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孔孟之乡山东济宁市的南屯煤矿,是兖州矿区建设的第一对特大型生产矿井;是全国最早引进综合机械化采煤、行业首批安全高效的矿井;是一个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的矿井;是一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曾屡夺全国综采单产最高纪录的矿井。
同样,这也是一个开采年限近50年,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的矿井。
2022年,南屯煤矿针对中厚煤层工作面,选定33下04综采工作面为试点,依托于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启了全新的智能化开采模式。
冀承法:“这个是外延,原来的停采线,这里开切眼,开切眼初期,第一次到这里停采线,又往后延了.....”
2018年,冀承法大学毕业来到这里,经过四年多的锻炼,从出校门的毛头小伙逐步成长,成为这个矿综采二区副区长。
早上七点半,到达单位后的第一件事,他便与同事沟通交流目前井下生产情况。采访中,记者得知,今天他们采煤工作面要进行设备检修,在安排好地面工作以后,他带领记者一起去做下井前的准备。
记者:“下去需要多长时间?”
冀承法:“390多米,不到两分钟。”
走出罐笼后,冀承法带着记者转乘井下轨道车,行车过程中尽管噪音比较大,但同行记者对此次的采访还是充满期待。
记者:“咱今天是去哪个工作面?”
冀承法:“33下04工作面,今天上的是早班,检修班,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设备检修。下午1点左右调试智能化,我从参加工作一直在采煤工作。”
记者:“现在干了多少年了?”
冀承法:“四年。”
十几分钟的车程很快过去,一下车,冀承法就大步流星地向着工作面走去,只有检查设备仪器或者在碰见同事时,他才会暂时停下脚步。
冀承法:“今天装的嘛?装的锚索盘子,带风筒布的网,对,行行,注意好安全。还有这边一氧化碳,这个对吧?对对。”
记者跟随着冀承法很快来到了33下04工作面,整齐排列的液压支架和干净整洁的采煤面,颠覆了同行记者对煤矿的想象,得知记者中有人第一次下井,冀承法略显自豪。
冀承法:“原来没下矿的话,就是根本想象不到这底下的情况,你不下来就是直接给你说,你也想象不到这情况。”
针对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南屯煤矿以33下04综采工作面为试点,逐步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
冀承法:“就是因为这些先进的设备,你可以节省更多体力,现在这个面的话,我正在调试地面,地面操控就是煤机支架,调试成功的话面上就实现无人,煤机不用在井下操作,支架也不用在井下看,就从地面调度室就可以直接操作,现在正在调试。”
冀承法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十分幸运,在来到南屯煤矿之前,根本没想到智能综采的应用能离自己这么近。
冀承法:“我来这个矿的原因就是,大学课本上有出现过南屯煤矿,才选的这里.....”
正是这次偶然的选择,让冀承法见证了33下04智能综采工作面的建成投用,南屯煤矿结合三采东区中厚煤层开采的有利条件,以高质量、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开采为目的,将冀承法原本只在大学课本上见过的的内容,变成了现实。
冀承法:“智能化这方面,跟机移架达到96%多,记忆截割达到97%,这是我们感到很自豪的。”
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职工的工作环境也大大改善,33下04工作面参与生产人员由原来的16人减少至现在的7人,工作面内参与生产的只有4人。
冀承法:“你听说的煤矿井下又脏又黑,啥也看不见,上来人分不出来谁是谁,那种情况在我们这里肯定是没有的。”
检修作业对于煤矿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矿龄即将50年的南屯煤矿,除了能保证煤炭开采时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保证设备的精准程度,实现精细开采。
冀承法:“这是惯导系统,这里面是个陀螺仪,这个面如果有弯曲度的话,就能检测出来。”
采访中,记者得知,和冀承法一起检修的师傅叫朱本慧,作为有着33年工龄的老师傅,谈及矿井的发展感慨万千。
该矿综采二区采煤机包机组长 朱本慧:“以前全是靠人,我们现在都是开始智能化了,开始无人开采了,现在都是和华为和北斗合作。
经过冀承法和同事们的通力合作,检修工作顺利完成。
看着采煤机的正常运转,冀承法稍微松了口气,紧张忙碌了一上午后,总算有时间坐下吃口饭。
记者:“检修后,下午就能正常生产了?”
冀承法:“对,下午中班了就能正常生产。”
看着他手里简单的午饭,记者关心起了他平时的生活情况,冀承法告诉我们,吃的比较简单,是为了拿出更多时间进行设备调试。
下午1点,智能综采系统开始正常运转,一块块煤炭经过传送带缓缓运出。
南屯煤矿党委副书记、矿长张伟:“我们将充分考虑矿井资源赋存,采场条件等因素,科学组织,精采细采,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延长矿井服务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