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精彩瞬间

【贯彻落实“双代会”精神】培植人才成长的沃土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7日   来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4月25日,兖矿能源工会第四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兖矿能源第四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圆满召开。来自公司各条战线的“双代会”代表紧紧围绕兖矿能源各项目标任务,同心同向、共识共为,为建设国际一流、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引领示范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4月27日海报

结合贯彻落实兖矿能源第四届一次“双代会”精神,兖矿能源网本期推出《培植人才成长的沃土》。

兴隆庄煤矿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技术革新现场即人才培养课堂”的理念,举办工匠大讲堂、青工微课堂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该矿邀请“大国工匠”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齐鲁工匠”秦钦,齐鲁首席技师张厚旺等劳模工匠代表,围绕矿井智能化建设、设备运行维护、掘进支护等矿井重点领域,开设“手把手”专项技能培训、技术难题会诊、操作规程优化等课程,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青年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解决矿井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全力打造“人才辐射效应”品牌,让青年职工在矿井智能化建设的浪潮中挑大梁、当主角,为高质量发展蓄满青春能量。(岳蒙)

鲍店煤矿创新构建“思想+技能”双导师培养机制,推出“雄鹰计划暨青年人才五年培养实施方案”,打造“渐进式”培养模型。

该矿将生产现场转化为练兵场,建立“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创新攻坚”的阶梯式培养链条。定期开展的“青工技能擂台赛”覆盖采煤机故障诊断、应急抢险处置等10余个实战课目,参与超过500人次。打通“技术、技能、管理”三条晋升通道,建立矿井内部人才库,将创新成果、技能等级与职务晋升、评先树优直接挂钩。通过竞争上岗、投票选举等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搭建舞台,真正做到成熟一个任用一个。(焦超)

东滩煤矿依托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人才锻造提升基地、“金领”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形成“一体双翼三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矩阵。

该矿基层单位分别设立技能培训配套场所,推广“干部上课堂”“工匠上讲堂”“班组微课堂”等学习培训活动千余场,实现软硬件双路提升。涌现出全国煤炭行业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首批首席技师及山能工匠30余名优秀技能人才。打造“全链条”技能竞赛平台,推行“岗点-班组-单位”三级比武机制,组织岗位练兵活动200余场。举办“臻美东滩杯”第二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444名职工参与34个工种冠军的角逐。在兖矿能源第十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中,获得27个工种中的10个第一名,总成绩位居首位。12人在山东能源集团比武中获奖,2人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职工技能水平显著提升。(邱长鹏)

济二煤矿以管理成才、技能成长为目标,把好跟踪培养质量关、多元培育成效关“两大关口”。

针对青年大学生正确迈出入职第一步、快速掌握岗位技能,该矿制定出台《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通过跨科室、跨区队、跨专业轮岗交流机制、以岗代培、以考促学、导师带徒等机制,在采、掘、机、运、通五大专业轮流进行实习,每一个专业实习2至3个月,每次轮岗都会安排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并定期进行考核跟踪,丰富其工作履历,帮助他们快速成长。针对青年和新入职职工组织安全培训、技术实操、案例分析等讲堂,让青年技术人员作为主讲人登台展示所学所感,并开展“青年工匠”擂台赛、技术比武、师徒对抗赛等进行实操演练,取长补短、切磋技艺、碰撞火花,逐步提升青年职工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助力他们成为各自岗位的“行家里手”和专业骨干力量。(许中亚)

济三煤矿党委秉持“人事相宜·成就事业”的人才文化核心理念,构建“四用五促”至美人才文化,实施“三维双向”激励模式,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干部队伍。

该矿完善人文关怀体系,增强人才企业归属感。建立各级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建设青年人才公寓,搭建联谊交友平台,深化心理关怀,构建和谐情感纽带。锚定阶梯成长坐标,激活人才内生驱动力。制定实施“1247”人才培养目标规划,通过见习期培养、多岗位锻炼、定向性加压、人才池选拔,为青年人才成长搭桥铺路。塑造健康竞争生态,赋能人才活力新引擎。完善青年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定期评估青年人才成长现状,明确工作中的“红线”和“底线”,通过压力传导,激发其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颜井亮)

赵楼煤矿始终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人才强企”新路径,打造“党委+支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分析+互动”立体思政课堂。

该矿把“思想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引导新员工认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年轻化矿井的显著优势。通过“新员工座谈交流会”“工匠人才培养座谈会”等形式,与新员工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听取青年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解决他们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李舒婉)

