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媒体聚焦

【关注】以创新实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07日   来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期导读】山东能源集团第一届三次“双代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山东能源集团的发展目标。”“做好2023年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兖矿能源要求各级组织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企业特征,紧密融入能源集团科技创新工作“三步走”规划,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贯彻好“一个方针”,把握好“三个重点”,开展好“四项工程”,落实好“五项保障”,以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兖矿能源网拟分期对相关内容进行系列专辑宣传。本期推出杨村煤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报道。

兖矿能源始终以产业发展为纽带,部署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有力促进了公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锚定“四型矿井”建设方向,兖矿能源高标准建成139个行业领先、常态化运行的智能采掘工作面,5对矿井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成功举办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引领煤炭开采技术变革。建成全球功能最全、加载能力最大的“50000千牛液压支架整架试验台”;成功研制世界首套7米超大采高智能综放开采关键技术装备,成为卡特彼勒、久益公司合作供应商。水煤浆气化、本体聚合共聚甲醛、费托合成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面对全球能源变革,兖矿能源紧密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聚力守正创新,规划打造“矿业、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物流”五大产业支撑格局,以先立后破之势引领行业低碳转型新典范。

强化装备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标杆效应和引领作用,持续加强与华为煤矿军团等行业一流团队合作力度,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着力打造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加快推动煤炭生产全过程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精尖技术密集型转变。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一个个科技创新“弄潮儿”,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塑造出新动能新优势。

在这个春天,科技创新正慢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股强劲的“创新潮”在杨村煤矿勃然兴起……

杨村煤矿

掀起强劲“创新潮”

回眸2023年一季度,杨村煤矿共征集到科技创新、小改小革成果36项,其中涌现出的部分优秀成果案例,为矿井各专业系统优化、设备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新强“智”绘蓝图

“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自动跟机移架、自动割三角煤、转载机自动拉移等智能化功能,自动跟机移架率达97%以上,记忆截割率达96%以上,工作面现场作业人员由原来的16人减少为5人,减幅达65%以上。”

宽敞明亮的10601工作面集控中心,一尘不染,一名职工站在操作台前通过面前的显示大屏,一边观察采煤工作面的情况,一边轻轻操作着手中的手柄,采煤机按照设定好的参数有力地旋转着,乌金像瀑布一样落在刮板运输机上。

针对10601工作面与设备高度的不吻合、安装困难、设备故障率高等难题,杨村煤矿成立科技攻关小组,与设备生产厂家一起攻坚克难,在输送机机头、机尾采取反卧式设计,降低了输送机机头机尾的高度。为破解输送机“上窜下滑”造成的煤流转载问题,在机头与转载机尾处创新采用重叠侧卸自适应方式搭接法,提高了卸载率,实现输送机头与转载机的整体牵移。

杨村煤矿结合自身实际,加大智能化生产设备投入、依托高速网络传输系统、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智慧协同管控系统能力,10601集控中心集数据收集、光纤传输、智能显示、精准控制于一体,实现三机设备一键启停以及对生产情况的实时管控,形成了以设备智能控制为主、远程干预控制为辅的智能化开采模式,薄煤层工作面产能由原来的60万吨/年提升至75万吨/年。

“我们正在通过工艺优化、技术创新、装备升级,逐步实现采煤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皮带机协同作业的生产模式,真正实现无人化作业,早日实现年产能力100万吨。”综采工区技术主管许利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据悉,4月份,省薄煤层智能化建设现场会将在该矿召开,多年的薄煤层智能化建设成果将接受一次综合检阅和全新洗礼,也必定推动该矿智能化建设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为实现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年产100万吨目标增强了必胜信心。

【解读】杨村煤矿薄煤层智能化建设历经设备五代更新,先后建成6个薄煤层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三次飞跃”“五代蜕变”,形成了一套以 “矮机身、大功率、高效能、智能化”为特点的智能化设备配套体系,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蓝图徐徐展开,日臻成熟的智能化开采工艺正是得益于该矿对科技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

