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字为先谋发展
——题 记
“抓不好安全就是失职,抓不好安全就是犯罪。”这是杨村煤矿党政抓安全管理的共识。
基于此认识,该矿立足矿井生产实际,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推进全员参与自主隐患排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确保矿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安全体系更加完善。该矿成立“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工作职责等内容,每周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议,贯彻上级安全会议精神,通报各生产单位安全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安全工作有目标、有重点、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责任到人,组织考核到位。建立“互查”工作制度,认真排查治理井上下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做到闭环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避免问题重复出现。建立检查问题分析、回溯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建立长效防控措施或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培训更加有效。该矿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对煤矿相关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职工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岗位的精准培训,确保广大干部职工能够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标准,并在现场充分运用。加大对煤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对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进一步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步完善培训签到、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培训效果实现资料档案化管理。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活动,强化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
安全预控更加规范。该矿强化施工过程行为管控,要求区队每班施工前或零星工程作业前,各班组长或具体作业负责人,手工填写《工作单元流程操作票》,再组织其他参与施工的人员“安全预想”,充分考虑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并签字确认后带入井下使用。强化安全技术管理管控,要求各区队把作业规程宣贯到每一名参与施工的人员,同时对作业人员出试题考核,并将考核试卷存档备查。加强施工过程安全观察,充分发挥安监员“监督员”“督办员”“观察员”“提醒员”“考核员”的作用,全力营造本质安全的作业环境。
安全装备更加突出。该矿持续提升安全冗余系数,组织各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安全风险分析,从专业角度对井下各道工序、工艺、岗位进行风险剖析,对设备、设施、器材等失效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环节、部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安全冗余系数,逐步形成“双保险”工作机制,保证职工在误操作或设备、设施、器具失效时,不演变成事故。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根据安全生产实际,细化安全费用使用标准和范围,确保安全费用足额提取、专款专用。加大安全生产系统建设、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灾害治理装备所需安全投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煤矿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加快装备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加大智能通风、单轨吊、双臂钻车等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降低劳动强度。
安全文化更加浓厚。该矿建立安全文化体系,丰富安全文化载体,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创建无违章个人”“领导带头不违章”和“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知识竞赛、演讲等主题的安全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网站、电子屏幕、横幅、牌板、微信公众号、广播等载体宣传企业安全文化,将矿井安全理念灌输到每一名干部职工,确保其认同并践行安全生产理念,融会到具体工作中。强化事故警示教育,把《岗点事故警示画板》张贴在井下相应的作业岗点,引导教育现场职工按章作业。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或讨论会警示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积极构建优秀个人、集体的激励机制,每年评选表彰安全先进个人、安全先进集体,大力倡树优秀员工、优秀工区,形成了“以安全为荣、不安全为耻”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