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赵楼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绿色发展幸福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暮春初夏,走进山东能源集团赵楼煤矿,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红花绽放。
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赵楼煤矿锚定绿色低碳目标,坚持把环保优先原则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构建矿井绿色发展新生态,绘就绿色矿山新画卷。
绿色发展驻心间
在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矿中有绿”逐步发展为“绿中有矿 ”。如何让这份绿更加浓郁,愈发精致?
该矿聚焦废水、扬尘、固废三项污染防治重点,从环保问题大排查、风险隐患大整治、矿区环境大提升三方面着手,全方位修订环保设施规范运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建设等多项制度,擘画矿井绿色发展蓝图。
“每天工作结束,电脑关机了么?”
“A4纸打印有误,是否可以双面利用?”在“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中,志愿者们向职工宣传节能知识和节能常识。
他们持续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通过展板、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环保知识,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汇聚起全员行动、节能降碳的热潮。同时,利用通过周三大课堂、班前班后会集体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切实增强职工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格局。
“绿”动赵楼美如画
“煤尘不见了、道路干净了,我的洒水车也亮堂如新啦。”早上8时,洒水车司机老赵像往常一样,将车装满水,准备启动上路。
赵楼煤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高职工幸福指数的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各关键区域的防尘、抑尘设施的建设,对煤炭储存场及运输道路等重点扬尘点系统考虑、科学治理,洒水车不定时洒水,地面硬化,设置抑尘网等多种方式,构建了全时段、立体化的抑尘、降尘设施网络。
不仅如此,该矿还从优化景观规划入手,见缝插绿,对工广区、生活区、“融越·阳光”党建文化广场道路两侧处处绿树成荫,形成以梧桐树、银杏树、紫叶李、石榴树等为主体,以牡丹花、樱花、海棠花为点缀的绿化风景带,实现“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美丽场景。
现如今,行走在阳光赵楼,总能看到人们拿出手机打卡拍照,记录矿区景色的点点滴滴。
变废为宝绿意浓
如果说外在美让人赏心悦目,那么走内涵式、创新型绿色矿山发展之路,就是托起该矿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他们立足空压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热能的利用,搭建余热利用“生态链”,建立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在不改变空压机原有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将洗浴水引入换热装置进行循环加热,向职工浴室24小时提供洗浴热水。
“我们的余热利用系统根据需要可以‘自由切换’,冬季化身‘暖宝宝’,酷暑变成‘大空调’。”
他们精准靶向绿色低碳,持续在节能降碳上下功夫、做文章,探索矿井水高效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通过两级换热的余热资源回收方式,利用水源热泵机组对矿井水所含热量进行全面提取,代替了传统能源加热方式,实现了“产煤不烧煤,绿色能源供热”方式,充分满足了矿井建筑采暖、洗浴热水制备和井口防冻用热的需要。同时,夏季还可以用于建筑空调或井下降温。
走进赵楼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站,偌大的厂房内,一排排设备整齐排列,平稳运行。
矿井水经过“预处理、三级膜浓缩、蒸发结晶和分盐处理”,处理后的矿井水回用于矿井生产、电厂补水和循环冷却水,复用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此举杜绝了矿井高盐废水外排,缓解了盐分对河流水质及生态环境影响,对保护周边地区河流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修复作用,有效推动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