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传统意义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过年”意味着大团圆。
企业是个大家庭,团圆、祥和、美满过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兖矿能源网创新采取“超链接”的形式,推出迎年、过年、拜年系列春节专辑,敬请关注。
立春时节,传递幸福和美好。本期【“超链接”·拜年】栏目,兖矿能源网与杨村煤矿联合策划,推出《幸福走进千家万户》,新的一年,祝愿幸福之花开遍每个家庭,长喜乐,多安宁!
本期专辑作品:《营盘壕煤矿:我眼中的驻外幸福》《精细化工公司:我们的幸福密码》《杨村煤矿:有一种幸福,叫“双向奔赴”》。




营盘壕煤矿 王晨 我来到营盘壕煤矿12年整了,从当初的一栋楼都没有只有十几间的简易蒙古包式的临时板房,到现在的郁郁葱葱,建筑错落有致,变化是非常大。
营盘壕煤矿2012—2015年都还没有修路,进场小土路有九公里多。我还记得2013年的夏天,雨水特别的多。而且乌审旗的雨都是那种特别特别大的雨点儿,和雷阵雨一样的感觉。土路经不起这样的大雨,经常是有进无出,或是有出无进。土路上大巴车颠簸得厉害,下班半个小时到40分钟才可以到住的地方。
2016年初,单身宿舍楼建成,职工们欢喜地搬进去,那年,进厂土路也修建成了柏油马路,基本上实现交通自由了。
经历了几近3年在临时蒙古包板房里工作的日子,感受过一番番冬冷夏热,在现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工作,简直就是天堂了。每当听见新来的职工说营盘壕这里不如哪哪哪,那里不如谁谁谁的时候,都觉得生气,没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营盘壕,又如何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营盘壕!
刚来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大家需要帮厨才能吃上热饭,到如今食堂也日益推出新菜和自选餐,在这儿工作很方便了。
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陪着营盘壕共同成长。从最初的破土动工,到如今的现代化矿井,每一步都凝聚着营盘壕人的智慧与汗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曾经的艰难困苦,都化作了如今的甜蜜与珍贵的幸福。我们在奋斗中铸就了营盘壕的幸福,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精细化工公司 石晶倩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生产一线嘈杂、忙碌,挑战重重。但作为精细化工公司的普通工人,我们眼中的幸福,有着独特的模样,就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厂区,我们满怀朝气地踏入工厂,开启一天的工作。对我们而言,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靠自己的双手为家庭遮风挡雨,这就是幸福最坚实的基础。每一个熟练的操作,每一次细致的巡检,都凝聚着我们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
在生产一线,团队协作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同事之间默契十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明白彼此的想法。
遇到难题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当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攻克技术难题,让生产线重新高效运转,那种喜悦和成就感,难以用言语形容。这种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团队氛围,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这正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也是我们普通员工幸福的重要保障。先进的安全设备、完善的安全制度、定期的安全培训,都让我们工作时心里特别踏实。知道自己身处安全有保障的环境,能够平平安安上班,健健康康回家,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幸福的有力支撑。
忙碌工作之余,厂区偶尔组织的文体活动,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一场篮球赛,大家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释放工作压力;一次文艺晚会,同事们展示出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欢声笑语在整个厂区回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还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生产一线的幸福,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努力工作、团队协作、安全保障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慢慢汇聚而成。它朴实又真实,温暖着每一个在这里拼搏奋斗的人。
杨村煤矿特约记者 侯龙 谈起“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什么是幸福?”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千万万。譬如:冬天里的一米阳光,困境时一个鼓励的微笑,相隔万里的一个电话,莘莘学子的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足以让人感觉到幸福。
近年来,杨村煤矿依托“幸惠有家”工会工作品牌建设,形成以“暖阳”志愿服务、“暖流”合理化建议征集为载体的“双暖”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延伸为民服务路径,构建“普惠+特惠”融合服务模式,以项目化、清单式推进“为职工办实事”工作,重点关注因病因事致困职工、新招聘高校毕业生等职工群体,精准发力、真情帮扶,不断拓展为职工办实事成果,努力提升职工幸福感。
从矿山到个人,有一种幸福,叫“双向奔赴”。下面,我想借此平台,谈谈我的小幸福。
我于2011年大学毕业分到了幸福杨村,到今年已经14个年头了,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岗位,每个岗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历练,有时候会觉得苦,但收获更多的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一种被爱包围的感觉,满满的幸福感。
2024年5月份,我的双胞胎小天使降临,初为人父,我总担心自己做不好,从第一次陪夜时的手足无策,第一次抱起女儿时的瑟瑟发抖,第一次换尿不湿时洒满全身,有时不能安抚哇哇大哭的女儿时我也想跟着一起哭……当时的囧境似乎还历历在目。
现在孩子已经快8个月大了,我也从一个初为人父的“小菜鸟”变成育婴界的“超级奶爸”,这个过程也让我收获颇丰,比如经常为孩子着想,让我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养成了更多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难处。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不也在陪伴我们成长嘛。
工作在杨村、生活在杨村,真的很幸福!走在幸福杨村矿区,去听、去看、去感受吧!扑面而来的是幸福的气息,人们身上散发出的是幸福的气质,哼唱的又是幸福的旋律。
就像该矿广播里播放的《幸福在哪里》这首歌唱的那样:幸福就在辛勤的工作中,就在艰苦的劳动里,就在杨村人晶莹的汗水里……

【策划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策划】杨村煤矿
【协助单位】营盘壕煤矿 精细化工公司 杨村煤矿
【协助人员】张方皓 马亚军 陈少丽 李德强
【素材提供】石晶倩 王晨 程子翔 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