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立足本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抓细节、挖内潜、控成本……”连日来,兴隆庄煤矿“美好宣传队”深入基层进行反复宣讲,引导干部职工节约挖潜降本降耗,立足岗位创造价值,实现成本“瘦身”,效益“增肥”。
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兴隆庄煤矿围绕“抓细节 挖内潜 控成本 坚持过紧日子”主题,精打细算降成本、群策群力抓创效,全力助推矿井安全平稳发展。
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积极倡树“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省下的就是效益”“效益决定工资”等理念,组织开展“俭以养德、艰苦奋斗”教育活动,利用班前班后会、“三会一课”等形式,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对矿井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宣讲,加强职工的成本观念教育,通过细算“成本账”“经济账”,引导职工提高对节支降耗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勤俭节约我先行”大讨论活动,从“自己单位一点儿潜力都没有了吗?自己单位还有改进提升的余地吗?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了吗?”三个问题三个层次开展大讨论,增强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算账意识。
通过自办媒体、电子屏、宣传栏等,大力宣传降本提效的重要性,引导职工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入手,从节约一颗螺丝钉、回收一根旧锚杆等细微处做起,算好“聚沙成塔”大效益。结合区队班组工作性质,从材料使用、材料回收、修旧利废、施工工序优化、精益化项目推进等各个方面,制定详细的降本提效任务分解表,细化降本项目,明确降本目标、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内容,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层层压实目标责任。把生产经营和成本费用等各项指标逐级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切实提升岗位降本增效能力。
“思想引领行动。我们将持续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树牢‘过紧日子’思想,降成本增效益,激发职工干事创业激情。”该矿生产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观星说。
从严节支降本举措。“节支降本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更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比如打印纸双面打印,下班关闭电源、空调调至26度以上等,这些都是节支降耗的小举措。”“我们始终坚持先旧后新,能修不领新,严格控制材料成本。”“开展降本增效宣传活动,帮助职工算好‘经济账’,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职工纷纷表示。
从强化材料管理源头入手,并将材料管理纳入月度考核,将材料消耗指标分解到区队班组、量化到岗位,强化事前控制、事中监控及事后分析,倒逼基层单位主动管控成本。各单位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运用物资管理系统,及时录入入库、出库有关信息。安排专人全程监督、盘库,做到“账、物、卡”相符,严格控制各班组月度材料消耗总量,杜绝“大计划、大库存”。加强材料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材料领用、管理、发放“一支笔”制度,对主要材料和配件经过审批后方可发放。加大考核奖罚力度,对当月材料超支班组按相应比例,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杜绝发生“跑、冒、滴、漏”和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等浪费现象。
坚持从小处入手,从细处抓起,加强对材料的精细化管理。以节支降耗、修旧利废为中心,把成本管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严把材料“计划、发放、使用”关口,加强材料收发和使用管理。树立“零废品、零废弃、零浪费”的工作理念,严格返工浪费、设备维修和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管理,提高修旧利废效率,做到物尽其用。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力度,严控每道修复工序,确保修复设备材料符合使用标准。生产服务中心对回收的溜槽、风钻、电磁开关等材料翻新加工,对回收连杆、皮带架、钢管、护栏等进行除锈喷漆、修理整形、验收复用。及时协调相关科室对回收物资进行挑选鉴定,做好加工、自制、改制,在修旧方法上进行小改小革,创新创效,确保废旧物资价值最大化。
全员岗位创新创效。为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拓展利润空间,该矿大力开展“全员创新·岗位增效”活动,通过小发明、小创造等方式来解决生产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突破设备因素制约,成立专题攻关小组,将生产现场中遇到的难题转化为课题,进行学习研究。鼓励工区职工立足工作岗位,结合自身实践,改进或创造新的工艺流程、工器具,改变作业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能和安全运行质量。
积极发挥职工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为职工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创客联盟聚人才、技能培育塑人才,让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围绕改进工艺流程、创新方式方法、工器具改造等,持续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升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们最近小改小革又出新成效,钢筋切断机自动送料装置加工工艺技术升级,能大大提高效率,一年可节省人工费用约5万元!”
“我单位一季度上报小改小革10项,其中,挡车器夹绳板圆弧槽加工工艺改进,杜绝刨床加工时切削力太大、工件夹持不牢固、加工过程中工件易松动等问题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加工效率由原来的一个班加工1块大板可提高到加工3块,效率提高3倍。按每月加工60套夹绳板计,可节省80个人工,节省成本6800元。”在兴隆庄煤矿“全员创新·岗位增效”创新成果评价会上,各单位发言人介绍自己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