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隆庄煤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列劳动模范先进典型宣传栏。一路走过,不同时期劳动模范的靓影纷纷彰显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一张对外宣传名片。该矿坚持把典型培养选树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标杆,用可感可亲的鲜活榜样、可学可做的典型事迹、可追可及的先模精神,让职工群众在“学”中汲取养分,在“比”中补齐短板,在“干”中争创一流,切实把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情,转化为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的生动实践。
“阵地建设是宣传的基础,有了阵地建设,宣传才有发挥的空间和载体,群众才有学习的提升和途径。”
该矿党委高度重视宣传阵地建设,将其作为宣传典型事迹,提升全民素养,加强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对宣传资源统一调度、宣传主题统一策划,用好“一站一网一微一屏”融媒体宣传阵地,用活“一条街一长廊一广场一条线一基地”“五个一”宣传平台,创新微宣讲、微视频、微故事、微电影方式,采取颁奖典礼、演讲征文、文艺创作等形式,做到宣传“长流水不断线”。劳模墙、先模路、工匠街交相呼应。矿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美好兴隆人”“身边好人”“星榜”等专栏,在兴安街增设“美好殿堂·荣耀兴隆”电子屏,不定期制作先进典型宣传海报进行滚动播放,大国工匠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等先进典型纷纷上屏,成为广大职工认识典型、学习典型的重要窗口。
“典型选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新时代的典型更多的是凡人善举所迸发出的感人故事,要抓好切入点,让新时代的典型、新时代的榜样充分激发紧跟时代的正能量。”
该矿党委高度重视把握先进典型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点,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典型,就宣传什么样的典型。积极搭建“育、选、评、用、树、惠”六位一体典型选树大舞台,擦亮“美好兴隆人”评选精神文明品牌,衍生出美好家庭、身边好人、美好殿堂等靓丽名片。
先进在哪里?谁是典型?在兴隆庄煤矿,职工群众说了算。
关于选树典型,该矿党群工作科负责人感触颇深。“‘寻找身边好人’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发现身边典型、推荐身边典型,使美好兴隆典型选树活动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
职工都说,这里边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官方”下移到了“民间”,让职工成了主角。“职工拥有了最大话语权、评判权、决策权,一线的声音成为各类典型的助推者和扩音器。”
为了让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推荐评选,建立微信群,吸纳500余人作为“寻找身边好人”的“裁判员”,引导职工对选树人员和先进事迹“评头论足”。
义务照顾患病工友的“好同事”张梅、牟秀萍,坚持无偿捐献“熊猫血”三十多年的“热心人”李迎春,身患绝症毅然签署遗体捐献的“退伍军人”刘开清,勇救落水青年的王磊、刘玉廷……都是职工群众“随口拈来”的“身边好人”。
“深入挖掘典型的时代契合点、闪光点,从小切口入手,精准挖掘典型背后的感人画面或故事,让典型人物绽放更多光彩,让典型事迹真正深入人心。”
近年来,该矿编辑出版《美好兴隆故事》《美好兴隆人》《兴隆工匠》《自豪吧,班组长!》等典型宣传系列丛书;拍摄《榜样的力量》《杨班长的一天》等16部典型专题片;将陈迎春收养孤残儿童的凡人善举编排成《妈妈》等文艺作品,搬上舞台、走进荧屏,让先进典型唱得亮、传得远、留得住。
推出一批典型就是为职工谋福利,为矿井谋效益,增强内生动力。一个个先进典型就是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典型奋斗成长、建功出彩的生动故事打动人心、广为流传,持续提高了美好兴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提高了全员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短短5年时间,该矿就培育了3名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8名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名全煤青年技术能手,2名山东省首席技师。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兴隆庄煤矿将继续讲好兴隆故事,弘扬美好精神,传播基层好声音,让不同的风景集结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下,把感动变成行动,汇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