杨村煤矿不断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高素质专业序列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把专业技术人员放到基层第一线磨炼,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该矿积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建功立业平台、精神需求平台,以创新项目带动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不断加强专业培训,注重运用案例加强实战化训练,重点是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加大对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关心关爱力度,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落到实处。持续坚持品行好、职工认可、能干事、敢担当的选人用人标准,公平竞争、阳光操作、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持续创新内部激励政策,通过建立常态化选人用人机制,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评优、问责挂钩。(侯龙)

华聚能源秉承“人才兴企”理念,制定“1235”人才发展规划目标、《高校毕业生见习管理手册》等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构建形成包含基本信息、重点工作、专业特色、个人成长等全方位评价体系。

该公司实行“一年一评一考一排名”“一人一表一档一跟踪”,肯定成绩、分析短板,合理规划指引成长路径,让青年员工“以我所能”呈现工作强动力。积极探索“导师带徒”“一对一帮扶”等工作方法,以新入职员工为重点,制定分阶带教计划、规范师带徒过程管理、提供辅导和培训、搭建交流平台,持续增强培养质效。积极探索推行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之间人员“双向锻炼”交流机制,畅通人才成长进步“双通道”,让年轻员工在实干中“壮筋骨”,在历练中“长才干”。(王亚龙)

济三电力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核心基地作用,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类人员”上升通道,深入落实《1546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方案》专项措施,完善细化人才培养配套模式。

他们针对不同岗位和专业特点,定期开展职工知识培训和技术竞赛,深化“师傅带徒”和业务技能培训等机制,充分发挥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通过开展青年职工座谈交流等方式,及时准确了解技能人才思想动态,积极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习专业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劳模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在青年职工中间大力推广“工匠精神”,营造积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创新氛围,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和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周玉娥)

转龙湾煤矿以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搭建多维成长平台,构建职工成才长效机制,通过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晋升体系。

该矿建立人才数据库,优化年龄与专业结构,形成梯次合理的人才储备;同步实施"31789"专项工程挖掘潜力人才,配套完善见习期满跟踪考核及"技+岗"双导师培养制度,形成年龄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的人才梯队;实施“技能提升+人才培育”双轮驱动,通过技能竞赛、典型选树等载体激发职工成才动力;通过人才晋升路径优化与培养模式革新,矿井实现人才结构全面升级,既保障安全生产高效运行,又为智能化转型注入创新动能,形成"选拔有精度、培养有深度、发展有速度"的良性循环,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人才动能。(徐光东)

内蒙古矿业围绕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化青春领航行动。

该公司高质量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创新建立“讲思 讲学”青年宣讲团,多措并举提升青年精神素养。持续强化青年作风建设,组织青年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践行廉洁文化理念,从思想上、行动上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围绕激发青年奋进力量,持续深化青春建功行动。聚焦公司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打造“北疆先锋”群团品牌,深化青年创新创效,组织动员青年职工参加自治区、上级公司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加大青年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力度,积极为青年搭建技能提升、实践锻炼和交流展示平台。围绕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持续深化青春志愿行动。围绕关爱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志愿北疆文明建设等方面大力开展志愿公益活动,引导青年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彰显社会责任担当。(于欢)

救护大队大力践行“可以出人才,能够出人才,出得了人才,出得实人才”人才培育理念,贯彻实施兖矿能源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晋升意见,建立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激励约束机制。

该单位着力打造“竞赛式”“拓展式”“互动式”人才培育平台,推进劳模(大师)创新基地建设,设立体能训练“龙虎榜”、装备操作“精准榜”、战训管理奖,创新开展指战员“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中队指挥员每月专题考核、全员每月“安全救援大讲堂”等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制发《服役制矿山救护队员管理办法》《优秀服役制救护队员延迟退出管理办法》,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赵长宏)

鄂尔多斯公司高度重视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切实发挥技能大师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有效实施员工纵向晋升、横向转换。

该公司开展“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收官和新提拔年轻干部后评价,编制五年培养规划,建立年轻干部成长长效机制。按照“以需定培”的原则,依据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加强人才等级认定,分“公司、矿处、区队”三级,实施双向激励措施,激发职工参与积极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人才保障。(程子翔)

鲁南化工以"名师带徒"升级传统导师带徒模式,建立领导班子与优秀管理技术人员"一对一"结对培养机制。

通过深化轮岗交流,该公司选拔青年骨干赴关键岗位历练,培育复合型技术人才梯队。畅通"三通道"晋升体系,设立专编专岗加速年轻干部成长,依托劳模工作室示范带动,持续开展“鲁化传人”联考擂台赛,推动技能提升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多渠道、多形式孵化"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同步规范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精准化考评强化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聚焦能力提升,组织行业专家授课强化实战型培训,鼓励青年职工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多维度、深层次持续提升个人素质,输送青年人才赴标杆企业研修先进管理经验,形成"理论学习+实战检验"学用结合的培养闭环,拓宽职业上升空间。(谢雯)

