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兖矿能源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公司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的浓厚氛围,勉励广大劳模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担当精神,立足岗位、接续奋斗,为公司打造国际一流、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引领示范企业再立新功。
按照兖矿能源新闻中心策划,兖矿能源网围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制作系列专辑。本期【视角】栏目推出《兴隆庄煤矿:五年走出三位“大国工匠”》。

兴隆庄煤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以工匠人才队伍勠力为企业降本增效做贡献为榜样,持续增强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争先意识,提升学习能力、落实能力、实干能力、创效能力。
该矿持续发挥“先模引领”与“工匠培育”双向作用,统筹推动“全员比学”与“群星竞技”交相辉映,实现“岗位建功”与“矿井发展”相得益彰,立足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发展蓝图,勠力同心、脚踏实地贡献兴隆力量!
【大家谈】兴隆庄煤矿矿长 李鲁杰:全矿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认清加强青年职工队伍培养是应对行业变革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上级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铺就技能成才的价值阶梯。
要主动担当作为,以“归零心态”练就过硬本领,以“极致标准”践行工匠精神,以“传承使命”培育技术梯队,引领职工在技能强企中勇当先锋。青年职工要保持“归零心态”,锤炼“过硬本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时不我待的劲头,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大家谈】兴隆庄煤矿党委书记 郑凯:在企业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青年人才。要通过以赛促学、以赛提能,为青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磨砺技艺、“千万锤成一器”的精益求精锻造精品、“毫米刻度见真章”的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奏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让更多能工巧匠在美好兴隆这片沃土上拔节生长、撷光而行。

兴隆庄煤矿
五年走出三位“大国工匠”
兴隆庄煤矿作为一座建成投产40多年的矿井,近年来,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匠”传“新”,加强高精尖人才培育,向“新”而行、向“质”迈进、向“力”跃迁。
“工于至行天下、匠心筑梦兴隆。”在该矿大国工匠一条街,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大国工匠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的简介逐一呈现。五年,在这个矿走出了三位“大国工匠”,在全省乃至全国煤炭系统中传为佳话。
兴隆庄煤矿大国工匠高兴亮,围绕矿井智能化开采和安全生产,先后参与了煤炭行业“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参与改造及攻克难关项目百余项,有5项革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大国工匠郭金陵,采取优化提升机运行曲线等系列措施,使提升机从原来的提升周期85秒提高到现在的81秒,别看这短短的四秒,一年增加提升能力就达37万吨,增创效益1亿多元。大国工匠王小波,是高兴亮众多徒弟中的一员,他以11分16秒的成绩毫无悬念地夺得全国煤炭行业采煤机司机技能比武第一名,7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增创效益上千万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能够获评“大国工匠”,一定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是敢于牺牲奉献、敢于啃“硬骨头”的真英雄,是敢于攀登“珠峰”、开疆拓土的大勇士,是有“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发展贡献”的大匠人。
这里五年缘何走出三位大国工匠?我们在这座智能化矿井、现代化矿区寻找答案,在这片科技创新机制好、自主创新活力足的沃土上找到答案,在矿井尊重人才、创新创效的浓浓氛围中找到答案!如何让技能人才立起来、响起来、亮起来?兴隆庄煤矿从培育推优、星级竞赛、激励保障三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在培育推优方面,该矿创新推行“两员一库”管理指导机制,专设基层“创客引导员”和矿“项目评价员”,分别对职工创新创效、获奖成果、产生效益和推广应用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动态跟进和评价指导,深化成果验证推广。建立“创客人才库”,实现了专业指导、成果评审、评价监督项目一体化管理。
在星级竞赛方面,该矿创新“三级评价”培育推优机制。先后制定印发《全面构建全员创新创效工作体系的意见》等四项意见,实行“月度成果评价推广、季度科技项目评价培育、年度专利项目评价”。
在激励保障方面,该矿创新“四重奖励”激励保障机制。设立创新创效专项基金100万元。从矿井层面到基层区队、车间班组、职工个人,根据成果含金量和评审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对于被上级部门奖励的创新创效成果实施对等嘉奖。
在兴隆庄煤矿,各级技能大师都是“高薪阶层”,成为职工羡慕的对象。像高兴亮这样的大国工匠,年薪在70万,真是妥妥的“人生赢家”。除了他们,不同层级的技能大师,均能享受50万、30万、25万不等的年薪。这不等的背后,除了技能大师的等级不同,还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总额控制、月度市场化结算、季度兑现、年终考核找差”,让技能人才按能力定薪,更按贡献拿钱。该矿让首席技能大师在服务生产、科研攻关、带徒传技时带动一大片,这是矿井的希望,也是矿井的未来!
匠心从这里传承、人才在这里孵化、创新在这里汇聚。近年来,兴隆庄煤矿以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建成以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等“技能大师”领衔的10个兖矿能源级及以上和8个矿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培训、重用、建立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常态化开展“全员竞赛·群星闪耀”技术比武、“青春擂台赛”等技能比武活动。启动“劳模工匠引领+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探索搭建起育、选、评、用、树、惠“六位一体”职工建功立业“金舞台”。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以提高矿井科技含量和职工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以建设质量效益型高产高效矿井为主攻方向,建设智能化工作面、AI应用场景落地,争当先行先试急先锋,激发创新驱动引领力。
矿井现有省部级及以上高端人才34人,其中“大国工匠”3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高技能人才比例达64.8%。在兴隆庄煤矿,每个人都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成长关怀,“管理大课堂”“工匠小讲堂”“创客微课堂”等,各种量身打造的学习培训活动,为职工随时充电,在很多职工心中埋下了“大国工匠”的种子,更多的人渴望成为技能明星。
说到也做到,工作中努力向大师看齐,焊接技术日益精湛,那一个个创新的想法,引得大家称他为“巧裁缝”、车间“焊将”。2023年9月,在能源集团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上,他研发的“焊接辅助空间臂项目”荣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特等奖,成为又一个技术创新能手。
从刘鑫的身上,我们看到更多未来的“大国工匠”正伴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鼓点铿锵前行,磨炼技能,成长成才!
该矿生产服务中心铆焊车间班长刘鑫说:“我打心底佩服三位大国工匠,他们是我成长的灯塔。”这个80后矿工,兴隆庄煤矿工匠人才熠熠生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有力地助推了矿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兴隆庄煤矿投产以来,有500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在安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先后完成公司级科研项目300多项,有30多项科学技术发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兴隆庄煤矿
【协助人员】史淑英
【素材提供】史淑英 李振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