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榆林能化雷甲:化工战线新技术的探索者

作者: 宋作浩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27日

雷甲,中共党员,2006年加入兖矿能源榆林能化,现任榆林能化聚甲(DMMn)车间主任。多年来他和技术团队相继完成(原)兖矿集团首套超级克劳斯硫回收装置试开车工作、国内最大的单套甲醇精馏装置技术论证安装及试开车工作、首套国产100万吨/年甲醇合成技术的论证施工及试开车工作、国内最大DMMn装置试车开车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甲醇精馏合成、DMMn装置工业化等核心技术,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开拓者、领头羊。

勇于担当——扎根一线不断成长

刚入职之初,雷甲从事的是与设备、管道安装有关的现场执行工作。作为新员工,雷甲对很多技术不熟悉,经常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傅们操作。

“不懂就学嘛。”雷甲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上班跑流程,下班学理论,见人追着问,小本不离身。那一年,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凭借“不学懂决不罢休”的学习劲头,他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整套合成装置的全部岗位技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正是雷甲对待工作学习的“钻劲”,让他获得公司领导的认可,决定由他负责硫回收装置试开车工作。榆林能化硫回收装置采用的是荷兰荷丰的超级克劳斯技术,在国内煤化工行业属于第一次工业化应用,在整个(原)兖矿集团中也没有人实际操作过。大家甚至认为超级克劳斯的开车顺控、连锁逻辑和复杂控制回路的难度超过了气化装置。

雷甲经过与专利商交流、翻看英文工艺包,自行编制了超级克劳斯装置的开车顺控、连锁逻辑和复杂控制回路,并在装置上得到验证。他独自编写了硫回收的操作法和试开车期间的各种方案,带领四名新职工完成硫回收的吹扫、烘炉等工作。2009年8月,该公司超级克劳斯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投入生产运行。

作为国内煤化工行业首套超级克劳斯示范装置的技术专家,雷甲被邀请参与了甘肃华亭、神华宁煤、延长醋酸、榆天化、内蒙古蒙大、兖矿贵州能化、中天合创等多家的硫回收装置原始开车工作,在业界为兖矿能源、榆林能化赢得“明星开车队”的荣誉。

“走到今天,最大的心得就是要谦虚,坚持学习,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坚持学习才会成长,要有足够的执行力;同时平台很重要,应用好公司给予的成长平台,收获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雷甲这样认为。

不怕挑战——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雷甲始终在探索:他主持完成了合成气冷反应器增加旁路、增加二级水冷器、硫回收尾气送热电锅炉脱硫等多项技改技措。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为低温甲醇洗装置自主设计出两台液力透平机的开停车程序和连锁保护。率先采用了五塔三效甲醇精馏装置,年处理甲醇150万吨,吨精甲醇消耗蒸汽低至0.8吨,每年节约蒸汽费用8400万元。

雷甲喜欢挑战、勇于承担,说到对工作的感悟,他乐呵呵地说:“我是公司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话虽浅显,但体现了一名中共党员的政治觉悟。

2022年,在公司二期甲醇系统运行稳定后,雷甲临危受命,再次负责10万吨/年DMMn项目开车工作。在试开车期间,他通过分析装置物料聚合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防聚合、保备车、不触发联锁”的开车原则,通过对T9203塔的改造,将DMMn日产量提高140%,确保了装置稳定运行。

在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创造收益的市场推广之路上,雷甲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他正在按照公司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DMMn装置技术攻关,实现了关键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升级及市场推广,有力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拓展推进。

遍植桃李——言传身教培育人才

2023年,在上级公司和榆林能化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以雷甲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团队成员能够有一个提炼日常工作中的技术及工艺的平台,大家通过归纳总结,便于转化成各种形式的成果,进而提升团队成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每年工作室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大家在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工作室最常见的一幕,同时也会感染和鼓舞周围的同事一起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雷甲看来,劳模精神不仅是一种执着于将事情做到极致的纯粹精神,更可贵的是要毫无保留地将技能不断传承下去。

雷甲通过组织开展“专业讲堂”的形式,让更多有志于技术创新的员工能够在前面有经验的前辈的指引下,迅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用武之地。在这些新人的身上,他总是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也乐于帮助他们,让更多年轻人可以参与到一线重大项目实施、产品成果鉴定等重要工作当中,在公司内、集团内、行业内对标,找到自身的差距,化被动为主动去思考、去实践。

面对未来,雷甲说:“一路走来,是领导的信任、集体的关怀,家人的支持,让我能够克服小我,不断取得进步。我很感恩身在这个大集体,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和大家一起,为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化工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