煤化工程公司坚定不移推进“1235”人才梯度培养规划,以青工为重点,以一年入行、两年提升、三年成才、五年拔尖为目标,造就一支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该公司持续深化“31789”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落实项目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传帮带”机制,重点对近年来新入职大学生实施多层次、复合式培养。有效发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化工行业首席技师、山东能源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等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由项目部班子成员、技能大师担任导师,与青年骨干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建立“导师带头讲+成员有话说”等会商研判机制,多渠道、多手段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组建专业化检修团队,将教学课堂搬到检修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用促学、学用相长。(许美旗)

未来能源煤制油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年度工作会精神,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先后制定、修订《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双导师带徒管理办法》、《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文件20余个。

该公司深化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初步建成技术、管理、技能、党务人才培养“四通道”,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品牌。全面实施“双导师带徒”工作机制,让青年职工既要在业务上精熟,更要在政治上成熟,努力实现青年员工政治素养及专业技能“双提升”,为青年人才成长架桥铺路。组织开展青年职工座谈会,加强青年职工间沟通交流,激发调动广大年轻员工敬业奉献、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展现青年风采。通过内部岗位技能比武竞赛等多形式,开展“大比武大练兵大提升”系列活动,不断提高青年职工综合素质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张璞)

未来能源榆林能化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培养与技术比武 岗位练兵、创新创效相结合,强化班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常态化开展“老传承、中帮带、青分享”的班组差异化培训,实现职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的快速提升,加速复合型人才培养。

该公司定期开展“班组长座谈会、岗位技术比武”等系列活动,通过交流研讨、技能切磋的方式,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正向激励鼓励班组开展自主管理,稳步提高核心业务能力,以QC活动、“五小”活动为契机,依托劳模青年创新工作室平台,让职工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培养敢闯会创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质变能量。(宋作浩)

国际焦化公司完善“选育用效”人才培育机制,筑深选才“蓄水池”,开展“有胜任资本、能整合资源、会沟通交流、要协同协作”四个标准的全员盘点。

该公司组织青年人才参加新项目建设,通过磨炼、历练、锻炼,做好人员的评价遴选工作。打造育才“孵化器”,结合人员的专业特长,瞄准智能化方向,鼓励参与专业管理、技术攻关和岗位创新,提供专业学习提升培训交流的机会。搭建用才“大舞台”,设立不同层级员工数据分析能力赋能计划,并与生产实际情况结合设立数据分析小组,通过培训+实训的方式提高员工分析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舞动绩效“指挥棒”,建立完善人员能力评价模型,优化人员能力认证体系,强化员工能力培养的激励措施,建立“一线员工提技能、技术人员提能效、管理人员提效能”适配发展通道,打造梯度合理的人才梯队。(吕德明)

精细化工聚焦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目标,注重青年职工队伍建设和成长成才,打通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为青年职工搭建广阔发展平台,注入成长新动能,激发队伍创新活力。

该公司以“铸魂工程”为抓手,引导年轻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奋斗目标,系好第一粒“廉政扣”。把技能提升作为青年职工培养的关键环节,用好合理化建议征集、职工小改小革创新创效成果评比等激励机制,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实践,为青年职工提供技能锤炼和创新实践的平台。下步,公司将持续优化青年职工培养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为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陈少丽)

化工装备公司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关爱和培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能源集团“31789”人才培养规划目标和兖矿能源“28315”自主培养选拔目标,把加强青年员工培养作为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

该公司以“导师带徒”为核心抓手,综合运用小改小革、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青年职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公司范围内营造“比学赶帮”浓厚氛围。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落实落细青年员工培养关爱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多措并举助力青年职工成长成才,为2025年公司高质量发展积蓄青春动能。(张含笑)

安泰检验深入贯彻落实两级公司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该公司秉持“举贤荐能、唯才是举,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的人才观,进一步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十项措施的落地实施,全方位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储备和选拔工作,加速构建完善的青年人才梯队。通过《师徒管理办法》、《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每日一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文件,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从培训、指导到日常学习监督,各环节紧密配合,精准筛选并培育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综合素质高的青年人才,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人才队伍之中 ,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冯晓红)