创新强“势”激活力

“我建议把WTQ-200电接点温度表更换为WZP-100温度传感器,可以精确实时显示润滑油的温度值,使提升机电控系统中实现温度曲线,温度超高报警和保护。”在杨村煤矿孔令军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内,孔令军和创新小组成员正进行一场激烈的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讨论。

该矿主井提升机润滑站电控系统在改造过程中,主井原润滑站型号进行了更改,如果继续使用原有电控系统,整个提升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电控系统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损坏,提升安全无法保障。孔令军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立即展开了技术攻关,他们一遍遍进行优化方案、桌面推演、现场实践,通过改变润滑站油位触点、更换温度传感器等技术升级,在主井提升机润滑站电控系统的改造任务结束前完成了所有实验,并一次性成功。

“下一步,根据现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性能优化升级,带领工作室的成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探讨,用新技能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解决现场的疑难杂症,使电气设备高效运行,真正发挥技能创新工作室的能动性。”孔令军在参加山东能源首届技能大师评选时,这样说道。

其实,在该矿还有和孔令军一样的科技创新人才、小改小革发烧友和他一样,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让科技创新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荣耀榜】自2022年,杨村煤矿积极参与公司各项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各项成果频频出镜,斩露头角,“断裂构造影响下厚松散层薄基岩采动效应分析与防治水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底分层限厚开采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斜巷跑车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等5件发明专利和“矿用架空乘人装置”等37件实用新型专利受到嘉奖,科技兴矿的力量势不可挡。

创新强“军”攀高峰

近日,山东能源首届技能大师评选活动受到杨村煤矿广大职工的关注,活动的开展,为技能人才又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广大技能人才的创新激情再次升腾,创新的主动性显著提高。以掘进工区为例,一季度,该工区共完成小改小革成果5项。

“改革了好几次终于成功了,弹簧式清扫器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做到了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省财力,还有效降低作业风险,削减了安全管理难度和压力。”在谈到小空间弹簧式清扫器的“发明”时,掘进工区技术主管田红亮作为主创人员充满了喜悦。

当皮带运输机卸载空间狭窄时,传统清扫器安装困难、清扫方式单一、效果差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掘进工区。“当遇到皮带接头、浮矸湿黏时,极易造成皮带清扫不彻底,浮矸落地等现象,每班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清理,我们就想制作一种既能满足小空间安装,又能达到较好清理效果的清扫器。”田红亮介绍,他们在原有的杠杆式清扫器上,增加了5*50*100压缩弹簧,改造成弹簧式清扫器,不仅有效满足小空间安装需求,又能达到清扫和顺煤工作要求,清煤效果提高了50%,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人工清理浮煤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公司的好政策,有矿井的大力支持,我们创新的干劲就越足。”掘进工区职工张明宇算是一名00后,但他已先后参与工区科技创新、小改小革10余项,今年,由他主创的甲烷传感器悬挂架,以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调节高度、形象美观、安全系数高等优势成功入选一季度小改小革评选名单。

“今年是矿井延长生产服务年限的第一年,也是技术创新爬坡过坎、突破瓶颈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充分用好公司的利好政策,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机制,激发全员科技创新活力,为矿井攀登技术创新的高地奠定基石。”该矿党委书记、矿长孙念昌说。

【扩延阅读】一直以来,杨村煤矿矿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培养技能新人才、激发自主创新活力的道路上从未按下“暂停键”。

该矿依托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传帮带”模式,精准定位传承坐标,补齐师带徒“空白区”,打造“金蓝领”人才培养启航计划,建设人才“孵化”基地,填补科技创新“无人区”,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纵向打开学进修路径,创新技能比武、技术练兵活动载体,横向搭建成长平台,以赛促创,给足职工时间空间及条件,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迸发创新火花,高度强化科技奖项设立、评选和奖励,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点燃自主创新引擎,确保科技创新获得新突破。

9614d785dbcb7bb7f161d9882c201bb4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协助】兖矿能源技术质量中心 杨村煤矿

【审核】陈伟

【协助人员】张方皓 马亚军

【素材提供】林枫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