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兖矿能源进一步发挥“孵化”作用,拓宽青年成才路径,高效利用各基层单位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孵化”作用,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理论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积极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铺好路子、搭好阵地。
近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煤化工程公司马兆利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马兆利为环保部件分公司员工上了一堂烧嘴维修领域专项技能传授课,让烧嘴维修的“硬核知识”在一线班组落地生根。
根据兖矿能源新闻中心策划,兖矿能源网【风采录】栏目本期推出《煤化工程公司烧嘴维修专项培训让一线焊工直呼“解渴”》。

兖矿能源各部门各单位把先进典范精神贯彻弘扬到基层、渗透到每名干部职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先模精神进基层、到班组、入岗位,为公司改革发展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
兖矿能源及其权属单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宣传劳模、先进的高尚品德和典型事迹,集中发力2025年工作任务目标。举办“青春对话劳模匠心筑梦成长”面对面分享会,传承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青年先行”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奋勇担当、建功立业,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结合“爱企三问”大讨论活动和“爱企如家、强企有我”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成立宣贯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团,组织开展各层面宣讲活动,宣讲范围覆盖各区队、班组人员。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四新国企”的目标,牢固树立争先意识,努力在煤炭产量、成本效益、和谐稳定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当标杆。


“以前总卡壳的焊接难题,马师傅结合案例一讲,瞬间就通了!”在煤化工程公司技能培训现场,烧嘴焊工李刚一边飞速记录笔记,一边忍不住为这场“实战教学”点赞。
近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煤化工程公司马兆利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马兆利为环保部件分公司员工上了一堂烧嘴维修领域专项技能传授课,让烧嘴维修的“硬核知识”在一线班组落地生根。

不同于传统培训的“理论灌输”,这场培训全程充满“干货”与“硬货”。马兆利围绕烧嘴维修焊接痛点展开教学,从烧嘴维修中常见的“焊缝对口错口”问题,到“三通与母管厚度差异”的处理技巧;从焊接对口时的“预留空隙标准”,到焊后焊口的精细化处理流程,他将复杂工艺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易理解的步骤,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与实际工作相融合。

“备件焊接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能有效防止应力过大产生拉伸裂纹,焊后冷却必须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防止热裂纹。”
“换管焊接、二级片焊接,氩气内保护一定要做好,对口绝不允许错边,口径有差异必须上车床校准后再焊!”
面对现场焊工的提问,马兆利不仅逐一给出精准答案,更延伸讲解背后的技术原理与解决思路。这种“问啥答啥、按需教学”的模式,让员工们既能解决当下难题,又能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实现“学完能用、用即见效”。理论讲解结束后,马兆利带领大家来到烧嘴维修现场,手把手开展实操指导,让技艺传承更添“烟火气”。

据了解,马兆利熟练掌握铸铁、耐热钢、高强钢、不锈钢、镍基合金、钴基合金、哈氏合金、钛材、锆材、铝及铝合金等多种材料的焊接技能,尤其在粉煤浆气化炉工艺烧嘴的制作及焊接技术上实现多次突破。曾承接锆材管道的焊接、铸造锆泵、旋塞阀的裂纹焊接修复及醋酐车间哈氏合金管道的焊接任务,打破了一直由上海森松公司垄断的特材焊接技术。
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以“创新”为核心、以“导师带徒”为纽带,致力于打破技能壁垒,让精湛技艺真正惠及更多一线员工,此次“送学到班组”,正是工作室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不仅为环保部件分公司员工补足了技能短板,更在分公司掀起了“学技术、钻工艺”的热潮,员工们探索热情被充分激发,培训后,大家仍围着马兆利交流焊接细节,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煤化工程公司
【协助人员】梁爽
【素材提供】辛红 常晓腾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