煤化供销为激发青年员工创新活力,加速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实施"笔试+民主测评"双轨选拔机制,圆满完成优秀高校毕业生晋升管理岗工作。

该公司人才选拔成效显著,60%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考核晋升,比例远超传统竞聘模式,彰显了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成效;新晋管理岗员工平均年龄仅24.9岁,全员具备全日制本科学历,有效优化管理队伍年龄结构与知识层次,注入创新动能。公司突破传统晋升模式,通过科学量化考核与民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考察专业能力又注重综合素质,构建"能者上、贤者让"的良性竞争生态。此举不仅畅通青年成长通道,更形成"选育用留"全链条培养体系,为打造年轻化、知识型管理团队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持久活力。(许冉冉 张龙)

矿业工程(安撤中心)把青年职工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探讨培养方案,助力他们快速完成从“新苗”到“栋梁”的转变。

该单位合理制定培养规划,明确时间把他们培养成为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精心排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采用“技能”“技术”双导师培养模式,确保青年职工在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上实现双提升。以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依托,以学习、研究、培训、创新、创效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在培养人才队伍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机电、维修等方面培训,邀请优秀技能人才为青年职工授课,进一步实现技能提升,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石玉虎)

物供中心全方位构建“选培用管”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该中心用好用活“物供大讲堂”、山能E学等线上线下载体,举办经营绩效指标、计划管理培训班,系统开展业务知识学习,夯实青年职工业务根基。依托“步飞劳模工作室”,开展“导师带徒”,为青年职工匹配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助力青年快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鼓励青年职工积极参加岗位技能比武、小改小革、自主改善等活动,激发内在活力。开展机关、业务部室人员公开竞聘,补充关键岗位力量5人。全面统计分析核心业务岗位人员任职情况,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开展跨部门轮岗交流8人,让青年职工在不同业务领域历练,提高综合素质和跨部门协作能力,助力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张海霞)

物流公司依托六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三个职工实训基地和“匠心工坊”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

该公司全面实施“繁星”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物流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结对帮教、双向考核方式,定期对青年职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相继开展“技术沙龙”“名师带徒”等系列技能提升活动。培养锻炼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真正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新常态,为公司一体化管理整合积蓄力量。(于清钧)

蓝天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聚焦青年职工需求特点,把握青年职工成长规律,着力搭建“三个平台”,为公司转型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该公司搭建学习平台,厚植人才发展新沃土。坚持以思想教育铸魂,抓源头、打基础、利长远,深入推进青年人才理论提升行动,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学习研讨,让青年人才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增强干事创业本领,提升履职能力。搭建锻炼平台,激发人才成长新动力。鼓励青年干部职工向下扎根,有计划、分批次选派至外部开发一线岗位墩苗历练,推动青年人才在基层实践中磨砺坚强意志,转变工作作风,锻造过硬本领,提升实践能力。搭建激励平台,完善人才管育新链条。树立实干实绩导向,激励青年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创先争优。积极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小改小革、创新创效、技能大师“技能传授”“导师带徒”等活动,帮助其快速成长成才,推动打造结构优化、素质精良、能力过强的青年人才队伍。(代坤坤 袁冉冉)

教培中心持续落实“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坚持以青年人才培养为重点,创新学习培训模式,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引导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调动青年职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

该单位完善青年职工培养机制,严把培养锻炼、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各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为青年职工量身定制分专业、分岗位、分工种的学习培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选派各专业优秀技术骨干担任导师,与青年职工建立“一对一”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徒合同,发挥传帮带作用,面对面教学、手把手指导;选拔青年职工加入“理响兖矿”宣讲团,搭建“展示”的平台,畅通”成长“的渠道,从多个方面“出实招”,铺设出一条青年成长的“高速路”,着力打造一支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和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人才队伍,让青年职工早日从“职场新人”向“业务骨干”转变。(周立平)

山东煤科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与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校企联合培养,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他们坚持“科学培养”与“拓宽路径”一体发力,扎实推进“璞玉”计划、“结对”帮带,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鼓励年轻干部、青年职工积极参加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发明创造,促进青年干部职工成长成才。构建青年人才全方位立体培养体系,推行AB角和一专多能培养,根据个人能力和业务相关性,进行多岗位轮岗交流学习,赋能青年干部职工胜任多个岗位工作,实现多维度锻炼培养。对照能源集团各层级优秀高校毕业生奖励标准,及时发放11名2024年度优秀高校毕业生相关奖励,建立竞争机制,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王蒙蒙)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杨村煤矿

【协助人员】张方皓 马亚军

【收集整理】侯龙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