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青年 服务青年 凝聚青年
——题 记

近日,一场以单身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参与的联谊活动在兴隆庄煤矿文体活动中心甜蜜上演,大家在轻松、浪漫、温馨的氛围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
这是兴隆庄煤矿坚持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解决单身青年大学生后顾之忧,积极营造安心留人、关心关爱良好环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该矿深入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31789”人才工程规划及兖矿能源“28315”自主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大学生培养机制,持续推进年轻人才培养,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展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兴隆庄煤矿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培养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党管人才、科学设计,认真做好引才、留才、用才,在全矿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发挥大学生优势力量,量身定制“成长图”“路线图”“规划图”,栽下梧桐树,让“金凤凰”为矿井建设添彩。

心心“相融”聚力 为人才“领航”
“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美好未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才更为强劲!”该矿坚持将大学生人才工作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
每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到矿后,该矿都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欢迎会,矿党政领导与新入职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用真挚的情感,分享成长进步奋斗历程,讲述人生观念、价值追求,为他们上好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题的职场“第一课”,通过“把脉问诊”,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企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工作岗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虚心学习,与同事友好相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素质,积极投身到矿井安全生产,扎根在采掘一线,奋斗在采掘一线!”该矿来自贵州的大学毕业生赵子羲说。
该矿充分发挥大国工匠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劳模工匠与大学生座谈,讲述成长经历,感悟心路历程,涵养社会新风,让青年大学生畅所欲言、坦陈己见,让“梦想”“奋斗”“担当”成为为人才“领航”的关键词,将就业价值引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课程教学、融入职场体验。



“大家要树立‘毕业才是真正的学习’理念,打破专业壁垒,融入矿井、融入团队,把个人的发展与矿井融为一体,做到有格局、有胸怀,有责任、有担当,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该矿在岗前培训中,注重加强与新分配大学生的谈心交流,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该矿积极引导大学生珍惜人生中的“第一站”工作岗位,勇敢面对“第一课”的考验,利用好“培训基地”,真正学好业务本领,对标先进、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层层“丰羽”助力 为人才“导航”
该矿结合新分配大学生所学专业,精心制定岗前培训计划,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煤矿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以及煤矿企业文化的培训,教育引导新分配大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把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拓展认知领域,尽快融入到矿井的新环境、新岗位。

精心组织大学生分配到工区后的“业务见习”第一课,发挥好“加油站”作用,从关心、关怀和关爱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生活困难,为他们提供和谐、温暖、友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党支部书记围绕企业发展前景、美好兴隆企业文化、矿井安全生产、区队情况简介等内容,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谈心谈话,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组织优秀管理人员分享从大学毕业到成为技术管理骨干的成长经历,激励大学生追求进取、努力奋斗,树立扎根煤海、勇立潮头的热情和活力。
“我们把课堂搬到井下现场,让大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现场感悟实操全过程,对各项技能掌握得更快,无形的理论变有形,这样学习的劲头更足、效果更好。”该矿综掘二区党支部书记刘伟说。

该矿紧紧围绕大学生人才素质提升,精心制定“导师带徒”计划,为每名大学毕业生配备两位导师,在思想教育上言传身教,在工作业务上传帮带。通过“边讲解边示范、边操作边学习”的培训方法,让大学生更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真正把理论上的知识从“纸上”搬进“心里”。
每季度根据大学生的岗位特点,从下井个数、安全管控、隐患排查、现场写实、工作情况、井下技能等方面进行打分。同时定期出题测试,抓好大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条理性、抓实学习的系统性,促使大学生徒弟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在技能上取得新提升。精心做好“导师带徒”月度、季度、年度的定期分析工作,让大学生从“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分析进步之点,反思不足之处,由师傅进行综合点评,对大学生徒弟工作的不足进行细致分析,帮助大学生理清工作思路,学懂弄清“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做”。通过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导师带徒、帮带送技,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学技能、提素质,让技能“羽翼”更丰满,为人才培育“加码赋能”。

处处“搭台”发力 为人才“护航”
“领航”“导航”“护航”,让优秀大学生群英聚会、展翅翱翔……
在该矿年度工作会上,该矿提出了深化“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健全年轻人才定向培养、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机制,推动干部梯队质量、数量、层次、结构“四个优化”。持续拓宽技术、技能、管理“三通道”,健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紧扣安全生产中心任务,积极为大学生搭建成长平台,面向大学生推出联系服务季、实习实践季、技术提升季、技能提高季等主题服务。与党员“1+1+N”联系服务组织架构模式相结合,搭建大学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的服务平台,开设“智慧生产、剑指未来”青年话安全和技术技能提升培训班。该矿根据大学生实习期间现实表现,从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后,清晰理顺入职后的“理论+实操”主要工作流程情况,从轮训记录、岗位总结、效果评估等多方面测评实习效果。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合理规划培养目标,帮助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做到让每位新入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规范化、可视化、流程化。

该矿深入实施全员素质三年提升工程,坚持聚焦矿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构建“3321”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做好技术、技能、管理人才三通道发展的晋升工作。针对性大学生人才队伍,打造年轻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有序开展部分管理技术岗位公开竞聘,结合矿井实际,在6个井下区队设置主管工程师岗位,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实施“群星闪耀”工程,建立“333”人才网格化管理机制,用好“学、练、比、树、奖”五字诀,坚持学在日常、练在经常、比在平常、树出正能、奖出风尚。聚焦应用型人才建设,发挥以总工程师领衔的技术指导作用,抓好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技能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该矿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推动大国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发挥作用。高度重视年轻区队长、大学生班组长的选拔培养,大张旗鼓地开展优秀区队(区队长)、金牌班组(班组长)评选表彰活动,全力营造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以“争当七个示范、做好六个表率”主题主线,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看齐意识和进取意识。积极为青年大学生强根提劲,发扬“担当作为、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精神,凝聚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蓬勃力量,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