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掘进二区马增玺,2021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2021年7月入职。”
“一年多的轮岗见习,我收获很多,了解到煤炭从掘进、开采到提升上井的全过程。”
“两年多的工作及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现场经验及管理水平方面的不足。”
……
近日,济二煤矿71名青年人才分为5个专业,迎来了岗位考核的答辩“大考”。
为助力青年后备人才成长,该矿于9月中旬组织开展了青年人才岗位考核,对来自采煤综机、掘进运输、机电洗选、生产技术、综合管理5个专业的近五年来分配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通过公开竞聘上岗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笔试和答辩,同时对近3年通过学徒期考核的定向委培生进行了笔试和现场实操考核,为矿井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管理人才考核分为笔试、答辩、群众测评三个环节。笔试阶段,考核的主要内容为综合管理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答辩环节由分管矿领导、副总师、相关专业科区长担任评委,分答辩陈述和指定答题两个环节,时间均为5分钟,两个环节分别计时,考核的主要内容为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群众测评环节由人力资源科、纪委、工会联合组成的考察组组织相关支部党员、班组长、职工代表不低于30人对青年人才进行测评,考核他们群众基础,同时注重青年工作态度考核,针对高校毕业生一年来出勤下井情况、论文专利、荣誉成果等进行加减分。
管理能力考验、技术水平考验、沟通协调能力考验、品德修养和群众基础考验考验……此次考核,所有环节设置都蕴藏着该矿党委的良苦用心,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全面展示的舞台,为岗位寻找真正合适的人选。
“后期,我们将继续探索符合矿井需求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让更多青年人才‘破土发芽’,造就一支适应矿井发展需要、经过基层历练、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该矿人力资源科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青年人才培养的心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青年从“树苗”成长为“大树”,不是一时之功,需要持续耕耘,才能助推矿井人才竞争的春潮涌动。青年人才岗位考核只是该矿人才培养的一个载体,近年来,济二煤矿围绕“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先后制定出台《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办法》《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青年人才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创先进争荣誉及人才培养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选拔考核机制。完善“多对一”导师带徒培养机制,发挥技能大师、技术大拿“传帮带”作用,完善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品德修养、群众认可”五力培养,对于培养成熟的优秀人才成熟一个使用一个。
如今,该矿评选出一级技能大师3人、二级技能大师5人、三级技能大师9人。9名“85后”走上了正科级岗位,9名“90后”走上了副科级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