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
——题 记
面对2022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兴隆庄矿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该矿在抓好安全生产“硬”环境的同时,努力做好安全教育“软”文章。他们始终把班前会作为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在内容上逐步实现规范化、时间上制度化、主持上正规化、考核上严格化。为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班长说职工听”的被动教育方式,由职工把自己当天的岗位操作中安全注意事项讲出来,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进行自我岗位风险评估。组织职工观看历年来国内煤矿发生的各类典型事故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认真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查找自身不足。同时,推行案例学习“三思”,即:思身边有无类似违章现象发生、思自己有无违章行为、思有无避免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有效提升了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严格班前会对不放心人员进行重点排查,按照班前会工作流程,明确当班安全注意事项,值班、跟班干部均为当班安全思想排查的第一责任人,对岗前饮酒、通宵熬夜、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人员进行重点排查,通过谈心谈话、安全教育帮扶等措施,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
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安全基础。该矿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矿长全面抓、科室督促抓、区队现场抓、班组巡回抓,“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认真组织质量标准化学习培训,切实抓好以岗位达标、行为规范、专业达标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本着“务实管用、简单易行”的原则,对安全管理、生产技术、机电运输、经营管理、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展开梳理、诊断、补充、精简等工作,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调研、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力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多下井、多盯岗、多巡查、多解决现场问题,做到工作提示到位、走动巡查到位、重点盯控到位。建立党员包保、班组互保、职工自保的共保机制,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突击队”等活动,采取重点盯防、过关式排查、地毯式检查等监管手段,形成“多角度覆盖、不断线贯穿、全方位渗透”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月度检查、安全小分队每日巡查、班组自查的联合检查网络体系,坚持以“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严查不安全行为,做到安全管理无漏洞、隐患排查无盲区,全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加强班组建设,筑牢安全防护网。该矿在抓好班组建设上狠下工夫,通过采取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完善职能等措施,促使班组在矿井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切实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从建章立制、完善生产过程等方面入手,重在“抓基础”,先后制定出台了有关班组管理以及考核等制度文件,做到用制度规范班组建设,用制度管人。从班组管理的细小环节和关键部位抓起,做好班前检查、班中督查、班后小结工作。根据岗位工种、作业环境的不同,细化各班组生产作业标准,促使职工明确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养成良好作业习惯。进一步掌握班组长工作动态,不断完善班组长职能,使班组长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什么时候做和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进一步加强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坚持班组公开制度,不断完善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评选办法和奖励标准,定期对班组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排序,通过班组竞赛,激发班组活力。将班组的个人不安全行为、安全隐患与班组成员的工资挂钩,形成人人自主保安、互相监督保安的现场安全保障格局。建立职工报告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的激励机制,使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排查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