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 一条心 一盘棋
——题 记
当抗疫号角吹响的那一刻,这一家五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岗位,并肩作战,以“小家”守护“大家”,他们就是杨村煤矿煤质发运中心煤场管理班班长张立新一家人。
在煤质发运中心,张立新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拉煤车辆入库、装车、称重、驶出,各项工作衔接流畅有序。
“作为党员,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接到该矿疫情从严管控的通知时,在家休班的张立新立即返回岗位,选择坚守。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给煤炭发运带来的压力,提高煤炭发运速度,他全天盯靠在现场,把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根据仓储能力、发运情况、客户需求及时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汇报,统筹调度管理,把握销售的节奏,科学组织销售发运,保障产销平衡,同时组织好车辆管理、洒水降尘等工作,实现快速发运、零接触发运、安全发运。
“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妻子惠涛是机电工区主井绞车房司机,虽然还有三个月就要退休,但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她的安全弦绷得更紧了。工作中,她严格执行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确认制度,全神贯注完成每一次操作。作为一名老职工,她积极做好传、帮、带,把多年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身边的年轻职工,在生活上,她经常为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职工心中的“知心大姐”。
“战疫必须有我。”作为一名党员,惠涛积极报名加入了“暖阳”志愿服务队,每天牺牲休息时间,分别完成工装洗熨、洗浴点执勤、宿舍卫生清理三个小组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秋节的晚上,她和丈夫张立新穿上“红马甲”来到洗衣房帮忙,一直到十一半点,夫妻二人与洗衣房的姐妹中在忙碌中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佳节。
哥哥张立峰是通防工区瓦斯监测班职工,负责矿井所有气体监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深入现场处理传感器故障,保障矿井各种气体传感器的正常运行。疫情赶上中秋节,职工都不能与家人团聚,部分年轻职工情绪波动较大,张立锋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流,安抚大家的情绪。谈到经历这场抗疫的感受,他总结了六个字:“忙碌、感动、温暖”。他说,杨村人敢于吃苦、善于作战、乐于奉献的精神将是以后做好本职工作的宝贵财富,会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矿井的安全生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也会努力做好。”民以食为天,妹妹张爱华负责食堂所有食品的采购、验收、储存等工作。虽然是后勤“幕后”工作者,但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地保障了食堂物资的及时采购和充足供应。为让职工吃得安心、放心,她严把食品验收和卫生质量,绝不允许以次充好的现场发生。疫情从严管控期间,食品采购量翻了5倍,张爱华每天加班延点整理各种台账,坚持做好日清月结,保证帐、物、卡相符,确保入有凭,出有据,及时对仓库进行盘点,检查蔬菜有无腐烂、肉制品有无变质、调味品有无短缺,为第二天的采购做好计划,忙到深夜,干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一晚上。
“只要工作需要,我随时都在”。妹夫高建华是一名退伍军人,负责煤质发运中心的日常事务,因部分岗位缺员,他多次主动提出顶岗,甘愿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煤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每天都与外来人员打交道,做好疫情防控尤为重要,高建华更是加倍负责,认真组织好每天的核酸检测、健康汇报、消毒消杀等工作,不漏一项,不漏一人。日常事务涉及的工作繁多、琐碎,为不影响整体工作,他白天顶岗,晚上再加班整理疫情防控、职工出勤、信防排查、市场化结算等台账10余份,从来没出现过任何差错。
五人中,三人是党员,有时,一家人还会同时出现在“暖阳”志愿服务的现场,简单的嘘寒问暖后,又各自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
还有很多家庭像张立新一家一样,别小家守大家。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的情怀,不同的年龄,却有着共同的担当,他们抗疫的故事正是杨村人唱响“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主旋律,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