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鲍店煤矿通防工区:精准施策 结出“效益果”

郑洪阁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0日

      鲍店煤矿通防工区立足当下,将降本增效作为实现全年经营目标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设备定损、修旧利废和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经营效益。

  设备定损能自修不外修

      走进通防工区维修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自动喷雾装置进行修理,他们充分利用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通过定损管理,变大修为小修,变外修为内修,变多次修为少次修,1-8月份节省各项设备维修成本10余万元。

  为摒弃以往设备故障依赖外部维修的粗犷管理模式,该区制定完善设备故障维修定损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内部技术人才的潜力,集结各班组技术骨干精英,共同组成故障设备定损维修小组,对故障设备损坏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损坏责任,对责任班组和使用人进行处罚,促进了他们对设备的珍惜和爱护。同时,秉持“所有成本都有削减空间”的观念,坚持能自修不外修、能修旧不领新、能自制不外购的原则,在工区内部积极推动对钻机、局部通风机、制氮机、智能风门、电器开关等设备的自主维修,减少外部维修比例,并加强与厂家沟通,交流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经验。这一举措不仅削减了外部维修的成本,还提升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延误。

  修旧利废可复用不浪费

      “发现一台一氧化碳便携仪电子元件损坏了,但是电路板依然能正常运作,把它拆下来,下次维修其它仪器时作为备用配件使用。”主动回收配件、进行自主维修的事例在通防工区随处可见。

      在井下各个巷道,悬挂着通防工区各类安全标识牌板2000余块,其中一部分是由废旧牌板经过翻新改造而成的,每块牌板的再利用可节省100余元的制作成本。该区坚持“能回收复用的绝不浪费”原则,不定期回收各类牌板,根据牌板新旧程度,实行循环复用,对于有复用价值但无复用场景的牌板再通过裁剪、拼接等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利用,极大地降低了库存压力和生产成本。

  该区还利用职工工作时间相对宽裕的特点,不定期在内部发布“回收物资信息”,设立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光荣榜,鼓励职工从回收一颗螺丝、一个阀门、一节风筒等小件物资做起,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经营管理、节支降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物资浪费。迄今为止,就累计回收风筒、水管、喷雾、牌板等各类废旧物资200余件,创造了超过8万元的经济价值,真正实现了工区、个人效益“双丰收”。

  科技创新小改造大作用

      在通防工区降本增效的实践中,科技创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光学式瓦斯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井下空气湿度过大,干燥管不能完全吸附水分,多余水分进入仪器内部,造成关键部件气室报废。为减少仪器损毁率,确保瓦斯检测精准有效,工区技术人员使用仪器更换下来的二氧化碳吸收管作为辅助吸收管,通过在吸收管中加装干燥剂,再用短软管与仪器相连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水分进入仪器内部组件、干扰测值和部件损坏等现象,降低了维修成本。

      井下风门在巷道顶板压力的长期作用下,时常出现开启困难、门框弯曲变形等情况,影响正常使用。为解决这一状况,工区技术人员创新性改良施工工艺,构筑风门墙体时,在门框上部位置预先设置2-3层缓冲方木,以吸收和缓解顶板的压力。同时,再对门框两侧增加2层缓冲方木,吸收来自煤壁两侧的压力。这样的改进不仅显著降低了风门门框的变形概率,还延长了风门的使用寿命。仅此一项改进,每年就能节省10余万元的维修费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改良举措、技术压缩成本策略以及“金点子”征集活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据统计,该区今年以来共申报“科技创新”项目10项,产生经济效益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