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起点,新征程。
近日,兖矿能源党委召开2024-2025年度工作座谈会,总结了思想政治工作出新出彩、和谐兖矿建设向上向好”等七个方面工作,提出“着力增强职工对企业‘大家庭’的归属感,激发共建共享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结合年终岁首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谋划,兖矿能源网以“五福卷”为主题,邀您伴着“和 融 暖 新 美”,一同盘点2024,挥毫2025。
号角声声,使命催征。正值2024年年终冲刺的关键时期,转龙湾煤矿深入学习贯彻兖矿能源党委2024-2025年度工作座谈会上“六个强化”工作要求,迅速锚定年度任务目标,满怀激情、务实笃行、以和促合,全力以赴掀起年终冲刺热潮。
转龙湾煤矿党委组织开展“当前形势怎么看、面对困难怎么办、立足岗位怎么干”大讨论活动,与全体职工共同奋斗,勇下现场、靠前指挥,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勇挑“急、难、险、重”任务,坚持将生产指标推进、落实、攻坚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为年终攻坚冲刺积蓄奋勇前行的澎湃合力。
两堂一舍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助洗车房、“健康驿站”建设、心理咨询服务课堂……一项项民生实事,随令而动、落在实地;一件件“蒜皮小事”,记在心间、及时处理……诠释了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交出了一份写满忠诚、硕果累累的亮丽答卷。
转龙湾煤矿紧紧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点,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三六工作法”,启用“民情记录本”架起干群“连心桥”,听取职工心声,解决生活难题,加强民主管理和信访稳定工作,深化暖心志愿服务行动,推动“龙腾”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实施,让驻外职工群众能够更多更好地分享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归属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硕果在望,佳绩可期,转龙湾煤矿将继续肩负使命,紧紧围绕全年任目标务,齐心协力、团结奋进,持续铆足干劲、奋力加压冲刺,巩固现有成绩,确保全年征途完美收官。(转龙湾煤矿特约记者 吴晓娟 徐光东)
赵楼煤矿党委瞄准“七个阳光”新赵楼创建目标,以“双入双创”和“融•创”党建品牌为依托,融出质效,融出成果,该矿党委被省企业管理研究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阳光文化获评省企业文化优秀成果。
该矿党委梳理矿井投产15周年以来的党建经验和文化积淀,打造形成“三融三越”(融入、融合、融通、卓越、超越、跨越)“融•越”党建品牌和“阳光赵楼”企业文化,同步建成“融越·阳光”文化广场,配套制定“VI识别+展示传播+教育实践”品牌文化运行机制。
锻造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企业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赵楼煤矿创新实施“选、评、提”育才用人机制,开展副总师“1+2”带徒模式,建立“4助1”培养网络,搭好青年成才平台。今年,民主推荐能源集团中层副职1人,培育提拔副总师2人、中层干部16人,轮岗交流中层45人,生产科区负责人和技术主管实现80后大学生全覆盖,形成层次分明、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干部人才队伍。3人荣获中煤协会“煤矿支护优秀专家”称号,1个团队荣获中煤学会“深井采矿技术科学传播团队”,6项科技成果获得兖矿能源科学技术奖,10项成果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面向冲击地压矿井防冲钻孔机器人”通过科技部绩效评价验收。
为提升“融”的效能和辐射力,该矿党委还利用移动端、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搭建“云课堂”,推出“融·越”微党课、“阳光文化解读”“阳光访谈”等栏目,实现线上、线下交融互动,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加强。(赵楼煤矿特约记者 李舒婉)
什么是“暖”?天池能源的职工深有体会。该公司在2024年一项项民生举措,让他们深感暖身又暖心。
“暖”是室外天寒地冻,室外温暖如春。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太行山腹地,冬季漫长且寒冷,每年的供暖都是一场攻坚战。“抓好冬季供暖,既是工作任务,也是民生工程。”该公司今年提前对冬季供暖作出详尽安排,围绕系统检修、设备防冻、管路巡查等工作分解7个方面的排查内容,明确11处重点排查岗点。他们排定巡检值班表,每天由专人动态巡查,并成立抢修队伍,设立热线电话,24小时在线接听,随时处置影响供暖的各类问题,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一致点赞。
