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为确保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两不误”,兖矿能源及其权属单位充分发扬科学、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关爱职工,在工作、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为其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根据职工需要和需求,着力推行暖心爱心的举措,让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职工及时感受到适时、实用的呵护和“家”一般的温暖,这也是“为职工办实事”、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鲜明体现。今天兖矿能源网推出《济三矿:暖心服务描绘幸福画卷》。
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抗疫期间保障安全生产和发展质量的试金石。
济三煤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用爱心和实际行动,有力地抗击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真情关心每一名职工生活
济三煤矿着眼于细微处关爱职工,把“让职工满意”的宗旨落实到关爱职工的实际行动中,从职工的生活起居抓起,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该矿专门为1800余名住矿职工发放了崭新的被褥、床单等床上用品,以及快餐杯、大宝、牙膏、牙刷、毛巾、拖鞋等生活物品。为改善职工口味,还为住矿职工配发了火腿肠、榨菜、咸鸭蛋等调味食品“大礼包”,让生活“有滋有味”。随着天气逐渐炎热,蚊虫增多,为每个宿舍配发了电蚊香,让职工住得安心。
该矿开通疫情封控期心理疏导公益热线,通过电话接听、微信交流等方式,开展针对疫情防控压力应对、情绪调适,帮助职工缓解住矿期间的焦虑和不良情绪,保障心理健康,助力疫情防控。
济三煤矿高度重视职工8小时之外的生活质量。专门在宿舍楼入口处设置“读书角”,摆放书架和各类书籍供职工借阅。在宿舍内为职工安装网线,方便上网;发放跳绳,跳棋,五子棋等体育器材,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闲暇之时,可以进行一下体育竞技,既强身健体,又利于同事团结。
打造职工“温馨”宿舍之家
为了让住矿职工下班后能够睡上一个舒服的“安心觉”,济三煤矿大力开展职工宿舍“星级”评比活动,引导职工自我管理,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化“被动管理”为主动“自我服务”。
选煤中心作为全矿住宿155人的大单位,把“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服务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在职工宿舍启动“防打扰模式”。
“听工友们反映,尤其是下夜班在宿舍睡觉,有时候刚睡着就有敲门的,睡不踏实。”办事员潘跃涛说。作为一名党员,他积极解决工友们遇到的实际困难,针对不同班次职工休息的时间,自行设计、制作20多个提醒牌。小小暖心牌,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有了这个免打扰提醒牌,睡觉确实踏实多了,既友情提示了别人,也保障了我们能睡个好觉。一觉睡醒工作劲头也足了,元气满满的。”选煤中心职工詹庆松说。
各单位支部书记每天不少于3次到宿舍查巡,确保每个班次都能见到本单位的住矿职工,带着关怀和温暖,听取职工诉求,走进职工心里。济三煤矿建立健全宿舍安全管理包保制度,每栋公寓楼设立“楼长”,每个房间建立住宿人员信息牌,按图索骥,既方便了服务管理,也规范了职工行为。在每个楼层两侧分别安装了热水器,保障每位住宿职工喝得上热水、用得上凉水。宿舍楼服务员每天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专职消毒人员定期对楼梯、走廊、卫生间、洗漱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良好的住宿环境让职工深切感受到“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强了职工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工友情深携手战疫
在职工宿舍安置过程中,工友们找到了久违的校园时代、军营时代集体生活的感觉。
“有一位同志住502房间,他人可好了,可勤快了,什么都帮忙,倒垃圾、冲厕所、拖地等,大幅度减少了我们工作量。因为我们都是女同志,重物抬不动,体力也有限,他的行动让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帮助。”4号楼宿舍服务员冯子花说。
经过询问,得知这位职工是皮带工区的一名普通职工王作龙。
“分到宿舍的第一时间做好入住登记,收拾房间,但是注意到宿舍服务人员少,每天楼道内工作量大,看到服务员的汗水从额头上流下来,非常辛苦。”王作龙说,“疫情封控,我们住在这里,工友就是一家人,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她们都是我们的家人,既然看到了,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王作龙的行动迅速带动了身边的工友自觉爱护住宿环境,杜绝了乱扔垃圾现象。工友们相互配合默默付出,提高了自身修养,共同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时期见真情。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济三煤矿疫情封控期间只保留了本区域的通勤班车,家住邹城等跨县区的职工临时在矿居住。许多可以乘坐通勤车往返的工友,利用可以回家的便利条件,为住矿的工友带来果蔬、牛奶、鸡蛋、肉类等食品。住矿的职工利用吃住在矿、时间富裕的便利,主动多干工作,大家相互关心,携手抗疫,共渡难关。
一项项暖心工作,一件件心系职工的实事,一名名互帮互助的工友,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幸福新画卷,如春雨滋润着每名职工的心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确保了疫情期间矿井安全生产。
【图文统筹】兖矿能源网站(新媒体部) 济三矿党群工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