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题 记
兴隆庄矿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加大装备升级、工艺改进和技术攻关力度,让基层单位活起来、强起来,让干部职工动起来、干起来,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催生开展“六比六争”活动的内生动力。
“你们技术过硬,下一步能不能考虑对井下皮带运输系统智能化改造,实现岗位无人值守。对此,你们有没有信心?”兴隆庄矿皮带工区区长姚辉国认为,要想搞技术攻关,就要抽调精兵强将,给他们压担子,于是,他对智能化团队里的8名技术骨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智能化改造团队成员是矿皮带工区维修组里精英中的佼佼者。在这个团队里,既有济宁市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尹连刚,又有山东能源集团第一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成,其他成员均是矿井维修电工技术队伍的拔尖人才。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几名技术骨干毅然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经过反复地跑现场、讨论、研究,他们联系技术服务人员在获取智能化改造整体架构后,最终决定先从—270三条皮带机头入手,逐步向偏远区域延伸。接下来的1个月里,他们白天跑现场,晚上设计图纸、修改方案,有时,为选择合适的摄像头安装位置,为了现场标准化提升,采用的什么型号的多芯线,一个地点要来回跑好几趟,反复测量讨论,才拍板确认。在现场硬件施工过程中,他们明确分工,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把关。布线、调试、安装,每一个细节都亲自确认,用他们的话说:“ 都快成活地图了,皮带巷内的角角落落、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已了然于胸。”
班长尹连刚是皮带运输战线上的一名老战士,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一个掉了色的工作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带领着团队成员,充分利用检修时间主动查找运转设备中出现的隐患,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为矿井智能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
“智能化原煤运输系统基本实现了井下岗位无人值守,井上远程集控开车,达到了减人提效。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尹连刚攻关团队300多天的辛苦付出,真为他们这种创新创效的精神‘点赞:!”皮带工区区长姚辉国说。目前,只要谈起兴隆庄矿皮带工区智能化创新团队,大家都会啧啧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