“暖”是时刻心系职工,发展为了职工。“悦·动”积分第一名的职工奖励555元。”10月份,这条消息成为天池职工的热议话题。受此影响,原本“宅”在宿舍、沉迷网络的职工纷纷放下手机,走进健身房,参与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来,这是该公司引导职工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生动写照。2024年,根据职工需求,他们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6项次,组织井口慰问、安全协管活动20余次,为职工煮送元宵、水饺、粽子等2600余份,发放平安鞋垫、香皂等物品1700余份,西瓜4000余斤。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既是“关注职工冷暖“的不懈努力,也是“心系职工安全”的具体行动。
“暖”是民生实事有落实,职工成长有平台。今年以来,天池能源公司先后召开大学生、劳模先进、复转军人等职工座谈会7次,公司负责人与他们促膝谈心,听取建议,增强了对“主人翁“身份的认同。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9名80后走上领导岗位。举办婚恋交友活动、开设高清红色影院、建设党群服务中心……2024年10件民生实事逐一落实,让幸福感“爆棚”的干部职工深感喜事不断、身心俱暖。(天池能源公司特约记者 刘鹏)
2024年,内蒙古矿业公司迎来重组四周年,同时兖矿能源(内蒙古)大厦正式落成启用,构建了内蒙古矿业深耕内蒙古区域的重要阵地,掀起了蒙鲁两省区国资国企战略合作的新篇章。
一年来,融入中心取得新突破。内蒙古矿业公司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抓实“党建+项目”双轮驱动等9项党建突破项目,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一年来,党建品牌激发新活力。该公司党委精细化雕琢“三元・创赢”党建品牌标识元素,完善内涵释义,强化质量把控,搭建起层次分明、协同联动的“1+N”党建品牌矩阵,凝聚起强大党建合力。
如何对内激发载体活力,发挥协同发展平台优势?内蒙古矿业公司怀揣这一“新课题”,积极推进内蒙古区域调度指挥中心项目,充分利用上级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现有资源及系统,全方位、实时集中展示内蒙古区域权属单位生产经营关键信息,全面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着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新起点、新优势、新风貌。该公司对外立足山东能源在蒙发展“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协同优势,积极承办两级公司在呼和浩特市各类大型会议、培训、活动等,加强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为内蒙古区域权属单位协同发展提供便利,全面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
伴着新发展的号角声,内蒙古矿业抢抓发展机遇,超前研判形势,坚持力量向重点项目集中、目标向重点项目发力,加快建设刘三圪旦煤矿、嘎鲁图煤矿、曹四夭钼矿三大重点项目。
新未来,新目标。内蒙古矿业将坚定“进”的信心,鼓足“进”的干劲,书写“进”的精彩,以满格状态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积极服务融入山东能源集团外部开发的大局,为蒙鲁两省区协同融合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内蒙古矿业公司特约记者 于欢)
“过去一提煤矿,人们的印象是苦、脏、累、险。现在只要轻点按钮,滚滚乌金就会源源不断涌向地面。”杨村煤矿综采工区薄煤层生产班班长党计猛感慨万分。
三百米井下,液压支架灵活自如地升降推移,采煤机飞速旋转,滚滚乌金闪着金光顺势落下……整个过程中,只需一人一键便可轻松实现,这在过去的杨村煤矿真是想都不敢想。该矿4703薄煤层智能化采煤面,点一下鼠标,整个工作面一览无余,动一下手柄,液压支架就能移动,按下“一键启动”,即可实现设备联动。
“小革新”助力“大增效”!杨村煤矿大力推行“智能化减人、数字化提效”新模式,改善前沿作业环境,减轻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六采区的单轨吊未改造前,动力源为柴油,整个巷道空气污染严重。自采用新型防爆锂电池后,无论是牵引力、运行速度,还有爬坡能力,都远远满足生产,机车充电1.5小时就能充至80%,续航行程15~20公里。使用过程中,单轨吊的吊重能力表现出色,操作简便,凸显安全性。相比烧柴油,噪音小、无有害气体、无渗液渗油现象,行驶成本较低,受到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伴着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杨村煤矿坚持降本增效与节能减排同行,大力推行绿色生产,运搬工区对井下5部猴车进行改造,实行远程操控,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20多万元,通过不断对副井口罐笼上下人员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提升成本,降低能耗。在职工们的眼中和心里,创新带来越来越多的工作之美、生活之美。
安全管理、生产效率、智能化建设、职工幸福指数稳步攀升……今年以来,杨村煤矿自我加压,积极革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迈进“煤”好时代,描绘出生态、文明、和谐、幸福的大美画卷。(杨村煤矿特约记者 侯龙)
【策划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转龙湾煤矿 赵楼煤矿 天池能源公司 内蒙古矿业公司 杨村煤矿
【协助人员】蒋发坤 张震 仇传义 马洪峰 张方皓 马亚军
【素材提供】吴晓娟 徐光东 李舒婉 刘鹏 于欢 侯龙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