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泱泱,红船依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在鲍店煤矿“党建+企业文化”主题广场,一艘按照南湖红船原型1:2比例缩小的红船模型静静停在广场中央,接受着人们的瞻仰。
“七月初我们接到修建红船的任务,感到非常光荣,立刻成立专门的团队,开始查阅资料、设计图纸。”生产服务中心主任王燕介绍道。
红船设计团队由王燕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和生产服务中心部分骨干班组长等7人组成,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历时近一个月,将这艘全长7.1米、宽1.5米的红船呈现在众人面前。
接到任务当天,团队立刻找到两艘红船模型,一艘为插件模型,另一艘为铸铁模型。“最终我们按照实际情况和美观程度选择插件模型进行拆装分解、研究建模、设计图纸。”团队成员李传军说道。将模型拆解后,按照不同的位置分为船底、前舱、中舱、后舱四个部分,制定设计方案。由团队里最年轻的新分大学生王亚晨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再按1:2缩小比例及相似原理出平面图,得到型线图和各项数据,以便使用等离子切割机进行材料加工。
为了最大降低成本,团队经过讨论后决定使用闲置钢板和废旧锚杆完成红船的制作。“整艘船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共有五百多个,全是手工制作。”李传军说。
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复刻,团队不仅纯手工制作,也尽量遵照传统制船工艺制作。“我们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实际加工起来并不像图纸显示的一样顺利,比如船头船尾的弧形设计,焊接过程中的固定、找平等等,在实际制作中其实是有一定困难的。”成员田栋说道。
由于船体中央宽两头窄,过度位置的形状需要为圆弧形,而不便使用锚杆进行制作。为了确保对称位置的完全相同,需要在过度位置定好至少三个位置点,形成圆弧线,再用切割机对钢板进行切割。考虑到直接使用和锚杆相同厚度的钢板会产生一定浪费,团队决定先用相对薄的钢板将外型勾勒出来,再在下面垫两块相对窄的钢板,实现钢板与锚杆形成同一高度,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团队成员边想边干,在设计上加入了团队的巧思——譬如船尾部分原本是直的,为了更加美观将其设计成弧形;船舱门设计成倾斜的以便更有立体感;红漆颜色为了与“党建+企业文化”主题广场相适应从深红色改成了亮红色……团队成员每天奔波在现场与车间,为了更美观地装饰舱体,成员需要随时根据尺寸整理外型、修改图纸、加工材料,大家晚上都自动自发地加班加点,最终仅用20多天时间就将红船制作出来。
“看到这艘红船用锚杆和钢板搭建而成,想到我们的好日子也是在点滴奋斗中积累起来的。”王燕感慨道。
“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参与这艘红船制作的过程中,我对红船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王亚晨说道。作为一名新分配大学生,他表示今后也会传承红船精神,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矿井争创“全面一流”贡献一份力量。