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兖矿能源作为中国唯一拥有六地上市平台的大型能源企业,聚焦矿业、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物流、新能源“五大主导产业”,谋求优势互补、力促高效融合,产业支撑力、发展引领力进一步凸显,这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支撑。”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九红强调。
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林能化”)作为兖矿能源煤化工板块骨干企业,面对生产连续性强、工艺复杂的行业特性,以及“波减停”(波动、减量、停机)制约安全与效益的核心瓶颈,自2024年起构建并实施“一基二述三清”培训体系(夯实基本功,强化岗位描述、职责描述,实现控制指标一口清、应急处置一口清、流程绘制一图清)。首年实践便实现“波减停”数据同比下降87.5%,2025年持续深化体系建设,推动培训从“基础覆盖”向“能力转化”跨越,“波减停”数据较去年同期再获大幅下降,以“培训赋能生产”的实践路径,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效能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坚持党建引领培训方向,在锚定“为党育人”政治站位上立根基
榆林能化将培训工作作为“为党育人”的重要载体,以党建引领校准培训方向,确保技能提升与政治素养同频共振。
一是以政治建设统领培训定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一基二述三清”培训体系纳入公司“大党建”工作格局,明确培训不仅是“提升技能”的手段,更是“筑牢国企人才队伍政治忠诚”的途径。结合企业“聚臻”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头雁领航、蓝领开发”两大工程,在培训中融入“国企担当”“能源安全”等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员工树立“培训为安全、安全为效益”的价值认知,破解“员工对培训重要性认知不足”短板。
二是以组织优势保障培训落地。建立“党委统筹、部门主抓、车间落实”的三级培训责任体系,将培训成效纳入党建考核指标。2025年首场员工集中抽考视频在山东能源新闻平台展播,实现“培训成果从车间到平台”的突破,以组织力量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
三是以精神传承强化培训动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在培训中融入“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的模式,将技能传承与精神传承相结合,让员工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赓续国企员工的责任担当。
聚焦主责主业精准施策,在构建“学练考用”闭环体系上破难题
榆林能化聚焦培训中“懂理论不知应用”“会描述不善处置”“能画图不会识图”三大痛点,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构建全流程闭环培训体系。
一是分层分类施训,实现“靶向提升”。根据员工岗位层级差异,制定差异化培训目标与内容,确保培训“贴合岗位、直击需求”。面向基础层(一线员工),聚焦近五年入职人员,以“基本功+实操”为核心,举办“大学生工艺流程绘图专项比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绘图能力、操作能力,解决“理论与应用脱节”问题;面向提升层(班组长),实行“逢考必抽”机制,强化其“培训督导+团队带教”职责,将班组长打造为班组培训的“教练”,推动团队整体能力提升;面向管理层(中层干部),推行“理论+面试+实操”综合考核,理论涵盖安全管理责任知识,面试由公司领导出题考核“应急处置统筹”,实操聚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佩戴,确保管理层“既懂指挥、又会实操”,解决“应急处置不精准”问题。
二是校企合作联动,实现“借智引智”。主动对接山东化工技术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专家团队“送教上门”,围绕“应急处置场景模拟”“流程图与工艺节点关联”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项教学。一方面,依托院校智力资源深化员工理论认知;另一方面,为院校提供工业实践场景,构建“企业提需求、学校出方案、员工获提升”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通“能画图不会识图”的堵点。
三是考核挂钩激励,实现“落地见效”。坚决杜绝“重培训轻考核”,将培训效果与市场化工资、岗位晋升直接挂钩,以“严格考核倒逼实效、正向激励引导主动”。车间层面,利用早班班后半小时开展专项培训,实行“纸质签到+水印相机报备”双重管理,每月考试分档次兑现奖励,统筹班车时间打造“30分钟黄金学习时段”,引导员工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公司层面,开通员工自主报名参赛通道,累计126人次主动报名;对不合格人员及其班组长、车间培训负责人实施连带考核,补考仍不合格者脱产学习,截至2025年,累计兑现奖惩资金43万余元,确保培训“不走过场、真出实效”。
深化成果转化应用,在以“技能提升”破解生产瓶颈上见实效
榆林能化坚持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效能”作为核心目标,以技能提升破解“波减停”瓶颈,推动培训从“投入”向“产出”转化。
一是员工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深化培训,员工核心能力指标全面优化。岗位描述准确率从去年的78%提升至95%,工艺指标掌握达标率达98%,应急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20秒,流程图绘制与实际工艺匹配度提升30个百分点,为生产稳定奠定技能基础。
二是生产稳定性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波减停”次数同比再降62.5%,其中“操作失误”导致的“波减停”占比从去年的10%降至0%,彻底解决“因技能不足引发生产波动”的核心问题,生产连续性与稳定性显著增强。
三是团队协同显著提升。2025年9月兖矿能源安全评价期间,调度应急组抽检“191E成品罐区V5401B甲醇储罐出口金属软管泄漏着火”应急演练,公司值班人员响应迅速,车间及消防队伍3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置流程规范有序。这一实战表现,充分验证了培训对“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提升作用,彰显了“培训赋能实战”的成效。
2025年是榆林能化“一基二述三清”培训体系实施的第二年,既是员工技能提升的“加油站”,更是生产稳定运行的“防护网”。榆林能化通过深化“一基二述三清”活动,稳步推进“齐步走,步调统一;小步跑,迭代改进;大步行,快速推进”的三年规划方针。
站在新起点,榆林能化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一基二述三清”培训体系建设,以“精准培训”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以“能力提升”筑牢生产稳定防线,为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山东能源、兖矿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作者为榆林能化副总经理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