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工区见习技术员到技术主管,26岁的刘渠用了5年时间。
他参与的东滩煤矿通风专业智能化建设工作,实现了通风系统状态的实时分析、优化,使矿井通风系统更加稳定、安全、可靠,顺利通过了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验收,并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
谈起自己的煤矿创业之路,他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能否获取最后的胜利,关键就看自己能否屡败屡试、愈挫愈奋。”
初识煤矿,相信自己天地阔
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刘渠来到东滩煤矿,成为通防工区的一名见习技术员。当时,井下作业环境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和他一起毕业到东滩煤矿的几个小伙伴实在扛不住了,有的不在煤矿干了,有的调离井下岗位,但有股韧劲的刘渠坚持了下来。
“我小时候可以说是被散养的,精力旺盛、调皮贪玩,由于家在农村,爹妈每天忙于农活和打零工,没有太多时间管我。直到上了初中,看着整日操劳的他们,无意听他们随口说了句‘聪明不干,等于笨蛋’,一瞬间我就破防了,冥冥中觉得该做些改变了……”聊起过往经历,刘渠精神十足、侃侃而谈。
“当然,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煤矿!”他告诉笔者,“东滩煤矿体量大、环境好、离家近,所以我就做了决定,具体的‘一通三防’业务是啥也没有多少概念,当时就想着慢慢干,努力了肯定会有收获。”
刚到矿上,还带着些许学生的稚嫩,刘渠有段时间觉得自己一直没有真正地融入工作、融入工区大家庭,“心里充满了不安和恐慌”。
庆幸的是,他的师傅宋海洲、王喜忠、黄伟章一直从工作和生活上对他关爱有加,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精心呵护。知道大学生不缺理论知识,就在实践中进行引导,无论是矿井通风线路,钻机防灭火等设备安装、使用维修方法,还是工作中重点难点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通过在井下看现场、做标记,升井后再进行井下路线复盘、画图,每日十余公里的路程,刘渠经过日复一日的了解,很快熟悉了矿井通风系统。
看他是那块材料,工区因势利导,专门针对刘渠个人制定培养方案,从思想上引、生活上帮、工作中炼、业务上教,刘渠进步很快,迅速成为业务上的骨干。
深入煤矿,别样青春别样红
2019年4月14日,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刘渠却记忆犹新,东滩煤矿工会女工委举办以“缘自东滩,梦想起航”为主题的单身职工联谊活动,他报名参加,有缘结识鲍店煤矿职工王辰昊。
经过半年多深入了解,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对于王辰昊的好,刘渠更是滔滔不绝:“印象最深的就是疫情期间矿井初次封闭。”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凌晨三点钟几乎所有小区和矿井相继接到命令要进行封控,只出不进,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刘渠作为工区技术骨干,原本要上早班带班下井,得知封闭小区不能进出后,他心里打起了鼓:孩子太小,平时工作忙,虽然很少照顾家庭,但毕竟还是能帮上点忙,这要是真封在矿上,什么时候回家就成了未知数,连面都见不到,仅靠妻子一个人照顾孩子,他心里既有不舍又充满愧疚。
但通情达理的王辰昊仿佛看透了刘渠的心思,二话没说,默默地帮他收拾衣服、生活用品,嘴里还念叨着“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家,多带几身衣服吧,好好上班,注意安全。家里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我能应付过来。”那一瞬间,刘渠感到有一个理解、支持自己工作的媳妇是多么的幸福、幸运。
小两口在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同时,对东滩煤矿给予他们的关爱充满感恩之情,“没有工会的那次联谊活动,我们两个这一辈子估计也不会有交集。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两个也会好好宣传的。真的特别好,真的特别奇妙。”王辰昊说。
坚守煤矿,负重行远脚步实
在近日东滩煤矿召开的管理技术人员调整会议上,刘渠正式被聘任为通防工区技术主管,作为最年轻的副科级,他是此次调整人员中闪亮的代表。
“从分管单项业务到研究‘一通三防’所有技术问题,我需要走更多的路,了解更多现场情况,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这就是我追求的工匠精神。”刘渠说。
回首过往,心怀感恩之情取得的成绩也历历在目:
参与的63上07运顺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技术,成为山东能源集团首个示范化通风除尘工作面,并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参与研究、应用的采煤工作面端头封堵、充填工艺,有效缓解了采煤工作面限员压力、提高了端头封堵的强度、缩短了端头封堵的时间、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矿井防灭火工作做出了有效的保障。
鼓励支持职工参与创新创效,积极展开科技攻关。所在QC小组获得2019年煤炭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21年度煤炭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2022年度煤炭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等荣誉;编制的措施多次荣获矿级优秀安全技术措施奖励;参与多个通防工区金点子项目,向《工业A》《消防界》《内蒙古煤炭经济》《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前沿》累计投放论文8篇,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个。
笔者问他有什么想对矿井职场新人说的?刘渠坚定而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能源集团有‘31789’人才培养政策,矿上有‘1357’高校毕业生培养工程,趁年轻多干就好。只有努力才能为自己增值,只有心怀感恩、积极向上,也才会快速地进步和成长,在大好的环境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