路,赋能成才。当前,兖矿能源深推“典型选树”“助力成长”“青年技术比武”活动,积极为有理想、求上进的青年职工搭建育才有机制、练兵有载体、实践有阵地、展示有舞台、建功有地位的“五有”成长成才平台。各基层单位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效平台,以带徒授教、名师讲堂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有效提升了青年职工技能素质。
煤化工程公司联泓项目部
青春力量扛大旗 书写检修答卷
今年以来,煤化工程公司联泓项目部持续深化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将培养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把青年职工“推”到检修一线,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积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
在联泓化学大修中,赵炎、殷一鸣两名青年职工,被委以VA装置检修负责人的重任,全过程参与装置检修管理。从方案编写到施工收尾全程自主把控,用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无畏的拼搏精神,生动诠释“青年担当”,以“零安全事故、零质量返工”的成绩,圆满完成各项检修任务。
深扎现场,筑牢检修根基
检修伊始,赵炎和殷一鸣就把“办公室”搬到了现场。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两人就带着图纸、笔记本出现在装置区,逐台设备核对参数,逐处管线标记细节。
面对改造项目中一处换热器的流程优化设计,他们趴在爬梯上对照图纸反复推演,手指在管道接口处比划着介质流向,时不时低声讨论:“这里的保温层拆除后,会不会影响邻近设备的检修空间?”“改造后的密封方式,能适应高温高压工况吗?”连续三天,他们带着问题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将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细化到“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完成”,最终形成的检修方案比初稿增厚了近20页,仅风险辨识部分就列出32项潜在隐患及对应管控措施。这种“摒弃等靠要,主动找事做”的态度,为检修工作筑牢了坚实基础。
创新管理,当好“大管家”
工器具准备阶段,赵炎和殷一鸣又化身“大管家”,建立了“设备台账—工具清单—耗材明细”三位一体管理表。表格里不仅标注了每台工具的型号、使用状态、存放位置,还备注了耗材的最低库存量和补给责任人。
针对20台换热器封头拆装工作,他们算了一笔“效率账”:人工扳手拆装一台需要40分钟,而气动扳手仅需15分钟。考虑到工期紧张,他们主动协调仓库,配备了1台空气压缩机和2台气动扳手,还额外准备了3套不同规格的套筒——“万一扳手型号不匹配,备用套筒能顶上”。这种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细致作风,让后续施工少走了不少弯路,更与公司“严抓安全基础”的要求高度契合。
双人双岗,坚守质量底线
攻坚期推行的“双人双岗”制度,让公司推行的“现场+视频”双监控要求落地生根。赵炎驻守现场质量管控岗,眼睛像“放大镜”般紧盯设备细节。
一次,他发现一台反应器的密封面上有一道0.2毫米的细微划痕,施工人员觉得“不影响使用”,他却立刻要求返工。“密封面是设备的‘生命线’,哪怕一丝划痕都可能导致介质泄漏,必须修复到镜面标准!”最终,经过三次打磨修复,密封面检测达标,他才在验收单上签字。殷一鸣则坐镇技术核对岗,专注把控改造项目材料与焊接质量。
面对一批新到的管件,他逐件核对材质证明书与图纸要求,发现其中3个弯头的壁厚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当即要求退回更换。管道焊接时,他拿着内窥镜反复检查焊口内部,确保“无气孔、无夹渣”,力保焊接一次性成型。两人一守现场、一控细节,生动诠释了“杜绝返工、一次成优”的质量管理理念。
青春绽放,检修攻坚告捷
当最后一台检修设备被精准复位,系统启动打压测试的那一刻,赵炎和殷一鸣的目光紧紧锁在压力表上。
指针从0缓慢上升至规定压力,稳定半小时后纹丝不动——一次达标合格!两人布满油污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笑容,沾满灰尘的手掌用力一击,汗水混着油污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眼里的光。
这场历时约20天的检修攻坚战,不仅圆满完成了VA装置54项检修任务,更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青年队伍。赵炎和殷一鸣的故事,是公司“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的生动注脚,也印证了“把青年推到一线,就能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光芒”的成长逻辑。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正需要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用奋斗书写责任,让青春在检修一线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煤化工程公司
【协助人员】梁爽 辛红
【素材提供】曹伟 韦怡龙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