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杨村煤矿以落实“13310”班组建设模式为基础,以规范班组制度为保障,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汇聚班组合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该矿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通过网络、书刊、内部讨论等方式,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就是隐患”“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向家庭延伸,形成重安全、保安全的家庭氛围,将安全理念渗透进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用亲情感召护卫安全,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加强班组学习文化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天利用班前会对作业规程、岗位风险隐患、岗位工作流程等进行重点学习,保证学习质量;组织班组成员对生产和现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每季度召开一次区队内部基层班组建设推进会,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推行定期考核达标管理模式,通过理论考试、现场实操等方式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谈话告诫或离岗培训,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比学赶超氛围。加强班组警示教育文化建设,把《岗点事故警示画板》悬挂在各作业岗点,强化煤矿事故案例在作业现场的视觉冲击警示效果,督促现场作业人员牢记事故防范措施,引导教育现场职工按章作业;梳理煤矿典型性、重复性问题隐患在班组内部进行通报,警示教育班组成员,切实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他们全面推行“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自主管理模式,突出区队班组现场安全生产主体,鼓励安全自管自治,提高现场安全自主管控能力。严格班前安全自主管理,落实安全不放心人排查规定,对当班出勤人员逐人排查评估,对排查出的安全不放心人进行登记,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并汇报单位值班人员;严格班中安全自主管理,落实开工前自我确认制度,确保班组成员自觉做好自保、互保、联保。严格班后安全自主管理,要求班组长认真总结本班安全生产情况,并向区队值班人员反馈,根据当班班组成员安全生产完成情况,及时完成绩效分配和公示,形成良性互动沟通,不断提升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该矿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长及各岗位工种安全责任、作业地点分管区域范围、现场施工及考核标准,确保定岗、定员、定责,做到行有标准、做有规范、职责清晰。建立完善班组安全会议制度,每天召开安全生产“晨会”,严格会前点名、检查与会人员状态、安排部署任务、组织教育培训、强调注意事项;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分析同类岗位出现的涉险、身边的“三违”事例、本班组出现的典型问题;每季度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安全生产难题破解、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建立完善班组学习培训制度,制定班组学习培训计划每天对作业规程、岗位风险隐患、岗位工作流程等内容进行学习,每周对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进行学习,每月对设备设施的性能原理、操作维修等内容进行学习。
建立完善班组经验交流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班组经验交流会,组织班组内部之间、工区内班组之间、工区外班组之间交流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发掘安全生产模范职工,发挥安全生产示范作用。建立完善班组谈心谈话制度,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组全员谈心谈话会议,了解职工性格特点、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意见及措施。建立完善班组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统计本班组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原因,制定预防管控措施,确保人人监督,人人有责。建立完善班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制度,强化班组安全自律意识,鼓励班组自主控风险、查隐患,严抓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和隐患整改闭合。建立完善班组现场交接班制度,要求当班工作结束后,在现场向下一班班组长进行手指口述交接班,交接作业现场、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交接安全风险、安全隐患是否管控整改到位,交接安全生产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建立完善班组互保联保制度,签订互保联保协议,互相提醒,互相照顾,互相监督。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监督巡查制度,要求班前各岗点先进行安全巡查、班中明确专人不间断全覆盖安全巡查、班后与接班班组长共同进行安全巡查,坚决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将班组安全防线扎得更紧、更牢,全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